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租调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租调制 ①南朝宋、齐户调仍按西晋“九品相通”法分派绢绵。461年,宋规定按财产多少,每户岁纳布4匹。梁、陈时期,每个丁男每年纳租米5石、禄米2石,丁女减半;布2丈,绢208丈,丝3两,绵11.2两,丁女减半;另外按田亩征税米2斗。②486年,北魏实行均田制后,颁布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调帛1匹,租粟2石;后来又规定,民年15岁以上未婚者4人及能从事耕织的壮年奴婢8口和耕牛2头各纳调帛1匹,产麻之乡以布代帛,其数相同。③北齐规定:一夫一妇纳调绢1尺,绵8两,垦租2石,义租5斗;奴婢为“良人”的一半;牛调绢2尺,垦租1斗,义租5斗;未婚者输一夫一妇之半。④北周规定:已婚男子每年纳绢1匹,绵8两,或布1匹,麻10斤,租粟5斛;未婚男子减半。 租调制 “租”即田租,按亩征税;“调”即户调、户税,按户征税。204年,东汉政府正式公布租调制,规定每亩田每年征收田租4升;每户每年纳调,绢两匹、绵2斤。 租调制 583年,隋朝公布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夫一妻每年缴纳租粟3石,调绢1匹(4丈)、绵3两(产麻地区纳麻布一端即5丈和麻3斤);单丁及奴婢减半,未受(均)田者和有品爵者免征。第二年又规定,减调绢1匹为2丈。 租调制 租调制亦称田租户调制。东汉明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明令“勿收今年租调”(《后汉书·明帝纪》),将租调并举,似已将“口赋”、“算赋”总归为调,并形成为经常的制度。献帝建安五年 (200年) 曹操在兖,豫二州试行户调。租调制由汉代的口赋、算赋等人头税演变而来,征取物由货币改为实物,并把户调与田租结合,是因为负担者是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小农。曹操颁行的租调制,为以后各朝沿用,并成为租庸调制的先河。 ☚ 置名 团貌 ☛ 租调制 租调制亦称田租户调制。东汉献帝建安九年(204)九月, 曹操令河北, 即原袁绍统治地区, “其收田租亩四升, 户出绢二匹, 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 明检察之, 无令强民有所隐藏, 而弱民兼赋也。”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魏略》)在这个诏令中, 曹操严禁豪强兼并, 勿使弱民代出租赋; 官吏不得擅兴发, 以加重人民的负担。其目的是为了使“百姓亲附, 甲兵强盛”。此种租调制渊源于汉末, 东汉明帝建武中元二年(57)明令“勿收今年租调” (《后汉书·明帝纪》),这里将租调并称, 似乎已将过去所行的“口赋” 、“算赋”总称为调, 并形成为经常的制度。东汉质帝本初元年(146)九月朱穆奏记云: “河内一郡尝调缣、素、绮、谷才八万余匹,今乃十五万匹, 官无见钱, 皆出于民” (《后汉纪》卷20)。可见河内郡的蚕丝业已相当普遍。桓帝延熹九年(166)正月诏: “其令大司农绝今岁调度征求及前年所调未毕者”( 《后汉书·桓帝纪 》 ); 献帝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兖、豫二州“都尉李通急录户调,收其绵、绢”(《三国志·魏书·赵俨传》),这是曹操试行户调。征田租之制也始于汉末。仲长统在《昌言·损益篇》中说: “今亩收三斛, 斛取一斗, 未为过多。” 《后汉书·安帝纪》载:“永初元年(107)九月, 调杨州五郡租米赡给东郡、济阴、陈留……。”《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延康元年(220)夏四月注引《魏书》载: “赐饶安田租。”租调制由汉代的口赋、算赋等人头税演变而来, 征取物亦由货币改为征实物。将户调与田租结合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负担者是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形态。曹操所颁行的租调制,不仅在当时施行,且为以后各朝所因袭沿用, 并成为租庸调制的先河。 ☚ 五、财政 度田收租制 ☛ 租调制 租调制秦汉以后政府实行的田税、户税制度。租指田租,调指户调。秦始皇三十一年 (公元前216年),“使黔首自实田”,国家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田租,征收率最高时达2/3。汉代田赋也称为田租,税率在1/10、1/15、1/30之间。东汉田租以定额税为主。秦汉都有征收田赋附加税的记载。东汉质帝本初元年 (146年) 出现“调”这一组织收入的形式,以州郡为征调对象。汉献帝建安五年 (200年),都尉李通“急录户调”,“收其绵绢”。曹操略定河北之后,于建安九年 (204年) 颁布租调令,每亩收田租4升,户出绢2匹、绵2斤。三国时出现完整的租调制。西晋在占田制下实行租调制,凡民丁课田,收租4斛,绢3匹,绵3斤。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继续实行租调制。隋代规定: 丁男一床,交租粟二石; 桑土,调以绢絁; 麻土,调以布绢。絁以匹,加绵3两,布以端,加麻3斤。单丁及仆隶各半之。唐代的租调额与隋代相近; 在租调之外,还有户税和地税。户税是征收钱币的资产税,平均每户250钱。地税以设置义仓为名,按每亩税2升的比例征收。唐德宗建中元年 (780年),杨炎奏请改行两税法,合并租庸调、户税、地税和各项杂征。租调制至此结束。 ☚ 课田 户调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