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炳灵寺石窟造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炳灵寺石窟造像 炳灵寺石窟造像古代雕塑。在甘肃永靖县炳灵寺石窟。现存造像776躯,其中大小石雕694身,泥塑82身。以佛为主尊,并配以菩萨、天王、力士等。石像原来外施彩绘,今已脱落。像有高达28米者,亦有微至25厘米者。历代造像,各有特点。169窟一佛二菩萨造像,高鼻大眼,颇具西域民族特征,是西秦时期的典型作品。北魏晚期至西魏的造像系秀骨清像,北周、隋代的造像形态圆浑,线条精练,表现了各地石窟造像共同的时代特色。唐代造像最多,约占总数三分之二,造型丰满,技艺精湛。佛虽庄严,却微露笑意; 菩萨则形态袅娜,亭亭玉立,颇似曲线优美的世俗少女。171龛摩崖石胎泥塑弥勒坐像,高达28米,气魄宏伟,神态慈祥、朴实。唐代小型造像多为高浮雕,头梳高髻,面形丰腴,体态呈“S”形,无装饰,以简练见长,独具特色。炳灵寺石窟以造像为特色,其中又以石雕最为突出。 ☚ 兰州金墓砖雕 炳灵寺51龛观音雕像 ☛ 炳灵寺石窟造像 炳灵寺石窟造像古代雕塑。在甘肃永靖县炳灵寺石窟。现存造像776躯,其中大小石雕694身,泥塑82身。以佛为主尊,并配以菩萨、天王、力士等。石像原来外施彩绘,今已脱落。像有高达28米者,亦有微至25厘米者。历代造像,各有特点。169窟一佛二菩萨造像,高鼻大眼,颇具西域民族特征,是西秦时期的典型作品。北魏晚期至西魏的造像系秀骨清像,北周、隋代的造像形态圆浑,线条精练,表现了各地石窟造像共同的时代特色。唐代造像最多,约占总数三分之二,造型丰满,技艺精湛。佛虽庄严,却微露笑意; 菩萨则形态袅娜,亭亭玉立,颇似曲线优美的世俗少女。171龛摩崖石胎泥塑弥勒坐像,高达28米,气魄宏伟,神态慈祥、朴实。唐代小型造像多为高浮雕,头梳高髻,面形丰腴,体态呈“S”形,无装饰,以简练见长,独具特色。炳灵寺石窟以造像为特色,其中又以石雕最为突出。 ☚ 兰州金墓砖雕 炳灵寺51龛观音雕像 ☛ 炳灵寺石窟造像 炳灵寺石窟造像Binglingsi shiku zaoxiang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炳灵”是藏语“一万佛”的意思。据最早的题记,窟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 (420年),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元、明各代。现存窟龛共编号183个,塑像776躯,其中绝大部分雕塑为西秦、北魏、北周、唐时期的作品。西秦塑像为石胎泥塑,造型古朴。佛一般面型方圆,著通肩或半披肩大衣。佛及菩萨装的衣纹线条流畅、紧密,有薄纱透体之感。北魏时期造像,多系延昌年间作品。多塑释迦多宝、思维、供养菩萨或多佛、七佛、五佛、涅槃像。风格由西秦时期的庄重健硕变成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北雕的造像一改清瘦的面貌而趋于方圆。唐代是炳灵寺造像的全盛期,其作品大部分为盛唐时所作。唐代造像题材一般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还有“游戏坐”菩萨。造像风格丰满浑健。炳灵寺内所存169窟西秦建弘元年的题记,是目前国内石窟中最早的纪年题记,对于我国石窟艺术的断代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 巩县石窟造像 响堂山石窟雕刻 ☛ 炳灵寺石窟造像见“炳灵寺石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