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四”文学革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wusi wenxue geming

“五四”时期一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运动。它是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革命的要求,适应中国文学本身前进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兴起的。“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是在1917年2月,在此之前,胡适从反对旧文学的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的毛病出发,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改良文学应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而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三大主义”,不仅反对旧文学的形式,而且抨击其封建性的内容,是一篇真正讨伐旧文学的檄文,他的主张得到了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但是由于其理论本身的弱点,以至于“文学革命”从酝酿到正式提出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并没有出现真正有力的作品,也没有形成较为广泛的运动。只有当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于1919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文学革命才突破了初期理论主张的局限,开始了内容上真正的大革新;而“五四”伟大运动的爆发,组成了以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要力量的统一战线,这时文学革命运动才大规模地开展。《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发表了大量反帝反封建杂感。而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小说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笔法,深刻地暴露出“旧社会的病根”,成为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表现了我国文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主题。而文学革命运动的另一位闯将郭沫若,他的诗集《女神》则充满着瑰丽、豪放的浪漫主义激情,表现了对于旧社会的毫不同情的决裂及对新制度、新社会的无限向往,诗中的叛逆精神在当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宣告了新的一代诗风的诞生。在文学革命运动中积极进行创作的同时,外国文学的大量介绍也构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进步文学界人士最初眼看西方到后来转而注视俄国和苏联。“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伟大的革命,它以浩大的声势,勇猛无畏的革命精神,摧毁了二千多年来封建主义文学及文言文所谓的正统地位,建立了以反帝反封建思想为全新观点和以白话文为崭新形式的现代文学——人的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一个牢固的基础。只是从这时开始,中国的文学才真正地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中走向世界文学。“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些主张: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建立新诗、改革旧剧等带来了文学语言形式的大革新大解放,同时也使得文学与广大人民接近了一步。这样,“五四”新文学不但和封建文学形成尖锐的对立,同时也远远高出封建时代具有民主倾向的文学以及近代一般的资产阶级文学。但是这场文学革命仍有它的弱点:过多地否定了民族文学的传统,而对西方的一些东西有时则全盘吸收,阻碍了“五四”新文学更为普遍地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 升官图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及论争 ☛
“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

以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科学和民主思潮的大量输入,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一些觉醒的先进知识分子便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因而出现了一个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思想革命和文化启蒙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就是适应当时的形势要求而出现的。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接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提出推倒封建旧文学,建设现实主义的新文学的革命口号。李大钊发表了《新纪元》、《什么是新文学》等文章,不仅批判了封建主义旧文学的僵尸,也批评了刚刚萌发的资产阶级文学的“新毒”,深刻地论述了新文学的实质。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发展很快。《新青年》以及《国民》、《新潮》等刚创刊杂志,还有《晨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400余种刊物,于1919年前后相继改为白话刊登作品。新文学创作,较早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人的白话诗,稍后又有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新诗创作。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鲁迅的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接着又发表了小说《孔乙己》和《药》等和一系列犀利的杂文,以其勇猛热忱的战斗精神,成为文学革命的旗手。稍后,郭沫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了《凤凰涅槃》等大量诗篇,作品洋溢着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狂飙突进的时代色彩。鲁迅的小说和郭沫若的诗歌标志着新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真正革新。五四文学革命的结果,也使文学主张、文学观念开始得到更新,并出现了以唯物史观来考察文学的现象;又有大批外国进步文学介绍到国内,帮助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五四文学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结束,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 现代文学   文艺大众化运动 ☛
“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运动期间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1917年2月,由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主要倡导者还有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鲁迅等。其中心内容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它反映了当时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思想革命的要求,适应了中国文学前进发展的趋势,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文学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性质到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转变。随着其深入发展,文学观念、文学的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等亦得到全面革新;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潮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成为新文学创作的主流; 白话文已取得正宗地位,并出现了一批白话文学创作和翻译作品。以鲁迅为旗手的新文学作家,创作了许多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描写劳动人民及新型知识分子的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宣告了新文学的伟大开端。

☚ 鸳鸯蝴蝶派   文学研究会 ☛
000066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