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代黄河堤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黄河堤防

为防御洪水泛滥、约束河道流向而沿黄河两岸修建的挡水建筑物。黄河堤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共工及鲧都曾修过简单的堤防。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明确的堤防记载,黄河下游的堤防已有相当规模。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原来各国分管的黄河得到统一,整个黄河堤防也连接了起来。但在秦以前多是土堤。西汉时出现大规模的石堤,堤防修守制度也日趋完备。五代及北宋已有双重堤防,元、明时期将黄河下游堤防分为几种类型: (1)遥堤: 离河道较远的堤,防御夏秋的大洪水。(2)缕堤: 离河槽较近的堤,用以约束水流,加大流速,增强水流的夹沙能力。(3)隔堤: 又称 “格堤” ,是遥堤、缕堤之间与水流方向大致垂直的堤。当缕堤发生决口或漫溢时,水流遇到隔堤,有缓流落淤之效,还有减少洪水淹没下游的功用。(4)月堤: 形同月牙,也叫 “越堤” ,是在重要堤段临河或背河修筑的圈堤,形成两道防线。此外,据史籍记载的还有,子堤: 又叫 “子埝” ,是在大堤顶上加筑的小堤,以防大水漫过; 戗堤: 帮贴在险工地段的大堤背后,低于正堤; 刺水堤: 类似现代河工上的丁坝,用以挑水、逼溜、保护堤岸等; 截河堤: 相当于拦河坝,截断河流,壅水旁出。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改道,每次大改道,都沿着新河道修筑堤防。黄河下游现行河道,在河南兰考东坝头以上两岸大堤,为明清时代的老堤,约有500年的历史。东坝头以下至山东省垦利河口两岸大堤,是清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改道后,在民埝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堤身残破,防御能力很低,时常决口为患。1950年后,经过3次大规模的加高加固,大大提高了防洪能力,已安全度过40多年伏秋大汛,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