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疗法hydrotherapy利用一定温度、压力或含有一定化学物质的水作用于畜体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外部治疗时水温以外界温度为标准,内部治疗时根据动物体温确定。水疗有全身和局部两种。全身性水疗多为沐浴,水温不得低于18~20℃,可清除皮肤污物,提高全身的新陈代谢机能,增强神经肌肉的紧张性。有皮肤病、心内膜炎的患畜禁用。局部水疗是应用不同药物和不同温度的水进行局部处理,以消炎或治病,常进行的有鼻泪管冲洗法、鼻腔冲洗法、咽部冲洗法、口腔冲洗法、膀胱冲洗法、洗胃、瘤胃冲洗、灌肠浇注法、敷布法等。口、鼻、咽、膀胱等冲洗多用1%~2%硼酸等弱消毒药液。 水疗法 水疗法shuiliaofa利用水的物理性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水疗法。温度刺激是水疗法的主要治疗因素,水的热容量大,导热性高,治疗时使用的水温不同,机体所引起的反应也不相同,如冷水浴能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产生兴奋作用,用冷水喷洒头面部,可帮助昏迷者苏醒;温水浴在大脑皮层可形成抑制过程,降低神经兴奋性,产生镇静作用,有利于睡眠。水温与皮肤温度相差越大,作用面越广,在机体中引起的反应越强烈,治疗作用越明显。人体各部位对温度刺激的敏感性不同,手、脸等外露部分对温度的反应较迟钝,胸部则对温度的反应较敏感。重复水疗时机体会产生适应性,故应逐渐增加温度刺激强度。机械刺激是水疗法的另一重要治疗因素,机械刺激作用的大小与水疗方法不同有关,其治疗机制是静水压力作用,浮力作用和冲击作用。静水压力可以压迫胸部、腹部、四肢等体表的血管与淋巴管,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引起血液的再分配,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于使血液容易流向心脏,从而可以加强心脏的工作,同时可以促进呼吸运动,有利于气体代谢。人的身体浸于水中,由于水的浮力作用,体重将减轻,减轻的重量等于浸入水中人体体积所排出的重量,大约等于实际体重的十分之九,所以人在水中容易浮起来,活动也容易些。肢体运动障碍的病人,平时活动困难,借助水的浮力作用,在水中进行活动和锻炼,可以在不太费力的情况下,达到治疗目的。如果将水由一定高度或一定距离喷向人体,可产生机械的冲击或按摩作用。由于水中含有微量的矿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可产生一定的化学刺激作用。当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类,药物或微量气体时,其化学刺激作用增强,如水中加入某种中药时,其疗效优于淡水浴。水疗方法有许多种,按水的温度可分为冷水浴、温水浴、热水浴等;按水质分为淡水浴、药物浴、气水浴等;按作用部位分为全身、半身、局部;按水浴方式分为浸浴、淋浴、冲洗浴、擦浴等。 ☚ 冷疗法 电疗法 ☛ 水疗法hydrotherapy利用水的不同温度、水内溶有不同的治疗成分及不同的浴洗方法等治疗某些疾病,叫水疗法。分盆浴与淋浴。盆浴有淡水浴、盐水浴、硫化氢浴、二氧化碳浴等。水疗法对神经衰弱、早期高血压、关节疾病、消化道疾病、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常有一定疗效。皮肤化脓性疾病、身体极端衰弱、恶性肿瘤、精神病等禁用此疗法。 水疗法利用一定温度、压力或溶有某些化学物质的水对机体所产生的温度刺激、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防治疾病的方法。水疗法因其所用温度、治疗方式及水中所含化学物质的成分不同,可产生镇静、催眠、解痉、止痛、兴奋、消炎、发汗、利尿及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等多种作用。是现代理疗学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水疗法hydrotherapy是利用水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其基本作用为温度刺激、化学刺激和机械刺激三种因素。