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柴fán chái焚烧木柴,为祭天之礼。刘禹锡《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清届既策勋,圆丘俟燔柴。 燔柴古代祭天仪式,把玉帛、牺牲同置于积柴之上,焚之以祭天。《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郭璞注:“既祭,积薪烧之。”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祭祀部 > 祭祀活動(附) > 槱燎 > 燔柴 燔柴 fánchái 祭礼 祭礼祭祀之礼:吉礼 举行祭礼:开祭 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释奠 舍奠 古代为除灾邪而举行的仪式:祓(~除) 古代对神鬼、先祖所举行的祭礼:祀 四时正祭之间的祭礼:间祀 古代祭天仪式:燔(燔柴) 禋祀 升烟祭天的仪式:禋礼 古代在军队驻地举行的祭礼:祃(祃祭) 古时出兵行祭旗礼:祃牙 祃旗 杩纛 盛大的祭礼:殷礼 (祭祀或祭奠的仪式:祭礼)
另见:祭祀 烧香 祭祀场 祭品 跪拜 ☚ 婚礼 丧礼 ☛ 燔柴 燔柴古代祭天的仪式。燔,焚烧。燔柴,即烧柴升烟,再加牲体、玉帛于柴上烧之,因烟气上达于天。古人认为天神远,不可得就,故以烟气上致其诚。《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孔颖达疏:“燔柴于泰坛者,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又指祭火神。《礼记·礼器》:“燔柴于奥,夫奥者,老妇之祭也。” 郑玄注: “时人以为祭火神乃燔柴。” ☚ 祡 实柴 ☛ 00007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