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斯巴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斯巴达Sparta都城名。 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示八打。在今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临埃夫罗得斯河右岸。公元前2000年前,多利安人南下至此。公元前9世纪建为城邦。公元前8~前5世纪征服了阿卡迪亚、阿尔戈斯和麦西尼亚,并建立伯罗奔尼撒同盟,确立其在南希腊的霸权。公元前5世纪,经伯罗奔尼撒战争,打败雅典,成为全希腊霸主。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与诸城邦长期角逐,终为底比斯战败。公元前3世纪成为马其顿附庸。公元前2世纪中叶并入罗马。公元396年为西哥特人所毁。拜占庭帝国时重建,称拉塞达埃蒙。1204年后法兰克人在城西南修建新城堡密斯特拉,1259年成为伯罗奔尼撒的都城。1460~1829年,主要为土耳其统治。今城为1834年在古城址上所建,为拉科尼亚州首府。经发掘,发现有剧场、3~4世纪的城墙、1世纪的罗马门廊以及11世纪的教堂等遗迹。 斯巴达 古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城市国家。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公元前8世纪在斯巴达人征服原有居民的过程中建立。居民分为斯巴达人(奴隶主)、皮里阿西人(有人身自由,但无公民权)和希洛人(奴隶)。实行贵族寡头统治,权力集中在由30个贵族组成的长老会议和5个监察官手中,人民大会并无实权。斯巴达人实行严格的军事教育制度,所有20岁以上的男子都要服兵役,一直到60岁才退伍。公元前500年左右,斯巴达成为南部希腊最强的国家,统治了伯罗奔尼撒的大部分地区。在希波战争中,与雅典联合作战,打败波斯帝国的入侵。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又打败雅典,成为全希腊的霸主。公元前4世纪,被底比斯打败。公元前3世纪沦为马其顿的附庸。公元前2世纪中期,并入罗马版图。 斯巴达古代希腊的重要城邦,又称拉凯达伊蒙,一译拉栖第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科尼亚。约公元前9或10世纪,多利亚人建立了斯巴达城,这支多利亚人就又称为斯巴达人。到公元前8世纪末,斯巴达人建立起一个基本统一了拉科尼亚的城邦。斯巴达属贵族共和政体,社会分为3个等级:斯巴达人、“边民”、黑劳士。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逐步与伯罗奔尼撒半岛大多数城邦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公元前404年,在波斯的帮助下,打败雅典。公元396年斯巴达城为哥特人所毁,继而拜占庭居民移入。公元前3世纪沦为马其顿附庸,公元前2世纪中叶并入罗马版图。 斯巴达 斯巴达Sibada古希腊著名城邦, 位于南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名称的希腊文原意可能是“西班牙的金雀花”或 “已播种的土地”。最早出现在荷马史诗中, 系指迈锡尼文明时期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000年代末, 多利斯人侵入南希腊, 古斯巴达亡。入侵者的一支定居在拉哥尼亚的攸洛塔斯河谷, 离古斯巴达原址不远, 定居地也称斯巴达。这条河谷叫“凹陷的拉凯戴梦”, 所以古希腊人又把斯巴达称作拉凯戴梦。斯巴达的早期史笼罩在传说当中。大概最初分为三个部落, 至荷马时代末发展成五个地域部落(奥伯),实行军事民主制。公元前800—前730年,征服拉哥尼亚其他地区,初步建起耕奴制,即希洛制。依附民制 (皮里阿西制) 可能也于此时形成。在尖锐阶级斗争中,斯巴达基本完成氏族部落向国家的转化。约公元前740—前720年, 为缓和平民与贵族围绕土地问题所产生的尖锐矛盾, 发动侵略西邻美塞尼亚的战争。获胜后把土地在公民和参战的皮里阿西人中分配,公民得到平原好地,后者获山区土地。