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牘“牍”的繁体字。 上一条: 牍 下一条: 犊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函札部 > 信函 > 尺牘 > 牘1 牘1 dú 即尺牘。《莊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謂竹簡爲書,以相問遺,修意氣也。”宋·陸游《上辛給事書》:“郵傳之題詠,親戚之書牘……皆可以洞見其人之心術才能。”《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杜少卿道:‘小姪菲才寡學,大人誤採虚名,恐其有玷薦牘。’”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竹帛部 > 竹帛 > 牘 牘 dú 亦稱“木簡”。戰國至魏晉時的主要書寫材料。《漢書·昌邑哀王髆傳》:“佩玉環,簪筆持牘趨謁。”《急就篇》卷三:“簡札檢署槧牘家。”顏師古注:“牘,木簡也。既可以書,又執之以進見於尊者,形若今之木笏,但不挫其角耳。”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擊樂器部 > 板鐸鐃缶 > 舂牘 > 牘 牘 dú “舂牘”之簡稱。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公文部 > 公文 > 牘 牘 dú 書札,公文。《正字通·片部》:“牘,官司文案曰牘。”《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勃以千金與獄吏,獄吏乃書牘背示之。”裴駰集解引李奇曰: “吏所執簿。”晉·張協《雜詩》之三:“閑居玩萬物,離群戀所思;案無蕭氏牘,庭無貢公綦。”宋·蘇舜欽《王公行狀》:“牘下大理,法官引近詔盗殺其徒者原之,雄不當死。”《紅樓夢》第十七回:“如今上了年紀,且案牘勞煩,於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異稱 > 牘3 牘3 dú 本指用以書寫的木簡,後因以泛指書籍。《後漢書·荀悦傳》:“[荀悦]家貧無書,每之人間,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唐·劉知幾《史通·書事》:“具之史牘,夫何足觀? ”宋·王安石《示德逢》詩:“深藏組麗三千牘,静占寬閒五百弓。”清·錢繹《<;方言箋疏>;序》:“余閱其本,簡眉牘尾,如黑蟻攢集。” 牘duA0A9 牘dúD139 〖牘〗 粵 duk6〔獨〕普 dú ❶ 古代寫字用的狹長的木板。許慎《說文解字》:「〜,書版也。」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子建援〜如口誦。」(子建:即曹植。援【粵wun4〔垣〕普 yuán】:持着。)❷書籍,文書。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之勞形。」(絲竹:樂器。) 牘 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