再贴现政策zài tiē xiàn zhèng cèпол тика переучёта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Policy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将已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或者以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抵押品申请抵押贷款的规定。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确定再贴现率;确定何种票据有贴现或抵押的资格。前者影响资金成本;后者影响资金运用方向。再贴现政策的特点: ❶是否再贴现融资的主动权虽然掌握在金融机构手中,但因金融机构资金经常依赖中央银行,故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贴现影响金融机构; ❷再贴现率不宜经常调整; ❸再贴现政策的使用便于中央银行实行区别政策,以支持国家的产业政策。 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从而收缩或扩充信用,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实行再贴现政策的目的: ❶保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如,在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从而中央银行感到准备金有枯竭的危险时,为了阻止此种趋势并吸收外国资本,往往就提高自己的再贴现率。 ❷影响商业银行对客户所提供的信用数额。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势必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迫使商业银行缩减对客户的信用。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是一种信用收缩政策的方法。反之,如中央银行要实行信用扩张政策,就采用降低再贴现率的方法。 ❸间接影响市场利率的升降,从而调节信用的规模。在经济萧条期间,降低再贴现率以扩大信用; 在经济高涨阶段,提高再贴现率,以压缩信用。贴现政策的实行,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前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中央银行一般采取高贴现率政策,因为银行是信用中介人,高贴现率的实行,有可能牺牲工商业家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润。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央银行一般采用低贴现率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再贴现率政策增添了新的内容。如: 在调节再贴现率的基础上再给银行规定一个贴现限额,对限额内部分,按规定的再贴现率办理,对超过限额部分,则使用较高的“惩罚性利率”。再贴现率政策的实行有较大的局限性: ❶再贴现政策等信用工具的采用,只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缩减,却不能决定生产周期的发展过程; ❷贴现政策等信用工具的采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用的规模,但它却不能决定信用的规模; ❸贴现政策等信用工具的采用,还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受到限制。如英国,英格兰银行每周公布再贴现率一次,叫做“银行率”,这就是它对票据商及贴现公司所提出的票据再贴现利率。另外,在金融市场上还有所谓“市场率”,这是票据商、贴现公司以及商业银行对票据的再贴现率。故再贴现率不完全决定于中央银行的意志,而决定于市场资金的供求情况。20世纪30年代,在中央银行开展调节社会信用业务的早期,贴现政策曾被认为是信用调节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由于是否贴现以及贴现多少的主动权仍操在商业银行手中,中央银行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然而近年来,贴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已让位于具有较为主动性的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在各西方国家中的运用有较大差距,其中以英国最为著名。英格兰银行公布的再贴现率即“银行率”,对整个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利率都有深刻影响。 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policy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将已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或者它们以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抵押品申请抵押贷款的规定。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确定再贴现率;确定何种票据有贴现或抵押的资格。前者影响资金成本;后者影响资金运用方向。再贴现政策的特点: ❶是否再贴现融资的主动权虽然掌握在金融机构手中,但由于金融机构资金经常依赖中央银行,所以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贴现影响金融机构。 ❷再贴现率不宜经常调整。 ❸再贴现政策的使用便于中央银行实行区别政策,鼓励国家支持的产业。 ☚ 再贴现 再贴现率 ☛ 0000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