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江妃二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江妃二女

江妃二女

亦题《江妃》、《江妃二女传》。西汉志怪小说。刘向撰。原载《列仙传》卷上,《太平广记》卷九十五亦引载。吴曾祺《旧小说》、李格非等《文言小说》皆录入。作品描写:江妃二女,出游于江汉水滨,逢郑交甫。郑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女子赠身上佩物!”仆曰: “此间之人,皆习于辞,不得,恐罹悔焉。”郑不听,遂下,与之言曰:“二女劳矣。”二女曰: “客子有劳,妾何劳之有!”郑曰:“桔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为不逊也,愿请子之佩。”二女曰: “桔是柚也,我盛之以筥,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爱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 顾二女,忽然不见。故事通过江妃二仙女在江汉之滨遇郑交甫,并相恋赠物等情节的描写,曲折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憧憬与追求。作品想象奇谲,情节曼妙动人,颇具艺术魅力。江妃二女形象,是风情窦生的迷人才仙。作品以主要笔墨,描绘了她们与郑交甫相逢和诗应对,互递恋情的优美动人场面。当双方以礼探问后,郑交甫这边是不能自己,“盛桔以笥,采芝而茹”; 并且索女之佩,赋诗言志,极表内心真挚而坚定的爱情。江妃二女则是寓情于和诗,极尽风雅情韵之致。那段 “桔是柚也,我盛之以筥……”的酬对,活脱出了怀春少女之风情仪态。故事发展到高潮,江妃二女遂手“解佩”而赠。双方恋慕之心,被描写得活灵活现。后人有谓:“灵妃艳逸,时见江湄。丽服微步,流盼生姿。交甫遇之,凭情言诗。”(《列仙传赞》)这就是对江妃与郑交甫江湄之恋的优美意境的精妙概括。据《山海经》等书记载,尧帝二女娥皇、女英,居于楚江荆汉一带的洞庭山,常携游于江渊,后二女嫁舜为妃,舜崩后,二女自溺于湘水,玉殒为神。屈原《九歌》 中的湘夫人就是此二女。汉代韩婴《韩诗外传》收载。在《诗经·周南·汉广》里,这二位神女的形象已初略形成。战国时期民间便流传这两位美丽游女的神话故事。本篇小说的江妃二女形象,就是由神话故事演绎而来 (参看《山海经》郭璞注)。但这里的江妃二女形象,已不同于神话中的神女形象,她们已人格化。“出游于江汉之湄”,多情公子郑交甫“见而悦之”,而“不知其神人也”,还以为所遇二女是人间美女。她们带着春情女子美妙的光辉,娉婷姣好地出现在凡间; 她们回诗言情,赠佩珠与人,这与人间钟情女子的爱情方式没有什么不同。当然故事结尾处写“二女忽然不见”,寄托钟情的珍爱信物,竟然于恍惚之间不翼而飞,这种神秘莫测的结局,则显示了她们的神仙特性。这自然是作者宣扬神仙观念的需要。本篇是《列仙传》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如张衡《南都赋》“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曹植《洛神赋》“感交甫之弁言兮”、阮籍《咏怀三十首》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等,即用其掌故。《情史类略》卷十九《情疑类》亦略载此事,足见其流传久远。作品在描写人仙恋爱上的优雅美洁的传奇笔法,直接滥觞了后世小说人仙爱情的题材,堪称是后世人仙传奇作品的源头。

☚ 务光   江妃 ☛
江妃二女

江妃二女

中国古代神话。《郝氏遗书》清王照圆《列仙传校正》本卷上:“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滨,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仆曰:‘此闲之人,皆习于辞,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听,遂下,与之言曰:‘二女劳矣!’二女曰:‘客子有劳,妾何劳之有!’交甫曰:‘桔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为不逊也,愿请子之佩。’二女曰:‘桔是柚也,我盛之以笤。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诗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

☚ 江黄   江陵士大夫 ☛

江妃二女

 

·刘 向·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出。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仆曰:“此间之人,皆习于辞,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听,遂下,与之言曰:“二女劳矣?”二女曰:“客子有劳,妾何劳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为不逊也。愿请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筥,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诗》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

