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文化运动统称为新文化运动。它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次年9月改为《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7年初,《新青年》杂志社由上海迁到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易白沙、吴虞、钱玄同、鲁迅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认为,封建伦理纲常使社会道德堕落,国力衰微,并且把伦理的觉悟视为中国人“最后之觉悟”。他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指出它们“若舟车之有两轮”缺一不可。吴虞著文《吃人与礼教》,猛烈抨击旧礼教,被称之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李大钊在《孔子与宪法》一文中尖锐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内容。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8年5月,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向封建主义文化射出了击中要害的利箭,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以来在社会现代化时代洪流冲击下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的第一次深刻反思。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主义思想流派思想文化运动。全国各地创办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有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五四前,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少数几种,五四后,全国新出版的期刊增至400余种,出现进步社团三四百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期刊有: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北京的《少年中国》、《曙光》,湖南的《湘江评论》等;著名的社团有:北京的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天津的觉悟社、湖南的新民学会等。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重要变化,成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 辛亥革命教育改革   平民教育运动 ☛
000063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