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性道德判断zhuguan xing daode panduan
7~8岁以后的儿童在评价一个行为时,不但注意行为的客观后果,而且恰当地注意到行为的动机和意向性的道德判断方式。中国9岁儿童大多能根据行为的原因或从行为的因果关系上做出判断,且大多更重视行为的主观原因。例如:姐姐在帮助妈妈干活时,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碟子,而弟弟不听妈妈和姐姐的劝阻,用碟子搭“积木”玩,结果打破了一只碟子。问9岁的儿童,姐姐和弟弟的错误谁更大?多数儿童都会说,弟弟的错误更大。儿童道德判断定向的这种发展的机制在于,儿童不再把道德规则看作强制性的东西,而逐渐发现了遵守道德规则的价值在于互惠和信任。因此,遵守规则不再是外部强加给自己的责任,而成为一种主观、自愿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