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板蓝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板藍根
板藍根  bǎnlángēn

十字花科植物菘藍及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莖。菘藍及草大青的根圓柱形,粗如小指,灰黄色,質實而脆。馬藍根圓柱形,多彎曲,灰棕色,根莖有膨大的節。主治温病發熱,流感,乙腦,丹毒。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藍》:“《錢氏小兒方》:瘡疹不快,板藍根一兩,甘草一分,爲末,每服半錢或一錢,取雄鷄冠血三二點,同温酒少許調下。”參閲舊题吴越·大明《日華子本草》。

板蓝根radix isatidis

清热解毒药。出《本草纲目》。见《安骥集药方》。又名靛青根、菘蓝、马蓝、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 和草大青Isatis indigotica Fort.或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等的干燥根。除去泥沙及杂质, 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生用。前者主产河北、江苏、安徽、陕西; 后者主产浙江、广东、广西等地。苦、寒。入肝、胃、肺经。功能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本草便读》:“清热解毒, 辟疫, 杀虫。”主治: ❶肺痈, 与甜葶苈、桔梗、贝母、甘草等配用, 如凉膈散(《司牧安骥集》)。
❷牛心黄,与人参、茯苓、草果、青黛、朱砂等配伍(《抱犊集》)。
❸热毒证, 与连翘、黄芩、牛蒡子、马勃等配伍, 如普济消毒饮(《证治准绳》)。
❹热毒斑疹、丹毒、血痢, 与黄连、栀子、生地黄、赤芍药、升麻等同用。牛、马30~90克; 猪、羊15~30克。为末或煎汤灌服。菘蓝的根含靛甙(indoxyl-β-glucoside、大青素B、1-磺酰-3-吲哚甲基葡萄糖异硫氰酸盐、β-谷甾醇、板蓝根结晶乙、丙、丁及植物性蛋白、树脂、糖类。尚含有黑芥子(sinigrin)、靛玉红(indirubin)、γ-氨基丁酸。马蓝的根含蒽醌类、β-固甾醇。板蓝根抗菌谱较广,煎剂及丙酮提取物在体外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靛玉红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

板蓝根

药名。出《本草纲目》。又名靛青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lica Fort的根前者主产河北、江苏、安徽、陕西,后者主产浙江、广东、广西等地。苦,寒。入心、肝、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❶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烂喉丹痧,丹毒,疮肿,水痘,麻疹,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
❷治热毒斑疹,丹毒,吐血,衄血,咽喉肿痛,暴发性火眼。煎服:15~30g,大剂量可用60~120g。菘蓝根含青黛酮、靛蓝、靛玉红(Indirubin)、β-谷甾醇。还含γ-氨基丁酸等。马蓝根含靛玉红、异靛蓝。煎剂及丙酮提取物在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抑制作用;本品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靛玉红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板蓝根Isatis Root

系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其叶称为大青叶。有清热、解毒,抗多种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和流感病毒等。临床上用于上感、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脑炎、肺炎、丹毒等。板蓝根冲剂用于上感、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1日2次,1次1包内服;板蓝根注射液,用于各型肝炎,肌注1日2次,1次2ml。

板蓝根

板蓝根

中药材名称。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叶入药。高33~66厘米,根白色细长,圆柱形。花期4~5月,果期6月。适应性很强,对自然环境和土壤要求不严,耐寒,喜温暖,是深根植物,宜种植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忌低洼地,易乱根,故雨季注意排水。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病、发斑、喉痹、丹毒、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天水市板蓝根主要分布在秦州区的关子、秦岭、牡丹、杨家寺、藉口、小天水、娘娘坝,麦积区的林区、林缘区的党川、利桥、麦积、甘泉、东岔、三岔、元龙、伯阳,清水县东南部草川、秦亭、山门等乡镇,种植面积在1.2万亩以上。

☚ 柴胡   体育 ☛

板蓝根bǎnlánɡēn

中药名。出《本草纲目》。别名靛青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lica Fort 或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 (Nees) Bremek. 等的根。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苦,寒。入心、胃经。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治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急性传染性肝炎,大头瘟毒, 热毒斑疹, 丹毒, 吐血, 衄血,咽喉肿痛, 暴发性赤眼。煎服: 9 ~ 15 克。本品含靛苷、β-谷甾醇、黑芥子苷、靛红,并含精氨酸、γ-氨基丁酸等。煎剂及丙酮提取物在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抑制作用。本品还能抑制流感病毒。

板蓝根

板蓝根

板蓝根,又名靛青根、蓝靛根。始载于《本草纲目》。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或欧洲菘蓝I. tinctoria L. 的根。秋冬两季采收,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晒至八成干时,略搓直,捆成小把,晒干。
根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3~1.2cm。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及明显横生皮孔,并有支根痕或支根。根头部略膨大,可见绿色或棕褐色盘状凹陷的茎痕及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叶柄痕以及密集的疣状突起。质坚实而脆,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主产于河北、江苏等省;此外,安徽、河南、山东等省亦产。
本品味苦,性寒。归肝、胃、心、肺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风热感冒,温毒斑疹、咽喉肿痛,大头瘟、丹毒、痄腮、急性红眼等证。风热感冒初起,见有恶寒发热、头痛口渴等证者,可配荆芥、薄荷、金银花、连翘等以清热疏风。温邪热入营血、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斑疹色紫,吐血衄血者,多与犀角、生地黄等凉血解毒之品配合应用,如《温热经纬》神犀丹。风热之邪上犯,咽喉红肿疼痛,或单双乳蛾,配牛蒡子、薄荷、射干、灯笼草等,祛风热,利咽喉。毒火上侵,致成大头瘟,头面肿甚,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舌燥者,常与牛蒡子、薄荷、黄芩、黄连、马勃等疏风泻火、解毒药相配,如《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饮。丹毒多由热毒侵入血分为患,可用本品清解血分热毒,常与生地黄、赤芍药、连翘、忍冬藤等同用。治热毒蕴结而成之痄腮,既可单味煎服,亦可配黄芩、连翘、夏枯草、玄参等以泻火散结,暴发性红眼,可制成眼药水滴眼。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肝炎等,均可单味煎服,或制成注射液供肌肉注射,亦可随宜配伍,作为预防或治疗之用。如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行季节,以板蓝根配大青叶、贯众、金银花、野菊花等清热凉血,解毒药同用,有预防的功效。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属轻型或中型者,板蓝根配大青叶、生石膏、黄芩等以清热解毒。用治传染性肝炎,板蓝根配茵陈、败酱草等,有退黄等作用。也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见有气血两燔症状者,板蓝根配连翘、石膏、丹皮、知母、白茅根等以清气凉血。煎服,9~15g。
实验研究: 菘蓝根中鉴定有10种成分: 靛蓝、靛玉红、β-谷甾醇、γ-谷甾醇、精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缬氨酸、γ-氨基丁酸。欧洲菘蓝根含靛甙、β-谷甾醇、靛红等,又含芥子甙、精氨酸、脯氨酸、γ-氨基丁酸等。还含色氨士林碱。
试管和鸡胚实验证明,板蓝根注射液对流感病毒PR8株及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煎剂或水浸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 拳参   青黛 ☛

板蓝根

dyers woad roo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