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经济控制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经济控制论

研究对各种经济系统进行控制的问题。用控制论的观点解释经济现象,用严格的数学逻辑语言建立描述微观和宏观经济系统的模型。分为两大部分:1.基础理论,包括经济信息理论、经济反馈理论、经济耦合理论、经济竞争控制理论,以及各种经济放大效应理论等;2.应用部分,包括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各种经济系统的功能,以及用各种最优控制方法研究各种经济问题。

经济控制论

经济控制论

运用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经济过程的调节与控制的科学。对策论创始人冯·诺意曼1943年出版的《对策论与经济行为》是第一部论述有关经济控制的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期,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控制论首先在东欧一些国家产生。经济控制论把研究对象看作是一个具有反馈调节特别是具有信息反馈的系统,并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分析,以求达到优化控制,制定出正确的经济政策。主要研究内容有: 经济过程调节与控制的一般原理,社会生产管理的组织机制原则和最优经济体制原则,国民经济控制系统的综合模型及经济过程最优化的原理和方法,经济管理模型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和程序,经济信息系统的设计以及信息的合理有效传输、存储转换等。在经济控制论的发展过程中,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经济科学以至技术科学对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在70年代末也开展了对经济控制论的研究。

☚ 经济社会学   组织心理学 ☛

经济控制论

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参见“控制论”。

经济控制论

在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的、研究经济过程的调节与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国内外对经济控制论 (Econo-mical Cybernetics)的定义、学科界限等基本理论尚有不同看法。在苏联高等学校的经济控制论教科书中,经济控制论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管理体制的经济的运转和发展,按内容来说,首先是经济过程管理的情报机制。学科任务是探讨经济控制系统内部的联系和它同外部的联系 (包括前馈联系和反馈联系,这些联系表现为物质的和信息的流动),寻找经济控制系统最优化的条件,以便合理地控制经济与管理过程,最好地发挥经济和管理系统的功能。
经济控制论的基础理论包括经济信息、经济反馈、经济耦合、经济竞争的控制作用以及各种经济放大效应等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经济过程调节与控制的一般原理; 社会生产管理的组织机制原则和最优经济体制原则; 国民经济控制系统的综合模型及经济过程最优化的原理与方法; 经济管理模型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和程序; 经济信息系统的设计以及信息的合理有效传输,存储转换等方法。经济控制论作为定性定量分析经济体制功能的一种工具。它可用方框图、信号流图描述投入产出的耦合关系,也可用“熵”选择强度,用信息效率等概念来定量描述竞争水平,大量的是用各种最优化控制方法研究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宏观方面可用于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工农业生产和建筑业的最优化。物资供应的最优化等。微观方面可用于生产指标在各工厂、各车间、班组之间的最优分配,存货管理的最优化,运输调度的最优化等。
经济控制论是六十年代初期产生的新兴学科。它首先出现在苏联和东欧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里。如著名的波兰数量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Oskar Lange,1904~1965年),于1962年就在华沙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讲授“经济控制论导论”的课程。较系统地论述了经济控制论的概念、方法和理论。罗马尼亚在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控制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支规模不小的研究队伍,形成了经济控制论中的罗马尼亚学派。但是,一般认为,研究经济系统的调节控制问题,是起自古典经济学几乎所有经济学著作的普遍现象。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家魁奈在1758年,把人体血液循环的思想用于研究经济关系,编成《经济表》。可算经济控制论早期思想的萌芽。兰格在其1965年出版的《经济控制论》中证明,马克思和凯恩斯的理论都能用经济控制论来分析。他把马克思的再生产模型用经济控制论中有串联和并联的反馈控制回路写了出来。在经济控制论的发展过程中,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经济科学以至技术科学对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本证明能够用电网络理论来研究经济系统并调节控制经济的专著,是英国人A·图斯丁1953年发表的《经济系统的机制》。他用控制论方框图、信号流图描述了凯恩斯关于投资、消费、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经济学家艾伦(Roy GeorgeDouglas Allen) 的《数理经济学》(《Mathematical Economics》,1956)也有一定影响。书中用方框图描述了菲利蒲模型 (Phillips Models)、希克斯模型(Hicks Models)、卡列斯基模型(Kalecki Models)及戈德文模型(Goodwin Models),系统地阐述了经济控制论的一些基本概念,把传递函数、反馈、闭环控制、开环控制、振荡及稳定性等理论和方法引入经济分析中。第一位挤进经济学的控制理论专家是B·彼狄克。他在197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拟出了一个包含二十八个状态变量,三个控制变量(超额税、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量)的美国经济模型。这一研究成果说明反馈控制方法在财政政策的制定中极其有用,因而在经济学界和控制理论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如果说起初的一些经济学家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控制理论的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最优生产和库存计划,最优经济增长和最优积累率,最优经济效果等问题。那么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出现,经济领域应用控制理论的前景十分诱人,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涉足这一领域,出现大量经济控制论的各种文献。我国在七十年代末也开展了对这一学科的研究。1980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经济控制论的学术会议。经济控制论的教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有人预言,到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经济控制论将走在经济科学的前列。
阅读书目: 《经济控制论》何维凌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版;《经济控制论初步》杨小凯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版; 《经济控制论导论》〔波兰〕奥斯卡·兰格著,杨小凯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