根据所应用的温度、水中所含物质成分及治疗方式的不同,水疗法可产生镇静、催眠、兴奋、发汗、退热、抗炎、止痛、促进吸收、提高代谢、锻炼机体等作用。 水疗法 水疗法应用一定温度、压力或溶有一定化学物质的水进行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水疗法。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中已有“摩之浴之”、“其有邪者溃形以为汗”等有关水疗的记载。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均有应用水疗的论述。我国医学著作中记述的水疗方法有:沐浴法,淋射法,溻渍法,敷法,薰洗法,蒸法等。国外公元前希腊诗人荷马已曾描述过热浴的有益作用;著名医学家Hippocrates指出,水能作为镇静、镇痛、消散和抗炎等治疗手段,古罗马时代曾建有华丽宏伟的浴场广泛地应用水疗。水疗法因其所用温度、治疗方式及浴水中溶存的物质成分不同、可达到镇静、催眠、镇痛、兴奋、发汗、利尿、消散、抗炎、促进代谢、强壮锻炼等作用。现代,水疗法为理疗学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理化特点 主要者有如下几方面。 热容量和比热 热容量即物体温度升高1℃时所需热量,1g物质的热容量称为比热。水的比热为1,即1g纯水在1atm下,温度从14.5℃上升为15.5℃时需要1cal热量。在传导热疗法所应用的介质中水的比热最大。 热传导系数 热传导系数即每隔1.0cm长度、温差为1℃时,每秒钟通过1cm2面积的热量。水的热传导系数为0.00148cal。由于水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和热传导系数,故易于造成温度刺激,但其热不能深达。 可塑性 水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可任意改变其形态,故可进行各式水疗。 最常用的溶剂 水可溶解多种物质制成各种溶液或混悬液,故可制备各种药水浴或气水浴以发挥药物的特异作用。 治疗作用基础 分述如下。 温度刺激 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最适温度即最有利于其生命活动的温度。人类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为使机体尽可能地处于最适温度条件下,人体通过体温调节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体温调节可分为: ❶物理性体温调节:主为散热过程的调节; ❷化学性体温调节: 主为产热过程的调节。人体产热和散热二者既互相矛盾而又统一存在,于外界温度变化时、在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调节下,机体将出现一系列应答反应,如皮肤血管的舒缩、汗腺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变化等等,使二者形成动态平衡,从而使体温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温度刺激的建立依据三项基本条件: ❶温度感受器:人体皮肤内含有接受温热或寒冷刺激的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冷觉感受器较温觉感受器数目多。温觉的阈值刺激是温度升高0.001℃/s;冷觉的阈值刺激是温度下降0.004℃/s;两者均在刺激持续3秒钟后产生适应。温觉和冷觉的传入神经纤维均为Aδ和C纤维,温度达45℃时痛觉纤维参预兴奋产生烫的感觉。皮肤对温度刺激的敏感性因接受刺激的皮表面积的大小而不同,皮表面积越大越敏感。 ❷皮肤温度:人体皮肤温度在形成温度刺激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依据皮肤温度方可确立为温热或寒冷刺激。健康人体表不同部位的皮肤温度不一,平均约为34℃。水疗时如水温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因获得热量表现为温热刺激;如水温低于皮肤温度时,机体因丢失热量表现为寒冷刺激;如水温接近或等于皮肤温度时,因热交换不明显故不造成温度刺激,称此种水温为不感温度(或称平温)。