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对成吉思汗的研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对成吉思汗的研究 蒙古国时期历史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是如何评价成吉思汗。 对成吉思汗的研究,开始于50年代。1962年为纪念成吉思汗诞辰800周年,报刊上发表一批论文,对他的历史功过展开讨论。1979年,在沉寂了10多年之后,如何评价成吉思汗的问题又被提出讨论。我国学者多数认为成吉思汗是当时蒙古高原乃至整个中国吐会的历史运动所造就的伟大人物,他对蒙古各部的统一和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奠定元王朝统一全国的基础,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有争论的是如何评价成吉思汗发动的南下攻金灭夏和西征西域各国的战争。绝大部分论着肯定成吉思汗南下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同时又指出战争的阶级实质和破坏性。对西征则有人持全面否定的观点(周良霄:《关于成吉思汗》,《历史研究》1962年第4期),有的人则从它所起的促进东西方交往的客观作用强调其积极意义(韩儒林:《论成吉思汗》,《历史研究》1962年第3期),还有人对成吉思汗发动的对外战争均持否定态度(陈晶福:《关于成吉思汗的评价问题》,《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对南下与西征的不同评价,大抵是从历史后果方面立论的;能否从战争性质上加以区分,还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 除集中讨论成吉思汗的历史功过外,对蒙古国时期的统治制度、驿站制度、蒙金战争、蒙宋战争、知识分子的出路等问题,国内学者均有专文进行探讨。 建国以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元朝时期历史的重要理论问题和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蔡美彪等着:《中国通史》第7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中国史稿》编写组:《中国史稿》第5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 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编:《元史论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 韩儒林:《穹庐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李干:《元代社会经济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高文德、蔡志纯:《蒙古世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陈高华:《元大都》,北京出版社,1982年。 邱树森:《元朝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 黄时鉴:《元朝史话》,北京出版社,1985年。 高文德:《蒙古奴隶制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余元盦:《成吉思汗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 韩儒林:《成吉思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杜玉亭、陈吕范:《云南蒙古族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