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落针病needle cast of pine广泛分布在欧、美、亚三洲许多国家。在苗圃和幼林中为害二针松和五针松的病害。苗圃可因该病的流行而减产。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星裂盘菌目,散斑壳属多种真菌(Lophodermium spp.)。病叶上产生许多退色小斑点,终至枯黄早落。病菌的子实体常于次年在病死针叶或落叶上产生。子囊盘黑色长椭圆形,成熟后沿子囊的生长轴生一裂缝。雨多、湿度大,有利于子囊孢子的散放和萌发侵入。遇林地干旱、土壤瘠薄、遭受病虫害、大气污染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使针叶细胞膨压降低,此时最易感染。防治措施: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木抗病性;圃地或庭园林,可在子囊孢子飞散期间喷洒药剂;大面积松林可施放杀菌烟剂。 松落针病松树病害。常见的有两种,分别由松散斑壳和松苗散斑壳菌引起。主要危害二年生针叶,后期叶上出现黑色横线,脱落。防治方法:加强抚育管理;在子囊孢子飞散期间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