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农村五保户供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农村五保户供养

二、农村五保户供养

1956年起, 青海省对老、弱、孤、寡、残疾农民和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年龄13岁以下的孤儿实行五保的政策(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

☚ (二)社会救济   (一)孤儿院收养 ☛

二、农村五保户供养

二、农村五保户供养

1956年开始,江苏在农村开展“五保”工作。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由集体举办敬老院4 850所,集中入院供给的五保户98 141人,1963年,有农村五保户30 518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2%,其中孤老267 844人,在1 053所敬老院的18 952人,孤儿37 341人,在25所孤儿院的1 649人,多数是分散供给和半供给。1964年3月3日,省委批转民政厅党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户,困难户供给补助工作的报告》,对五保户应根据劳力情况,实行供给或半供给,达到当地一般社员的实际生活水平。在春季经生产队社员大会民主评定,夏季参加预分,秋季分配兑现。
1978年,全省农村共有五保户 163 871 户、193 851人,集体供给实物折合金额782. 19万元;有敬老院143所,收养孤老1 655人;有孤儿院2所,孤儿21人。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多数地方仍采取集体统一提留粮草和公益金的办法,以保证五保户的基本生活。1981年,全省农村共有五保户175 175户、203 706人,已享受“五保”分散供养的有166 160户、191 595人,全年集体供给折合金额1 467.05万元,国家救济补助117. 51万元; 有敬老院207所,在院五保户1 989人,集体供给折合金额31.56万元,国家救济补助14.38万元。
1982年3月,省民政厅与省农委通知各地,要求立即采取措施,不论采取哪种生产责任制,五保政策不能变。同年,沙洲县(现张家港市)决定,把兴办乡镇敬老院作为全县为群众办实事的目标之一,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乡、镇都有敬老院的县。1984年10月,推广了溧阳县扬庄乡对五保供给实行“以乡统筹,乡筹村管”的经验,保证五保户的生活不低于当地一般农户的实际生活水平,坚决纠正让五保户到各家吃派饭,讨口粮等做法。1985年,推广赣榆、铜山两县经验,坚持乡、村两级办院,以村办为主的做法。在兴办敬老院过程中,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原则,依靠集体经济,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解决资金问题。乡(镇)、村社会福利工厂为兴办敬老院和筹集五保供给经费,给予有力支持,部分地区实行“以厂补院”的办法,发展乡村养老事业。在落实五保政策,解决供养经费的同时,对五保户,尤其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常年患病的分散供养五保户,建立了服务网络,落实保护措施。
1987年4月5日,省政府发布了《江苏省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暂行规定》。对占农村人口3‰的15.39万人的五保户实行以乡统筹,分级负担的办法,实行包户赡养,并不断提高供给水平,到1995年,全省五保户人均供养标准有所提高,分散供养人均为955元,集中供养人均为1 271元。敬老院发展到3 000所,有床位57 982张,五保老人入院率增加到32.5%。

☚ (二) 社会救济   三、农村优待补助 ☛
000305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7: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