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家庄的变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长篇小说。赵树理著。华北新华书店1946年3月出版。描写1927年至1945年之间山西农村激烈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翻天覆地的社会变迁的故事。小说以张铁锁的悲惨遭遇和最后走上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为线索,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农民的翻身史,表现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自己解放自己的重大主题。年轻农民张铁锁因受恶霸李汝珍的敲诈勒索流落太原。后在共产党员小常启发下参加了“牺盟会”,李家庄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斗倒了李汝珍。后李当了汉奸,对农民进行反攻倒算;铁锁参加了八路军,解放了李家庄,当上了区长。作品相当真实地概括了晋东南地区的阶级斗争和重大政治事件,生动地表现了农民与地主阶级斗争的艰苦曲折的过程,刻画了张铁锁、冷元、白狗、二妞和李汝珍等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宏大得体,语言自然朴素,具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 ☚ 我的两家房东 政治委员 ☛ 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长篇小说。赵树理著。1946年1月山西黎城华北新华书店初版。1947年1月上海新知书店初版。 ☚ 道家的女儿 北望园的春天 ☛ 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长篇小说。赵树理著。1946年1月华北新华书店初版,标为“通俗小说”。它“不但是表现解放区生活的一部成功的小说,并且也是整风以后文艺作品所达到的高度水准之一例证。”(茅盾: 《谈〈李家庄的变迁〉》)。全书共16章,以太行山区的一个村庄的几度变迁,反映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山西农村的阶级斗争。作品涉及了抗战以来山西发生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张铁锁是作品的主人公,他被以李如珍为代表的地主势力害得倾家荡产、流落他乡。后来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家乡组织农民和地主斗争,几经曲折,最后终于惩处了李如珍,得到了翻身解放。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势力凶残狠毒的本质,歌颂了八路军和劳动人民忠贞不屈的品质和斗争精神。作品是中国一个历史时代的伟大变革的真实映照。它显示了中国农村变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预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道路。作品结构完整,情节跌宕交错。表现手法富有中国传统评书的特点:朴素、简洁、明快;语言是来自群众的口语而又经过加工的文学语言,通俗、生动、形象。“用一句话来品评,就是已经做到了大众化。没有泛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质朴而醇厚,……这是走向民族形式的一个里程碑。”(茅盾《谈〈李家庄的变迁〉》)此书曾先后被改编为话剧、曲艺等,并译成几国文字流行于国外。 ☚ 第四病室 引力 ☛ 《李家庄的变迁》 长篇小说。赵树理著。写于1945年。作品以贫苦农民张铁锁从屡遭地主迫害到走向革命的曲折经历为主线,以1929年至1945年间一系列重大社会事件为背景,描写了普通农村李家庄的变化,概括了近20年间山西社会政治生活的大变动。主人公铁锁本是忠厚、勤劳的自耕农,但在李家庄的土皇帝恶霸地主李如珍的压榨勒索下终致破产,被迫背井离乡,流浪到太原做工。在那里又目睹了阎锡山统治下的种种黑暗景象,幸而遇到共产党员小常,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抗战爆发后,小常被派到李家庄开展抗日工作,铁锁在小常的引导下参加了与地主豪绅的斗争,逐渐成长。而当日寇侵占李家庄后,李如珍当上维持会长,向农民疯狂反攻倒算,制造了“血染龙王庙”的大惨案,小常也被反动派活埋。铁锁等没有被吓倒,他们参加了八路军,终于第二次解放了李家庄,惩处了罪大恶极的汉奸地主李如珍。通过农民与地主的反复较量和激烈搏斗,充分揭露了封建地主勾结国民党军阀与日本侵略者在农村施行残酷统治的血腥罪行,比较具体地表现了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投身伟大的抗日斗争并同时解放自己的成长历程,因而具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意义。故事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对农村风俗陋习与城市贫民窟生活场面的描写相当生动。但对铁锁参加革命后的性格发展刻画不够充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