水疗时视水温与皮肤温度间的温差愈大造成的温度刺激愈强。皮肤温度可因很多因素而变动,如皮肤血管网状态;机体的运动或静止;受过锻炼与否; 外界温度的变化等。 ❸介质的物理性质:主要为热容量和导热系数,如以水和石蜡相比,由于水的热容量和导热系数均较石蜡高,故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水造成的温热刺激远较石蜡明显。据此人体对不同温热介质的不感温度亦不一致。水疗时所形成的温度刺激可分为温热刺激和寒冷刺激两种。 ❶温热刺激可致皮肤血管扩张充血,皮肤温度上升,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张力下降;温热刺激可使心搏次数增多,于较长时间的高温水浴时,由于心搏增快,心脏舒张期缩短,致心肌得不到适当休息故将增加心脏负荷。温热刺激具有解痉、镇痛、发汗、促进消散等作用。 ❷寒冷刺激时皮肤血管先收缩而后扩张,皮肤先冷后热。持续寒冷刺激时,由于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充血变为淤血因而皮肤发绀变冷。寒冷刺激可使心搏慢而有力,致搏出量增加,血压上升;由于心搏变慢致舒张期延长,故有利于心肌的供血和休息。短时间的寒冷刺激可提高肌张力,但较长时间的寒冷刺激则可降低肌张力。寒冷刺激具有兴奋、抗炎、镇痛,促进代谢、锻炼机体等作用。 依据水温水疗可分为: ❶冷水浴:水温20℃以下。 ❷凉水浴:水温20~33℃。 ❸不感温浴(或称平温浴):水温34~35℃。 ❹温水浴:水温36~38℃。 ❺热水浴:水温39℃以上。 机械刺激 机械刺激可分为: ❶动力机械刺激: 如淋浴时应用不同水压及喷射方式所造成的机械刺激属之。在较强力的机械刺激下,皮肤中可产生组胺,致血管扩张,血液及淋巴循环增强,组织营养改善。机械刺激可提高肌张力,加速疲劳恢复;可加强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以及衰老细胞的脱落,使皮肤坚韧而有弹性。较强的机械刺激可明显提高代谢过程,故常应用直喷浴治疗肥胖症;适度的机械刺激如雨浴或周身淋浴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具有镇静作用。 ❷流体静压作用:作用之大小与人体浸入浴水的深度有关。此种压力有助于血液和淋巴液还流,由于还流增加,循环改善,流经肾脏的血量增加故可利尿。 ❸浮力作用: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于水中的物体受到一种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除水的体积的重量。基于浮力作用,故在水中活动较为省力,对有运动障碍及肌肉萎缩的病人,可在专门设计的运动池中进行各种水下运动以促进恢复。 机械刺激对血管具有良好影响,故于进行较低温度的水疗时,为使病人善于耐受寒冷刺激常伴以机械刺激。 化学刺激 主要为溶存于浴水中药物的特异性作用。溶存于浴水中的物质经皮肤可被吸收,但其量甚微。其通路为: ❶皮肤附属器入口,如毛囊、汗腺、皮脂腺。 ❷角质细胞的间隙。 ❸直接通过角质细胞。当皮肤温度增加,皮肤水化增加时(皮肤角层可吸收数倍于其重量的水分),物质经皮肤吸收的数量可见增加。 治疗方法 一般多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全身浸浴 应用一般淡水,浴水容量约200~250升。治疗时为避免影响心脏功能,浴水高度只要求达到心区以下,故亦有称3/4浴者。据病情可进行: ❶冷或凉水浴:全身冷或凉水浴具有兴奋及提高代谢的作用,可用于无力性便秘、肥胖症,亦可用为退热疗法或强壮疗法。浴时根据病人身体具体条件选择水温,治疗时间10秒钟至数分钟。 ❷温或热水浴: 全身温水浸浴具有镇静作用; 全身短时间的热水浸浴可兴奋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可增强排汗; 较长时间的全身热水浸浴由于热淤积可使体温升高,心搏增快,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多,于高血压、动脉硬化、主动脉瘤、心脏功能不全以及有出血倾向等病人禁用。全身温或热水浸浴可使肌张力下降,缓解痉挛,具有镇痛作用,常用于各种软组织及骨、关节的慢性炎症;利用热水浴的发汗作用可治疗周围神经炎,神经根炎,亦可用于痛风、支气管炎、瘙痒症等。