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肿瘤
原发性气管肿瘤较为少见。一般估计原发性气管肿瘤只占气管及支气管肺癌的1%左右。
原发性气管肿瘤中,约三分之二为恶性,三分之一为良性。恶性者大多起源于粘膜上皮或腺体,其中鳞状细胞癌占45~65%;腺癌2~10%;未分化小细胞癌1~2%。腺癌中绝大部分为腺样囊性癌、类癌、癌肉瘤、假性肉瘤,粘液表皮样瘤等偶有报告。原发性气管良性肿瘤中以纤维瘤、血管瘤、软骨瘤等为多见。鳞状细胞癌可以是局限的,也可以是溃疡型的,发展较快,大多数在诊断时已有外侵和淋巴转移。腺癌中以腺样囊性癌(即圆柱型腺癌)最为常见,发展慢,病程长,有时浸润粘膜下层,向上或向下长距离浸润管壁; 有时小部分在气管腔内而大部分已侵入纵隔,手术时已无法切除。
临床早期症状常是刺激性干咳,对症治疗往往不能缓解,有时有带血丝的白色粘液痰。早期病例并无呼吸困难或气急,肿瘤增大后,使气管腔变窄,管壁僵直,气急即逐步加重,多数是吸气性困难。由于胸部X线片无特殊表现,常被长期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嘶哑是晚期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交感神经压迫综合征等都是极晚期症状。胸部检查呼吸音粗糙伴有各种哮鸣音。深曝光X线片上可能见到气管影轮廓不完整,侧位和正位断层片上呈现占位性块影,额面断层及CT扫描可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其他如纵隔增宽,食管受压推移,胸腔积液等均系外侵或转移征象。在没有严重窒息的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明确组织学诊断,正常及病变组织情况,藉以决定治疗方案。痰液脱落细胞检查可起定性但无定位的作用。
对早、中期气管肿瘤,应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
(1) 气管环截对端吻合术 一般对病变不长于4cm者最为理想。切口根据病变部位而定,颈段及上胸段可经颈部弧形切口,中胸段及隆凸上病变则以右侧后外切口为宜。胸部切口在进胸切断肿瘤远端气管后,自胸部切口插入导管,维持呼吸,俟切除肿瘤准备对端吻合时拔除,将经口的气管插管伸过吻合口水平,从容吻合。缝线用一般丝线即可,如用“000”单丝合成线则更理想。只要对合整齐、外翻间断吻合,不致引起缩窄。如病变长度允许,切端距肿瘤边缘最好不少于0.5cm,以防复发。吻口用带蒂胸膜或心包缝盖,能促进愈合。术后应用药物及机械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短期低头减少张力、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均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及康复。
(2) 气管局部切除缝合术 适用于肿瘤较小,管壁受累局限的病例。切除部分管壁后,用心包或筋膜。如环部受累较大,上述修补后易造成管壁软化影响通气,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切除一叶肺的支气管组织修补,不致造成管腔缩窄。
(3) 气管开窗摘除肿瘤术 如肿瘤及基蒂很小,可在肿瘤部位切开气管,将肿瘤摘除,再行管壁复位缝合。
(4) 支气管镜下摘除肿瘤术 经硬质直管镜,以组织钳摘除小蒂肿瘤,辅以电灼止血。方法简便,但不易彻底。
在气管切除长度太大,两断端无法拉拢时,可考虑用Marlex或涤纶网包裹的硅胶管移植重建呼吸道。由于气管是半污染组织,移植物必须容易“组织化”,又极少异物反应为好,但迄今尚无十分理想的气管代用品。
气管隆凸部癌的手术治疗,有的需同时施行一侧肺切除或肺叶切除,而后施行气管支气管吻合成型术,术前及术中需做好手术计划,有的疗效仍较满意。凡不能手术或手术条件不俱备时,可采用放射治疗或合并化学治疗。
预后和组织类型相关密切。良性肿瘤和类癌预后较好;腺样囊性癌粘膜下蔓延较多,延误诊断,不易根治; 上皮癌或其它恶性肿瘤发展较快,预后最差;少数病例特别是未分化癌放射治疗后,可获长期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