经济控制论

经济控制论

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经济过程的新兴学科。始于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比尔、原苏联的涅姆钦诺夫、罗马尼亚的曼内斯库、波兰的兰格等为先驱者。他们认为经济过程是实现有目的发展的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控制系统,经济控制论研究其机制与控制方式,而不是探讨其实质 (这由经济学研究)。由于对控制论的含义有不同的见解,对经济控制论的认识也有较大分歧,研究的内容也就十分广泛,包括经济过程的基本机制,经济联系的形成等。

☚ 控制论   经济和谐论 ☛
经济控制论

经济控制论

以经济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主要内容有:(1) 经济系统理论。经济系统是包括物质、资金、信息及人的大系统,既要分析其自身的结构、功能、运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又要比较不同经济系统和同一经济系统不同经济结构的功能、特征,还要研究人在经济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 国民经济控制理论。一是研究有关经济组织、控制和调节的理论,进而探讨经济系统的控制机制,如经济控制的基本方式、控制程序,受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 二是对经济计划、预测、决策方法的应用研究,即运用经济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具体问题。(3) 经济信息理论。根据信息论的基本原理,把经济效果假设为信息源,把价格看作信息通道,把收入作为信息受方,通过定量分析信息传输的速率和效率,研究对不同经济体制的控制能力。(4) 经济耦合理论。把自给自足的经济系统视为孤立系统,而将分工协作的经济系统视为包含串联耦合和并联耦合的系统。认为,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必须采用选择性并联耦合,即少环节,多渠道。(5) 经济反馈理论。认为物质刺激和经济效果是一种反馈耦合,所以既要研究包括收敛的正反馈、发散的正反馈、稳定的正反馈和收敛的负反馈等不同的经济反馈形式,又要研究物质刺激中反馈信号的信息传输效率。(6) 经济控制模型及模拟。经济控制模型是对真实经济系统中各种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描述和模仿,以反映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与特征。经济模拟是借助经济控制模型,通过改变原有的参数或引入新参数模拟客观经济过程,从而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7) 各种最优控制方法的应用。经济控制论把各种优化控制方法推广到各个经济领域。常用的有:在一定资源约束下,使总产出最大化; 在满足一定需求的约束下,使总费用最小化; 最优价格、最优库存、最优设备更新周期的确定等。经济控制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主要代表著作有: 美国数学家冯 ·诺意曼的 《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1943年出版),这是第一部论述经济控制的著作。波兰经济学家奥·兰格的《经济控制论导论》 (1965年出版)。罗马尼亚经济学家马尼亚·曼内斯库的《经济控制论》 (1980年出版)。经济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经济系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引起了经济界的普遍关注。

☚ 数理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
000000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