治疗时间每次10~20分钟,温水浴可达30分钟。 ❸不感温浴:全身不感温浴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高热病人可作为降温手段,亦可作为冷水浴的预备疗法。治疗时间每次20~30分钟,于某些狂躁型的精神病人可长时间地持续进行。 半身浸浴 应用一般淡水行之,所用浴盆较一般浸浴使用者稍大,并应距地面稍高以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浴时病人坐于浴盆中,两膝稍屈曲保持舒适体位。浴水高度以达病人脐部为宜。病人背后应留有较多之空隙,入浴后病人先自行用浴巾将前额、前胸、双臂淋湿以适应水温。工作人员立于盆侧以小桶取浴盆中水迅速冲注病人后背并伴强力摩擦。治疗多在3~5分钟内结束,故要求工作人员手法熟炼,动作敏捷准确。根据治疗目的分为: ❶兴奋性半身浸浴:水温30~20℃。 ❷强壮性半身浸浴: 水温35~30℃。 ❸镇静性半身浸浴: 水温从36~37℃渐降至34~33℃。 ❹退热性半身浸浴:水温18.5℃。 局部浸浴 局部浸浴分为: ❶手浴。 ❷足浴。 ❸坐浴。所用水温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冷水浴多用于急性炎症;热水浴多用于较陈旧之软组织损伤或盆腔脏器的慢性炎症。浴时根据手、足或坐浴而应用适宜的容器。局部浸浴亦可进行冷热交替浴,浴时应用两个容器,一置热水,一置冷水。如于手或足部进行治疗时,将手或足先浸于热水中1~2分钟,然后再浸于冷水中10~15秒钟,如是重复数次。根据病情亦可将浸于冷、热水中的时间适当延长。冷热交替浴多用于血管运动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如手足多汗症,肢端红痛症等。 增温浴 增温浴须应用特制的容器,该容器因用于上肢或下肢而有不同。但均设有进水口、排水口及指示水温装置。较多用于上肢,浴时,其特点为水温在10分钟内由35~36℃渐增至44~45℃,于此温度下持续10~15分钟。增温浴可引起大量排汗但不增加心脏负荷。治疗时病人须注意保温,头部须置冷敷。可用于高血压、心肌疾病、心血管功能紊乱、支气管哮喘等。 旋涡浴 旋涡浴可分为全身和局部两种。全身性旋涡浴亦称哈巴德浴槽(Hubbard tank)。无论全身或局部旋涡浴均在特制之浴槽中进行,浴槽中装置有水搅动器。治疗时通过水搅动器使水翻腾流动以增加机械性刺激。于全身性旋涡浴槽中尚安装有升降装置以便于运动障碍的病人出入浴槽。多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肌肉萎缩,运动障碍,软组织及关节的慢性炎症等。采用温或热水浴,治疗时间每次15~20分钟。 药物浸浴 药物浸浴多为全身浸浴。药物浓度按浴水容量为200~250升配制。 ❶盐水浴: 于淡水浴中按1~2%浓度加入适量的粗制食盐而成。具有提高代谢和强壮作用,多用于风湿性疾患。用温或热水浴,治疗时间每次10~20分钟。亦可用3~5%的浓度,于此浓度亦称人工海水浴。此种高浓度的盐水浴对银屑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❷碱水浴:或称苏打浴。于淡水浴中加入300~600g非精制的重碳酸钠而成。亦可同时加入氯化钙150g氯化镁100g。碱水浴具有软化皮肤角层,脱脂等作用。多用温水浴,每次治疗10~20分钟。用于皮肤病,对剥脱性皮炎、毛发红糠疹等有一定疗效。 ❸盐碱水浴:于淡水浴中加入粗制食盐1500~2000g非精制重碳酸钠500g,氯化钙600g,氯化镁400g而成。常用于皮肤病,如干性或湿性湿疹,伴有代谢障碍的痛风性或风湿性疾病。于结核性疾病、肾炎、肾病、寄生虫性皮肤病禁用。用温或热水浴,每次治疗10~20分钟。 ❹松脂浴:亦称芳香浴。于淡水浴中加入松脂浸膏或松脂粉剂50~75g而成。浴水呈淡绿色并具芳香气味。多用温水浴,具有镇静作用。每次治疗15~20分钟。常用于高血压病初期,兴奋占优势的神经官能症,多发性关节炎,多发性神经炎,肌痛,绝经期综合征等。 ❺碘溴浴: 于淡水浴中加入碘42mg/L,溴85mg/L,氯化钠10g/L而成。碘溴浴可调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功能,促使机体建立代偿性和适应性反应;可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水温通常用37℃,每次治疗10~15分钟,连续治疗两日间隔一日,12~14次为一疗程。 ❻松节油浴: 于淡水浴中加入预先制备好的松节油乳剂而成。松节油乳剂从15~20ml开始,依次增加5ml可达35~40ml,使病人有明显的灼热刺激感为止。水温37~38℃,隔日治疗一次,每次治疗10~15分钟。10~12次为一疗程。松节油对皮肤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促使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行,改善组织血液供给而有利于代谢和营养过程。松节油浴和碘溴浴二者均适用于四肢动脉和大动脉如腹主动脉的缺血性疾病,慢性缺血性心脏疾病;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疾病须无临床症状,如无心绞痛发作,无心律不齐,无心功能不全时方可应用;于四肢动脉缺血但伴有血管痉挛或非代偿期者禁用;Ⅱ期B以上的高血压禁用。 ❼芥末浴: 将芥末粉100~200g装入布袋内,然后放入浴盆,浸透后用手揉捏布袋使芥末渗入浴水中。芥末对皮肤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使皮肤明显充血发红。多用于小儿支气管炎、肺炎。采用温水浴,每次治疗5~10分钟,浴后用1~2桶温水冲洗病儿。 ❽中药浴,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方剂,制成煎剂加入淡水浴中而成。 ❾其他:尚有淀粉浴,高锰酸钾浴,硫磺浴,泡沫浴等。 气水浸浴 用人工制备的方法于淡水浴中溶存一定浓度气体的水浴称为气水浴。各种人工制备的气水浴可进行全身或局部浸浴。 ❶二氧化碳浴: 人工制备的二氧化碳浴要求于每升浴水中须含有500mg以上的二氧化碳气体方可用于医疗。其制备方法有二: 物理制备方法是应用特制的混合装置将二氧化碳气体溶存于水中。化学制备方法是通过重碳酸钠和盐酸的化学反应而获得CO2NaHCO3+HCl→NaCl+H2O+CO2↑。浴时皮肤明显充血发红,血行改善。CO2可兴奋副交感神经故心搏变慢、舒张期延长有利于心肌供血和休息。由于CO2气体的刺激,浴时呼吸变慢加深,肺换气功能增强。深呼吸可促使静脉和淋巴还流增加,故可减轻心脏负荷。此外浴时可见尿量增加。二氧化碳浴对心血管系统具有良好影响,故适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Ⅰ度或Ⅰ~Ⅱ度心脏功能不全,Ⅰ、Ⅱ期高血压,低血压,血管痉挛,雷诺病等。但对动脉硬化、心绞痛、心力衰竭、动脉瘤、肺结核等疾病禁用。浴水温度从36~35℃开始,可渐次降至32~30℃。治疗时间随水温降低而减少,一般15~20分钟,可减至10~12分钟(见“碳酸泉疗法”)。 ❷硫化氢浴:人工制备的硫化氢浴其疗效与含有硫化氢的矿泉水相似。人工硫化氢浴水由化学方法制备而成,多应用硫化钠和盐酸的化学反应Na2S+2HCl→2NaCl+H2S↑人工制备的硫化氢浴水其硫化氢气体浓度在50~150mg/L。硫化氢具有腐蚀金属的作用,故所用浴盆及排水管道多用陶瓷制品。实验证明硫化氢浴时硫化氢可通过无损的皮肤进入人体,进入量与硫化氢浴水浓度成正比。硫化氢系一种蛋白原生质毒素,能破坏实质细胞产生组胺等活性物质。硫化氢可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 可增加组织渗透性减弱血脑障蔽功能。对重金属如铅、汞、铋等中毒具有解毒作用。硫化氢浴适用于代偿期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伴有心脏疾病的骨胳、关节、肌肉和神经的风湿性或代谢性疾病,慢性铅、汞中毒,闭塞性脉管炎,银屑病,干性湿疹,慢性复发性疖病,慢性营养性皮肤溃疡等。其禁忌证除同于二氧化碳浴外,于肝、肾疾病甚或仅有轻微功能不良时亦禁用。硫化氢系一种剧毒物质,制备成的硫化氢浴水放出硫化氢臭味,故其治疗室需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全身硫化氢浸浴是一种强力的治疗方法,故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硫化氢全身浸浴隔日一次,治疗当日禁用其他全身性理疗方法。水温因适应证而异:皮肤病可38~36℃;心血管疾病36~33℃;运动支持器官疾病37~36℃。