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妊娠黄疸
本病又称妊娠肝内胆淤性黄疸或妊娠特发性黄疸,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疾病。妊娠出现黄疸,分娩后即可消退,不遗留任何肝病征象,再次妊娠时黄疸可再现。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妊娠时体内雌激素聚积有关,影响胆红素的排泌;亦与口服避孕药所致反应性肝内胆汁淤积相似。也有人认为本病患者易患药物性肝病。患者母女或姐妹也可发生本病,提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发病有一定的地区倾向,北欧和智利多见,国内少见。多于妊娠晚期发生,少数见于妊娠中期,个别可见于妊娠一个月时。通常先有全身性瘙痒,尤以夜间为甚。一般在瘙痒出现后1~2周始有黄疸,黄疸多较轻。黄疸与瘙痒并无平行关系。孕妇常无其他症状,少数有右上腹不适。除皮肤有黄染和抓痕外,肝脾不肿大。血清胆红素常在5 mg/dl以下,血清转氨酶正常或稍有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胆固醇、血脂和胆酸盐均增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也可延长。临床表现历时长短不一,一般6~8周,可1~33周;瘙痒常在产后1~2周内消失,黄疸较晚退尽;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较早恢复正常,其他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也可逐渐恢复正常。随访无肝病征象,但有复发倾向,再次妊娠又可复发。本病仅须对症治疗,可用消胆胺减轻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