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语修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语修辞 081 汉语修辞修辞是一种言语活动。为了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依据题旨情境,而采取运用语言的各种材料和各种表现手法,以收到语言表达的效果。汉语中“修辞”二字连用,始见于《易·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唐孔颖达认为这里的修辞即“修理文教”,其意义当与现今不同。但汉许慎《说文解字》谓“修,饰也。”“辞,讼也。”却已经有了调整、修饰语言,以收取良好的表达效果的意味。概言之,修辞正是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艺术,亦即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语言手段——词语、句式、篇章结构、风格——进行精心选择的工作过程。它主要以语言体系中的修辞手段、语言单位的修辞分化、修辞功能和言语的特点及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更好地传情达意,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根据修辞的表达效果,可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部分。消极修辞要求内容明确、通顺,形式平匀、稳密。积极修辞又分辞格和辞趣两部分。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言语环境,切合话题和语体。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锤炼词语、选择句式、调协语音、运用辞格、布局谋篇等五种。修辞有民族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观点。修辞有社会性,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语言艺术特点。修辞有时代性,时代在不断前进,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修辞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建立虽晚,却源远流长。前已述及,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修辞”的说法,讲到了修辞现象,有了赋、比、兴的修辞手法,是修辞学的萌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所著《文心雕龙》中,写下了不少谈修辞的专篇,但仍处于附属地位,是修辞学的成长期。南朝陈骙《文则》的问世,才打破了修辞学的附属地位,成为一门学问,使修辞学进入了初创时期。直到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确立了修辞学的范围,划清了修辞学的两大分野,充分地论述了修辞格,标志着汉语修辞学的建立。1949年以后,吕叔湘、朱德熙的 《语法修辞讲话》和张志公的《修辞概要》等著作,对修辞学进行了革新,创立了白话修辞学。20世纪90年代,汉语修辞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取得了丰硕成果,新的汉语修辞学体系正在孕育形成中。 ☚ 修辞 辞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