治疗时间每次5~15分钟(见“硫化氢泉疗法”)。 ❸氡浴:氡气是镭蜕变的直接产物故亦称镭射气。氡气可溶于水,每升水中含有0.075~0.15千贝可(等于5~10马赫单位或2~4纳居里) 的氡气者即可称为氡水。氡气亦具有放射性并不断进行分裂。在氡及氡的裂变产物不断蜕变时放射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具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成为氡浴治疗作用的基础。人工氡浴由浓缩的氡气溶液制备而成。氡的半衰期为92小时,即约在4天内将衰减1/2,故制备好的浓缩氡气溶液应当日用完。氡浴适用于:风湿性、感染性或代谢性关节炎;痛风;神经根炎;神经系统的官能性疾病;闭塞性脉管炎;妇科慢性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湿疹等。水温一般为36~38℃,也有主张34~35℃者。治疗时间每次10~15~20分钟,可每日一次(见氡泉疗法”)。 ❹其他:利用制备二氧化碳浴的混合装置尚可制备氧气浴,氮气浴等。此外,利用空气压缩机直接向浴水中输送空气者称为珍珠浴或气珠浴。 淋浴 淋浴是以各种形式的水流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喷射于人体皮表治疗疾病或锻炼机体的方法。所用水压可在1~3个大气压之间选用,故其治疗作用因素中机械刺激的比重增加。治疗时水温或固定或变动。由于淋浴经常变换水温和水压,故需有特制之调节装置(水疗控制台)。淋浴根据其喷射的不同水流形式分为:雾浴、雨浴、针浴、周身淋浴、扇形淋浴、直喷浴等。按上述顺序其机械刺激作用渐次增强。为增强温度刺激直喷浴常进行冷热交替浴。直喷浴机械刺激明显,多用于肥胖病或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扇形淋浴机械刺激较直喷浴弱,常用为直喷浴的预备疗法或作为直喷浴的起始和结束步骤。为便于生殖系统疾病或肛周疾病的治疗可行上行性淋浴,其喷头设于地面上。淋浴可与按摩结合进行称为淋浴按摩。 水下喷射浴 即将淋浴中的直喷浴与全身浸浴结合进行者。治疗时病人全身浸于浴盆中,然后用一特制的喷射装置进行水下喷射。该装置有一吸水管和一喷水管。治疗时将吸水管插入浴盆中,启动此装置后浴水即由吸水管吸入,再于水中由喷水管喷出。喷水管之喷头口径可以变换,其口径为: 5、7、9、11mm数种,可视病情及喷射部位选用。喷水管可喷射高达8个大气压的水流,一般应用3~4个大气压。本法多用于软组织损伤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水下洗肠浴 系在浸浴同时进行持续性深部洗肠的一种方法。须有特制的进行连续洗肠的装置。浴时病人坐于浴盆中特制之鞍座上,由于在温水浸浴中使腹部肌肉和肠管张力减弱,故有利于洗肠用水进入肠道深部。一般先用温水进行连续洗肠,于肠道洗净后根据病情可将一定数量的药物溶液注入肠道。水下洗肠浴适用于: 胃肠功能紊乱(无力或痉挛)、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荨麻疹等。肾结石时可促使结石排出。禁忌证:消化道溃疡、肠狭窄、腹腔粘连、痔核、肾炎、心功能不全等。亦有不结合浸浴进行者。 湿包裹 湿包裹即用足够大而吸水性较好的布单,浸以25~20~15℃的冷水,浸透后取出拧除过多的水分,然后展平铺于床上按一定程序和要求将裸露体表(只穿三角短裤) 的病人包裹其中以行治疗的方法。一般多进行全身包裹,如病人耐受不良时可行3/4包裹即只包至腋下。包裹时于湿布单之外再包以毛毯以保温。其作用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兴奋期:包裹完了后因水温较低给病人以寒冷刺激,于最初1~2分钟内皮肤血管收缩,心搏加快,呼吸加深;继之反射性的血管扩张,流向外周的血量增多,身体变热,散热作用增强。此期约持续15分钟,具有兴奋、强壮及解热作用。第二期为镇静期:病人由于体温放散使布单变暖,病人因温暖舒适而入睡; 此时呼吸、脉搏变慢,血压降低。此期约持续20~30分钟,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用于兴奋状态、失眠症、精神病或精神神经症。第三期为发汗期:病人在包裹中由于散热困难,热形成高于热散失致机体积存大量热量而致排汗。此期约持续30分钟,可用于:肾炎、痛风、风湿性关节炎、肌炎、肌纤维织炎、肥胖症等。