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 工程
1991年由党中央倡导、中宣部组织实施的弘扬主旋律、开展多样化、推动精神产品生产繁荣的带有导向性的 “龙头工程”,其宗旨是以 “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力争每年推出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影片、一部优秀电视剧和一篇有说服力的好文章。
自 “五个一工程” 实施以来成就显著,精品迭出。影视界涌现了 《大决战》、《凤凰琴》、《渴望》、《离开雷锋的日子》等引起轰动的主旋律作品; 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高雅艺术得到扶持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大百科全书》 等一批重点图书和理论学术著作相继出版; 电影、少儿文艺和长篇小说创作引起中央关注,中国 “卡通工程” 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文化部制定实施了农村三大文化工程: “文化先进县”、“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 和少年儿童 “蒲公英计划”。文化扶贫 “万村书库” 工程正式启动,有关部门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送戏下乡,活跃了城乡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 “载体” 的图书馆、文化宫、博物馆、电视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受到社会普遍重视。
通过这些优秀的精神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公民的素质,净化了社会环境,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项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尤其是农村三大文化工程实施,有利于在我国广大农村建立起一个文化设施比较齐全、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充满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文化网络。这项工程的实施,对社会主义精神产品的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央有关部门对创造出精品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以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