〔选自《列仙传》〕

●●
 战国时代周人郑交甫游于楚,在江汉之滨遇江妃二女解佩相赠的故事,历代为诗人们所常常引用。例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其诗《咏怀三十首》中就有句云:“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诗句描述了二妃翔游于长江、汉水之滨的飘逸仙姿,对郑交甫得怀“婉娈有芬芳”的玉佩亦视为可羡的雅事。传说中,二妃是天帝之女,居“洞庭之山”,美姿容,婉丽中不失活泼,常常携手翔游于长江、汉水的万倾碧波之上,与世人相遇无仙人之骄娇,并常以其文雅的嬉谑而留给人充满温馨的怅惘。这样的两位女仙,郑交甫能够遇到,又得到了她们所赠的玉佩,自然难免使多情而常有思古幽情的诗人心向往之,并诉诸于笔端了。刘向的《江妃二女》中记载了这个故事,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并以其近乎飘渺迷离的描述,使郑交甫与江妃二女的音容笑貌跃然纸端。文章中既有神话传说的虚幻氛围,又使传说中富有少女活泼情致的女仙和史载有名的郑交甫的语言神态毕现,给人留下了一篇可供咀嚼、赏玩,颇有余韵的小说佳品。
 作品开篇既说:“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一笔荡开,不究“二女”来历。这是神话故事常用的手法,既省去了许多笔墨,又给故事平添了一股可信而无需追究的虚幻色彩,令人向往其神秘。然后展开对故事内容的描述:郑交甫遇见了在长江、汉人岸边游玩的女仙,不由情动,文人浪漫的积习抬头,他要下车去请求二位少女解佩相赠留个纪念,而且不顾随从恐怕要留下悔恨的劝阻,下车了。郑交甫的行为略涉“唐突”,但其爱“美”、羡“美”、欲“美”常留心底的情感却或可恕。
 然后情节展开,写郑与二女相逢时的对话。“二位少女辛苦了?”一句话,显示出作为文士的郑交甫即使轻佻也不失礼貌的得体风度。二女回答:“客人您辛苦了,我们有什么辛苦的?”以主人自居,回答的巧妙而得体,又不失温馨善意的调侃。作品在暗写了她们美丽之后,又展示了她们内在的才情,形神兼现。郑交甫面对此情此景,倾羡之心有增无已,于是提出自己的要求。但他讲得委婉而富有才情,先以诗句喻比,再请求原谅自己的“不逊”,最后才提出希望得到玉佩的请求。然而,委婉中又含有非得不可的执拗。郑的性格、情感又有了深一步的体现。二女亦答之以诗,才气不让郑交甫,并爽朗地解佩与赠,全无世俗女儿的扭捏。至此,二女不仅光彩照人,使人痴迷,而且语言巧智,富有才识,举止脱俗飘逸。故事的结局则笼罩在一片神异的霞光霓虹之中,耐人寻味:二女赠佩,交甫喜悦至极,恭恭敬敬接过来,放在怀中心窝上,珍视之情可见其诚。从中也可以看出郑交甫其言其行确乎未涉“淫佚”,确确是对“美”之倾羡使他情不由己,欲止不能。既侧面写出了江妃二女惊人的美艳、引人倾慕的气质风度,又无损郑交甫的形象,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欣喜离去的郑交甫“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视二女忽然不见。”人去怀中失佩,佩、人两逝,郑交甫只留得了一个美好的记忆而已。我们好似看到了郑交甫怅惘之中的遐想,二女仙隐身云雾中微含调侃的娇媚笑容……文笔飘忽,意境空灵,一个神话故事讲得多姿多彩而又虚幻飘逸令人神驰。
 文之最后的“《诗》曰”是作者借以抒发慨叹的句子,隐含对失佩之后的交甫的同情与慰藉,同时又似在证实故事的真实性,使他所记述的一切多了一层或许是虚,也许是实的朦胧意味,再为小说增添韵味。
 《江妃二女》,短短篇幅却叙述清晰而富有情致,并且微澜起伏,小有曲折,全无平直,展卷之后,确可令人把玩而不忍释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