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原则
1.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基本要求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深刻认识一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等都不过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我们制定的方针、政策、计划等只有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及其规律,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指导我们的工作获得预想的结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由于它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所以它适合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因为客观实际和社会实践不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是具体的历史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认识、理论、方针、政策、办法等等也应当随之而发展变化,跟上客观实际和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要用辩证唯物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理论,认识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正确理解和具体应用马列主义的原理,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不断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体察民情、总结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有所前进,不断获得新的成就。
(3)要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般原则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结合起来,既要坚持全局的统一性,又要看到局部发展的多样性,使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起来。这是我们指导民主革命的基本原则和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任何地区和单位,都要以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出发,找出做好本地区、本单位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切实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工作做好。切忌置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于不顾,搞“一刀切”。
2.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障碍
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障碍主要是主观主义。它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反映,具体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思想认识上主观、片面地看问题,不能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在政治上忽左忽右,摇摆不定; 在工作指导上瞎指挥,时而盲目乱干,大贪求快,时而无所作为,裹足不前。
这种主观主义,在历史上给我们党的事业造成很大的危害。从陈独秀的左倾投降主义,王明的先“左”后“右”的机会主义一直到建国后1957年的反右以及大跃进和最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其思想方法无一不是主观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制止了过去的“左”的主观主义错误,但是在某些地区和部门,新的主观主义又有所抬头。尽管党中央三令五申强调一切以实际出发,反对凭想当然办事情、切忌一刀切。有些领导不从实际出发,在四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盲目投资、引进、扩建,造成了新的比例失调,使主观指导又脱离了客观实际,给四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毛泽东曾说:“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上述这种只从主观愿望出发,不顾客观现实可能性,不顾各方面条件,是主观主义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表现。
主观主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主要思想障碍,只有彻底清除这一思想障碍,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才有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