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楚风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楚风补 楚风补地方诗总集。五十卷。清廖元度编纂。廖元度字大隐,号息园,长沙(今属湖南)人,生活于雍正、乾隆间。此编所谓“楚”包括今湖北、湖南一带。楚地自屈原以来代有诗人,廖氏取历代楚人诗作,辑为一编,始自上古,终于明末,其意在于“陈诗以观风化”。由于编者系据地方志书编选,又疏于考证,故舛漏极多。如四库馆臣所言,“神农因茶山之葬,而收其《蜡词》;虞舜因苍梧之巡,而收其《南风诗》。甚以楚为高阳之苗裔,而收其《丹书》,假借牵附,不一而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至于将《楚辞》任意删削;载入本非诗歌的戴凯之《竹谱》,亦可见编者识见庸陋。其他如将北宋之刘跛子列在六朝之际,将闽人严羽当作楚人之类常识性错误亦常出现,故不为世人所重。此书编讫于康熙间,原为五十卷,乾隆十一年(1746)长河知府吕肃高删定为四十八卷,末附一卷,刊刻行世。 ☚ 吴楚诗钞 楚诗纪 ☛ 楚风补五十卷。清廖元度(生卒年不详)编。廖元度字在隐,长沙 (今属湖南)人,诸生。通经史、工诗。历游名山大川,所至倾倒。吴三桂之乱,毁其家,孤居僧寺。晚筑 “息机园”。辑 《楚风补》、《雪蕉堂》、《息机园》等。此集凡五十卷,成书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 至三十五年 (1696) 之间。乾隆十一年(1746),长沙知府吕肃高重为删定、刊刻。集中所收均为与楚地相关的诗文及传说之类。但因本意为夸赞高扬 “楚风”,故多附会先贤以为荣耀,而编次冗杂、舛漏甚多。有清乾隆年间刻本。 楚风补 《楚风补》清廖元度编,五十卷。廖字大隐,长沙人。此书成于康熙甲子(1684)、丙子(1696)之间,乾隆丙寅(1746)长沙府知府吕肃高将其删定付刻。《四库全书总目》编者评论: 此书“意主夸多,冗杂特甚,又疏予考证,舛漏尤多。如神农因茶山之葬,而收其蜡词,虞舜因苍梧之巡,而收其南风诗,甚以楚为高阳之苗裔,而收其丹书,假借牵附,不一而足”,罗含《湘中记》所载禹“玉牒词”,该收却未收,沈诸梁、石乞诸口语,戴凯之“竹谱”,汉高祖之“鸿鹄歌”之类不该收者却又牵率滥入,以及刘跛子、严羽等人物的朝代、籍贯有误等。《总目》的评论意见,仅资参考。 ☚ 衡岳志 岳麓志 ☛ 楚风补 楚风补48卷。前编1卷 末编1卷 (清) 廖元度辑。廖元度 (1640—1707),字次裴,晚年号大隐。长沙人。诸生。通红史、工诗。历游名山大川。吴三桂之乱,家庭被毁,孑居僧寺8年。晚筑息相园,因湖广志局遗稿,于康熙二十三年 (1684) 至三十五年 (1696)辑成此书及《楚诗纪》。乾隆间长沙府知府吕肃高为之删定刊行。是书辑上古至明代全楚之诗。因昔无全楚诗集,此为首编,故名 “楚风补”。前编录唐古虞夏商9人诗文10篇;卷一至卷四十八录周秦至明870余人诗文4460篇; 末编为明诗拾遗,录79首。清乾隆十四年 (1749) 长沙际恒堂刻本。该书搜罗较富,保存有大量文献资料,但亦有缺点。故 《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提要称其“意主夸多,冗杂特甚。又疏于考证,舛漏尤多”。湖南图书馆藏。199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有校注本。 ☚ 洞庭湖君山诗集 楚诗纪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