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1959年国民经济简况
根据中央讨论国民经济计划的省、市、区党委书记会议精神、湖南省委要求当年“更大跃进”。尤其在“庐山会议”反右倾斗争的影响下,要求全省兴起“新的跃进高潮”。农村掀起“大办水利”、“大开荒”、“大办生产基地”、“大办养猪场”、“大办交通”等群众运动。仅新修续修大小水利工程就达88万余处,投入劳力最多达700万人,完成土石方10亿多立方米,占前10年同类工程土石方总量的41.6%,全省共付出劳动日6亿个。工业方面动工修建娄底至邵阳铁路。10月,全省首次开通24路微波通信,长沙、常德、湘潭、衡阳设微波终端站,汉寿、谷山、南岳设微波中继站。11月2日,全省当时最大的公路大桥湘潭湘江大桥兴建。这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达72.4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9.79亿元,工业产值42.63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6.42亿元,新增固定资产7.74亿元。交通运输部门完成货运量4978万吨,客运量3024万人。全省地方财政收入13.8亿元,支出11.09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5.2亿元。由于盲目跃进,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整个国民经济潜伏着严重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