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波斯人信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波斯人信札》

《波斯人信札》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的书信体小说。小说没有完整具体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称得上典型的人物形象,有的只是一些零散的小故事。作品的主线是写两个波斯人郁斯贝克和里卡在路易十四统治的末期和摄政政府初期在法国的旅游生活。他们给国内友人以及妻妾、阉奴写信,报导他们在法国的所见所闻,同时他们也收到来自波斯的书信,讲述东方色调的闺房中妻妾、阉奴的悲惨生活。小说就是由这两大类共160封书信组成。作者通过这两个波斯人之口,猛烈抨击法国专制制度的暴虐,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教会的虚伪说教;揭发上流社会妇女享乐腐化以及在政治舞台上的幕后活动;讽刺新闻界的夸夸其谈;嘲笑法官的无知和律师的狡猾。作者不只满足于揭露和讽刺,还对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文化、艺术等发表议论,提出很多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改革意见,主张法国建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

波斯人信札是启蒙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为法国政治变革作了前导。它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给读者以文词优美、说理清晰、讽刺尖锐、轻松活泼的感觉。作品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作者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君主政体,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开明的君主身上。他反对宗教,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

波斯人信札

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孟德斯鸠的成名作。该书是用当时惯用的书柬形式写成,内含160封信,以“波尔·马多”的化名发表于1721年。其情节大略为:一个有名的波斯人郁斯贝克,由于竟敢“在朝廷中保持善良”并“将真情禀告皇上”,从不卑躬屈节,所以遭到仇敌的陷害。他不得不离开祖国,前往欧洲考察那里的文化和科学。青年黎伽仿效了郁斯贝克的榜样。这两人到过许多国家,后来启程赴法,在途中访问了朋友耐熙。他们在那里以自己的行动使耐熙的侄子磊迭羡慕不已。等他们离开后磊迭便离家前往威尼斯研究历史去了,而郁斯贝克和黎伽这时则在法国到处游历,留心观察一切事物。在所有信中,有这两个波斯人彼此写的,有寄回国内批评他们在国外所见所闻的,还有国内寄来的报道波斯新闻的。从表面上看,这种批评好象是出自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们对文明国家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的愚昧无知。实际上,孟德斯鸠假借波斯人的名义来批评法国的生活。在书中,他尖锐地讽刺了法国专制制度,反对专制集权和严刑峻法的政府,指出在比较温和的政府之下,人民反而更遵守法律;荣誉与自由不可分离,人民得到政治上的自由之后,才能重视荣誉。同时,他控诉封建王朝对异教徒的迫害和自由思想的扼杀,批判了天主教和整个僧侣集团。他还对妇女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讨论,认为男子强加于妇女头上的统治与压迫完全是人为的、不自然的和非正义的,如果男女平等,受同样的教育,妇女不但处处可和男子一样强而且还可胜过男子。另外,他基本上正确地划分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界线,认为君主为开拓疆土或满足私欲而进行的侵略战争毫无正义可言,并在书中暗示殖民者的可耻下场与正义战争的必然胜利。总的来说,这部书是第三等级的代表们在建立新制度、破坏封建习俗和传统、反对君主政体和国王个人的斗争中的一柄锐利的思想武器。

波斯人信札

书信体小说。孟德斯鸠作。1721年发表。以开明贵族郁斯贝克旅游中和他的朋友通信的形式,报导他在巴黎的种种见闻,讨论政治、经济、宗教等社会问题。发启蒙思想之先声。具有政论特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