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汾上惊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汾上惊秋苏 颋
【原诗今译】
【鉴赏提示】 这是苏颋奉命出使渡过汾河时有感于秋天到来及出使在外旅程之苦而作的一首诗。诗题中的 “汾上”,指汾河之上。汾河在今山西省境内。“惊”是说诗人突然感觉到了秋的氛围,是全诗命意的重心所在。 首两句“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中的“北风”,应题目。“万里”,因将有遥远的使命,故云。这两句化用汉武帝《秋风辞》中“秋风起兮白云飞,泛楼船兮济河汾”二句而来。汉武帝时,因汾河边上汾阴(今山西万荣县南)发现了黄帝铸造的宝鼎,武帝亲临此地祭祀后土之神,群臣宴饮赋诗,武帝有《秋风辞》之作。诗人来到汾河,适逢“北风”凛冽之时,想起武帝《秋风辞》并把它化用在自己诗里,是很自然、也很帖切的。其帖切不光表现在时令、地点与汉武帝诗切合,而且首句暗暗地应了题面上的“惊”字,第二句又把自己出使在外交待出来了。 作为臣下,身负王命出使在外是不应当有所怨的。但是,路途的迢遥,加上又逢万木凋落的秋天,难免要有些客中的悲愁。三、四两句,即转入这种悲愁的抒发,“心绪逢摇落”是说心情不佳,纷繁扰乱如草木之摇落。此句写得极简古清峻。黄叔灿《唐诗笺注》评曰:“是秋声摇落,偏言心绪摇落,相为感触写照,秋声愈有情矣。”古有“秋士多悲,秋女多思”的说法,但士之悲秋又各有不同。诗人心绪的不佳,除了旅程艰苦漫长、气候凄冷外还有什么?诗中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悬揣,或是挂念京城的妻儿,或是仕途稍有不顺而暂失皇帝恩宠……诗人行走在汾河之上,满目皆是萧索凋零的草木,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种种愁绪似乎一下子被这些零落的草木搅扰得泛了起来,于是便有“心绪逢摇落”之句。这当然不仅是诗人锤炼字句的功夫,实在是草木摇落这个物象与心绪紊乱这个心象太相似了,遂“相为感触相照”。为了抑止心绪的紊乱,满目秋色不敢再睹,充耳的秋声亦不忍再闻,所以末句“秋声不可闻”很具自然淡泊之妙。 苏颋是文章大家。他封许国公,与封为燕国公的张说共有“燕许大手笔”之誉。当时朝廷诏命文诰,多出其手。他的诗才并未被文才所掩,这首《汾上惊秋》便是明证。 汾上惊秋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①。心绪逢摇落②,秋声不可闻③。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汾上:汾水之上。汾水在山西省中部,流经太原市。诗中写秋声摇落万物引起心绪悲凉,生动自然。黄叔灿《唐诗笺注》云:“是秋声摇落,偏言心绪摇落,相为感触写照,秋声愈有情矣。”吴昌祺《删订唐诗解》云:“急起急收,而含蕴不尽,五绝之最胜者。” 【注释】 ①二句暗用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泛楼船兮济汾河。”河汾:汾水为黄河支流,故称。②心绪:心境。摇落:雕残,零落,秋天特有景象,此处即代指秋天。③秋声:指秋天的风声、落叶声和虫鸟声等。不可闻:不忍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