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陵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陵源wǔ líng yuán见“桃源避秦”。高适《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李商隐《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柳飞彭泽雪,桃散武陵霞。 武陵源 武陵源晋·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之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出。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以此典指远离尘嚣的山水胜境、田园风光;亦指遁世隐居之处。魏了翁《水调歌头·贺李潼川改知常德府》:“更尽一杯酒,春近武陵源。” ☚ 武库 武陵舟 ☛ 武陵源参见[桃源]。王维《桃源行》:“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武陵源 武陵源wǔlínɡyuán┃━━ 借指避世隐居之地。典见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源中人自称先世避秦而来,与世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后渔人再寻其处,“迷而不得”。唐·宋之问《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武陵源。”宋·王安石《即事》诗:“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亦作“武陵滩”“武陵川”。唐·汪遵《东海》诗:“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唐·皇甫冉《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诗:“寒侵赤城顶,日照武陵川。”明·唐顺之《广德道中》诗:“倘遇秦人应不识,只疑误入武陵川。” ☚ 空居 松菊缘 ☛ 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之地。清谭嗣同《崆峒》诗: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向武陵源。” 武陵源晋陶渊明撰《桃花源记》,称晋太元中,有武陵渔人人桃花源,见到山中居民的生活情景,与外界迥然不同,极为幸福美好。后来便以武陵源指称清静优美,避世隐居之所。唐李白《李太白全集》 二一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云:“功成指衣去,归人武陵源。” 武陵源wǔ líng yuán即桃花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诗的序言所写的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众人道,“再不必拟了,恰恰乎是~三个字。”(十七—十八·361) 武陵源 377.武陵源(p1673.3)释文云: “晋·陶潜撰《桃花源记》,称晋太原中武陵郡渔人入桃花源,所见洞中居民及生活情景,俨然另一世界。故桃花源又称武陵源。……” ☚ 步道 归趣 ☛ 武陵源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自然遗产”项目。武陵源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风景区面积为264 km2,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126.8 km2,它以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为其特点,成为武陵源奇绝超群、蔚为壮观的胜景,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而闻名于世。武陵源有峰体3000余座,并有“秀水八百”之称,久旱不断流;共有淡雅宁静的田园风光7处。武陵源保留了长江流域古代植物群落的原始风貌,古老的银杏树高达50 m,胸径1.59 m,被称为自然遗产中的活化石,并有珙桐树、豆杉、伯乐树、香果树等珍稀树种,武陵松分布面广,有“十万八千松”之誉。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13种之多。 武陵源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中段的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境内,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杨家寨景区四大部分组成。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天然的度假休闲的地方。 ☚ 黄龙洞 岳阳楼 ☛ 武陵源 187 武陵源位于大庸市境内,地处武陵山腹地,总面积369平方公里,包括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集险、奇、秀、幽、野于一地,被称为大自然的迷宫。境内峰峦3000余座,拔地直起,奇特造型有85处,生动形象。山溪800余条,清水显幽。保有原始森林37000余亩,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已有景区40个,景点1439个,为新兴的旅游胜地。 ☚ 衡山 广东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