禁忌证:肺结核、多汗症、皮肤病、心脏功能不全等。 蒸气浴 系利用水加热蒸发的气体进行治疗的方法。 ❶中药蒸气浴:蒸薰一法我国古已有之,很多中医书籍中均有记载。所用中药方剂多为祛风、散寒、去湿、解毒、补气、活血药物,故具有开发汗孔、温通经络、除痛止痒等作用。治疗方式有局部或全身之分。全身浴时,现多于密闭之小室中将所用药物加热煮沸蒸发气体,病人裸露(只穿短裤)坐或卧于室中进行治疗。浴时治疗室内气温从30~35℃开始,渐增至40~45℃。一般入浴时间15~30分钟。蒸气浴室设有观察窗口,工作人员应随时注意病人情况。病人出浴后安静卧床休息,不要求冲洗。治疗可每日或隔日一次,5~10次为一疗程。古法及民间多用简易之全身薰蒸方式,用较大容器将加热煮沸的中药煎剂倾入容器中,容器上置木板,病人裸坐其上,用被单围住全身仅露头面行之。 ❷Sauna浴:或称芬兰式蒸气浴。其特点为全身性的冷热交替刺激。传统方式系于密闭之小室中、淋水于烧红的小石上形成大量蒸气。室内气温可达70~100℃。室内设有阶梯式长木凳,愈高处气温愈高。病人入浴后可随意选择高度。一般治疗5~15分钟。出浴后立即跳入冷水池中游泳。现代的医疗设备则热室中的气温和湿度均可调节,浴时先于热室中坐或卧位停留5~12分钟,然后用淋浴或池浴等方式以降温。视个体条件亦可重复进行2~3次。多每周治疗一次,可连续数月。蒸气浴后将大量排汗故有助于消除浮肿; 浴后体温可升达38~40℃故可增强代谢;对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具有调整和锻炼作用; 对内分泌可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蒸气浴的主要适应证:慢性风湿性疾病、周围血循环障碍、运动系统疾病、高血压、肝炎、肥胖症等。禁忌证:恶性肿瘤、癫痫、急性炎症、心脏功能不全、慢性肺心病等。此外、临床观察中药蒸气浴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瘙痒症、各种角膜炎等亦有较好效果;Sauna浴亦广泛用于预防感冒,锻炼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促使肌肉松弛消除运动员疲劳。 擦浴 擦浴是一种简便的水疗方法,具有爽神及轻度强壮作用。可用为温和的退热方法或作为锻炼初期应用的方法。 ❶全身擦浴: 用于身体较健壮或对寒冷已习惯者。浴时病人立于木栅上,先自行用15~18℃的冷水擦拭头、面部以适应之,然后工作人员用海绵或粗布浴巾浸水,并在病人上胸部及项部拧干,使水沿病人体表流下,重复进行2~3次。然后工作人员用浸湿的布单将病人包起,并用手在布单上用力摩擦病人体表。操作要求迅速准确,一般于3~5分钟内结束。水温从32~28℃开始,可渐降至22℃。浴后保温休息半小时。 ❷局部擦浴: 用于身体较弱的病人。浴时病人裸露(只穿短裤)平卧床上,先以冷水擦拭头、面、颈、胸等处以适应水温,然后用被单或毛毯将病人盖好保温,再按胸、上肢、背、腹、下肢的顺序依次擦洗、并用干毛巾摩擦至有良好皮肤反应(即皮肤发红并有热感)为止。擦洗后的部位应予保温,然后进行另一部位。水温从32~28℃开始,渐降至22℃。如病人身体较弱、亦可将上述部位分为数次进行。 冲浴 性质和擦浴相似但作用较强,用水较多。冲浴的反应较擦浴强,故要求病人有较好的体力。可作为独立疗法,亦可作为热疗法的结束疗法。 ❶全身冲浴:浴时病人立于木栅上或立于盛有温水的浴盆中。工作人员用2~3小桶水冲洗病人,冲时要慢。水温从34~33℃开始,可渐降至27~24℃。用于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或作为锻炼机体的方法。 ❷局部冲浴:可分为后项部冲浴:常用于高热或中毒引起昏睡的病人,浴时工作人员用2~3升20~16℃的冷水冲注病人后项部。脊背部冲浴:浴时病人坐于小凳上,头向前倾,欲作用于胸部器官时冲注上背部; 欲作用于骨盆腔及性器官时冲注下背部,本法主要为兴奋作用。肢体冲浴:主要为利用反射性影响,如上肢热水冲浴用于肺炎、支气管哮喘;足部冲浴用于头部充血。此外手、足冲浴可用于局部疾病,如多汗症、冻疮、血管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等。为增强刺激可用冷热交替冲浴。 ☚ 超声间动电复合疗法 传导热疗法 ☛ 00015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