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流动镶嵌模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liudong xiangqian moxing

指1972年由S.J. 辛格(Singer)和G. 尼克森(Nicolson)提出的关于质膜的分子结构模型。它强调脂类和蛋白质分子间的镶嵌关系及膜的动态性。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人们根据质膜内蛋白质和脂质分子排列分布的可能性,以及电镜下观察到的膜结构,曾提出几种假设和模型。1957年J.D. 罗伯逊(Robertson)在丹尼里-戴维森Danielli-Davson模型基础上又提出质膜分子结构的单位膜模型,认为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系统的膜结构类似,都有3层结构:中间层电子密度低的部分是脂类双分子层,内外两层电子密度高的部分由薄片状蛋白质组成。罗伯逊认为,这种结构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并取名为单位膜。这种单位膜一度得到广泛的支持。但是,单位膜模型难以说明各种膜结构的功能特殊性等,于是进入60年代以后,又提出许多新的模型。其中,流动镶嵌模型对膜的各种性质的解释最有说服力,其基本要点概括如下:(1)单位膜的中间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磷脂的亲水端面向膜的两侧,疏水端面向膜的中间。脂类双分子层的厚度为3.5nm。(2)组成单位膜的蛋白质一般都是球蛋白,有的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其疏水部分填入脂类双分子层内,亲水部分露在表面;有的蛋白质分子全部嵌入内部;有的贯穿整个膜,在膜的内外两侧露出一部分。(3)组成膜的物质分子排布是不对称的。膜的外侧层常含糖蛋白,中间层穿插功能蛋白,内侧层常含酶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类固醇在膜的外侧较多;多糖则只分布于膜的外表面。(4)膜结构成分具有流动性。脂类双分子层在常温下处于液晶状态,其脂质分子能进行水平移动,速度为1微米/秒;或者内外侧迁移运动,速度为100微米/秒;脂类分子的脂肪酸链也可振荡和旋转运动。膜脂所含脂肪酸的碳链愈长或不饱和程度愈高,脂质运动性愈大;在一定限度内温度升高,脂质运动性增强。此外,膜蛋白分子不仅能进行侧向扩散运动和滚动,而且能在与膜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下移动。蛋白质在膜结构中的移动与质膜的性质和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总之,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质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质分子分布的不对称性,能够说明质膜的通透性以及各种膜结构的特殊性。

☚ 细胞膜   自由扩散 ☛
000035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