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海舟”。宋代水軍中用於航海作戰之大型風帆船。最大者長達三十餘丈,闊七丈五尺,小者亦長十餘丈,闊二丈五尺。以整株巨木製成,甲板寬平,底尖如刃,每船十櫓,大桅高十丈,頭桅高八丈,每艦水手六十人。1974年福建泉州灣後渚港曾出土一艘宋代海船遺骸,船體殘長二十四米許,闊九米許。經專家鑒定,該船原總長應爲三十米,水綫長二十六米,闊十米半,排水量在四百至四百五十噸之間,載重約二百五十噸左右。體型瘦長,尖底,吃水較深,速度較快,並有較好的耐波及抗横漂能力。舷板三層,厚十八厘米,底板雙層,有十三間水密隔艙,三根桅杆。說明當時造船技术甚高,宋水軍已具有遠航海戰之能力。《宋史·韓世忠傳》:“世忠以海艦進逼金山下……〔兀术〕募人獻破海舟策。閩人王某者,教其……風息則出江,有風則勿出,海舟無風不可動也。”參閲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泉州灣宋代海船復原初探》(《文物》197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