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星期评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星期评论 五四时期进步期刊。1919年6月8日创刊于上海。周刊。戴季陶、沈玄庐主编。标榜社会主义,提倡工人运动,介绍世界革命运动和中国劳动运动情况,主张“用温和的社会思想来指导社会上的多数人”;但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0年6月6日出至第五十三期后停刊。 星期评论 《星期评论》“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刊物之一,与北京的《每周评论》、湖南的《湘江评论》齐名,于1919年6月8日在上海创刊,受到孙中山和他领导的革命党的指导和经济上的支持,由戴季陶和沈玄庐任主编。该刊特别注重研究、介绍社会主义和劳工运动,为此发表了大量文章。在当时的进步刊物中,只有此刊发表大量文章对中国劳工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这对提高工人觉悟,促进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星期评论》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宣传和评介。1920年1月1日出版的“新年号”,刊有译文《马克思传》和《马克思逸话一节》等文。它还较客观地介绍了十月革命后苏俄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并主张对苏友好。对苏俄宣布废除帝俄对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华的一切特权,给予很高的评价。 ☚ 战斗周刊 哈尔滨通讯社 ☛ 星期评论 《星期评论》1919年6月8日创刊于上海,周刊,戴季陶、沈玄庐主编每期8开2张,最多的一期曾出10张,除单独出售外,还随《民国日报》免费附送,销路很广。该刊以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特别是世界和中国的劳动运动获得盛名,在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中产生过很大影响,是五四以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之一。但该刊是从预防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立场出发来研究中国革命和劳动问题的,明显地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该刊坚持反帝立场,力主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但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帝国主义;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的而不是国家的,但又不赞成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主张在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引进外资发展实业,认为这是救济中国的根本办法。既想取得对民主革命和工人运动的领导权,又想把工人运动限制在不致根本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内。该刊十分重视劳动问题,几乎每一期都有讨论劳动问题的文章或介绍欧美、日本的劳动运动的资料,1920年“五一”节还出版了“劳动纪念号”,曾介绍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宣传全体人民一律平等的思想。但仍主张信奉民主主义,提倡阶级平等,抹杀阶级斗争。该刊由于探讨中国革命道路,同时客观上起到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作用,受到顽固派的非难,1920年6月自动停刊,共出版54期(包括一份双十节纪念专号)。 ☚ 星期日 临时政府公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