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企霞1904.10.11—1984.7.12
笔名有季遐、企霞、朱素川等。安徽泾县人。生于南昌。少年时在南昌读书。在南京南洋中学毕业后,考取北京大学文学院,从师于周作人。不久辍学。1926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共产党。南昌起义前后,曾任江西《民国日报·呐喊》主编。之后经鲁迅介绍赴日本东亚高等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学习。1935年至1937年在南通、九江等地执教。1938年后曾在贵州遵义文理补习学校、遵义师范、浙江大学、贵阳师院、江西体专等校任教。建国初参加江西文联筹备工作,历任南昌大学、江西师院、江西师大副教授。1926年左右开始文学创作。曾在北平《民国日报》创办《每周文艺》(后改《文艺周刊》)副刊。又在北平《语丝》、《北平晨报·北晨学园》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评论和译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孱儿集》(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版),中篇小说《贱贻》(北新书局1936年版),以及散文集《秋心集》(1936年),翻译剧本《夕虹》(1936年),论文集《企霞时事论文拾遗》(1949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