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代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代语

训诂术语。 (a) 指方言之间意义相同, 可以互相代替的词。 如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卷十: “悈鳃、 乾都、耇、 革、 老也, 皆南楚江湘之间代语也。” 郭璞注: “凡以异语相易谓之代也。” (b) 见“直训”。

代语

代语

(一)训诂术语。指方言之间意义相同,可以互相代替的词,实际上就是方言之间的同义词。如《方言》卷十:“悈鳃、乾都、耇、革,老也。皆南楚江湘之间代语也。”郭璞注:“凡以异语相易谓之代也。”“悈鳃”“乾都”“耇”“革”是代语,“老”与它们是通语与方言的关系。又卷十三:“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祖,居也。”郭璞注:“鼻、祖,皆始之别名也。转复训以为居,所谓代语者也。”“鼻”“初”“祖”是代语。代语间很多都有语音上的联系。如“祖”“初”,上古有叠韵关系,都是鱼部。“耇”“革”“悈”“乾”上古有双声关系,都是见母。代语中的词有许多是某一方言词在另一地区中由于读音改变而形成的。
(二)指为了修辞等目的用来代替某一事物或事情的本来说法的词语。如《古诗十九首》之十七:“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蟾兔”是“月亮”的代语。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愿借羲和景,为人照覆盆。”“羲和”是“太阳”的代语。王维《老将行》:“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以“杨”代“柳”,“柳”又通“瘤”,“杨”是“瘤”的代语。
(三)与“代言”同。就是用彼此可以互相替代的同义词语进行解释。参见“代言”条。

☚ 转语   名物 ☛

代语

(一)指在意义上可以互相代替的方言词。例如扬雄《方言》卷十:“悈鳃、乾都、耇、革,老也,皆南楚江湘之间代语也。”又卷十三: “鼻,始也。……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祖,居也。”郭璞注: “鼻、祖皆始之别名也。转复训以为‘居’,所谓代语者也。”(二)训诂方式之一。即所谓“训诂相代”。指用彼此可以互相替代的同义词作注。例如《诗·豳风·七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郑玄笺: “卒,终也。”以“终”训“卒”即谓之代语。

代语

代语

训诂学术语,也叫“代言”。对同一个事物不同方言区的不同说法。如扬雄《方言》:“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祖,居也。”郭璞注释说:“鼻、祖皆始之别名也。转复训以为居,所谓代语者也。”这里是说“鼻”“祖”都是“始”的另外说法,可以互相代用。

☚ 转语   发语词 ☛

代语

方言之间意义相同,可以互相代替的词。郭璞云:“凡以异语相易谓之代也”。如《方言》:“悈、鳃、乾都、耇、革,老也。皆南楚江湘之间代语也。”

代语

语言学术语。❶西汉扬雄《方言》中说解的术语。略同“转语”。指因时间变迁或地域不同、语音发生了转变而出现的方言词语。其特点为除音转形换而义不改变以外,在方言区内部是通用的,可以互相代替使用。如卷十:“悈鳃、乾都、、荣,老也。 皆南楚江湘之间代语也。”东晋郭璞注:“凡以异语相易谓之代也。”其意义也与“转语”类似。参见“转语”。
❷指方言。西汉刘歆《与扬雄书》中称方言为代语。谓:“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𨓗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代语、僮谣、歌戏。”
❸训诂义训方式之一。即今所谓“训诂相代”,用彼此可以互相替代的同义词进行训释。这是沿用了扬雄《方言》中的名称、义有专指发展而来的。如《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毛传:“遵,循也。”《方言》卷十三:“鼻,始也。……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祖,居也。”郭注:“鼻、祖皆始之别名也。转复训以为‘居’,所谓代语者也。”上二例毛传中以“循”释“遵”,为代语。《方言》中以“居”释“祖”,郭注说得很明白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