约公元前640—前620年, 美塞尼亚人发动大规模起义, 予斯巴达人以沉重打击, 迫使斯巴达为加强统治, 将国家体制军事化,变成赤裸裸镇压被征服者的机器。国内阶级结构简单:1. 奴隶阶级,又称希洛人(中译名有时又译作黑劳士、赫劳泰),由一部分拉哥尼亚的土著亚该亚人与美塞尼亚的多利斯人组成,人口约20~30万。他们以家庭为单位固着在公民份地上, 每户公民占有7户希洛人, 每年需向主人交纳一半劳动产品。希洛人的人身属国家, 占有者不能任意买卖、杀戮他们, 因此希洛人实际上是国有奴隶, 其社会地位极低, 受到各种虐待。2. 小生产者阶级,又称皮里阿西人,同样由被征服者组成,居于山区或沿海地带,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人口约10余万。有土地等不动产占有权,但需向国家纳税和服兵役, 无公民权, 无同斯巴达人通婚权, 但有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权。3. 奴隶主阶级, 即斯巴达公民。虽然公民集体内部也有平民、贵族之分, 就整体而言都是不劳而获的奴隶主阶级。人口约4万人,公民最多时约9000~10000,完全脱离生产, 专注于军训, 彼此财产差别不大, 每户有份地约20公顷,无所有权, 只可传给后代。故公民自称国家为“平等者公社”。为防止分化,禁止公民从事工商业,禁止金、银货币流通和国外商品的输入。在政治制度方面, 斯巴达存在独特的双王制, 国王由两王族成员充任, 执行军事统帅和大祭司职, 政治上只有一般发言权。由30名成员、包括双王构成的元老会议拥有很大权力, 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提案, 行使许多行政职能,主管各种案件审理。另一重要机构是公民大会,权力有限,对议案和公职人员任免有表决权,无讨论权。再一个机构是监察官会议, 经选举产生, 监督公职人员和公民日常生活。国家严格干预公民生活是斯巴达军事、教育制度的特点。从出生起, 一个未来公民就受到特定的体质、品质、心理素质、军事技能的多方面训练, 以便成长为出色的军人。因而斯巴达军队长期称雄希腊战场, 早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就成为伯罗奔尼撒军事同盟的盟主。希波战争期间, 曾为联军领导国家。公元前5世纪末战胜雅典, 一度确立对全希腊的霸权。公元前371年, 被后起的城邦底比斯击败, 美塞尼亚希洛人乘机独立, 获得解放, 斯巴达元气大伤。马其顿征服希腊后, 斯巴达保持了独立, 但国势日衰, 土地兼并严重, 因失地而丧失公民权的人日增, 至公元前3世纪公民仅存700人左右。国王阿基斯 (前245—前241)、克利奥蒙尼 (前235—前222)先后试图改革,复兴斯巴达,均告失败。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并吞希腊,斯巴达终亡。其生活方式、政治和军事教育制度在古代和近现代均有过较大影响。 斯巴达遗址 ☚ 城邦 雅典 ☛ 斯巴达 斯巴达Sibada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约公元前2000年初期,一批由阿卡亚组成的部落来到伯罗奔尼撒。后来,他们在拉哥尼亚建立了一些城市。公元前1100年左右,另一批多利亚人部落进入伯罗奔尼撒的拉哥尼亚,并建立了斯巴达城。公元前8世纪后期,征服了美塞尼亚,建立斯巴达国家。斯巴达居民分为斯巴达人、皮里阿西人和希洛人三个集团。斯巴达人是征服者,成年男子享有公民权,约9千人。斯巴达人中亦有平民贵族之分。斯巴达人毕生从事军事活动,对内镇压希洛人,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皮里阿西人虽有人身自由,但没有公民权。希洛人是深受奴役和剥削的奴隶,约20万人,是斯巴达人集体占有的奴隶。斯巴达经济以农业为主,在政治上是典型的贵族寡头统治。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国王二人,由两个家族世袭。公民大会则由3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组成。长老会议是最高司法机关。监察官5人,均由贵族出任。斯巴达凭借武力对外扩张,并于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建立了“伯罗奔尼撒同盟”,确立了在南希腊的霸权地位。公元前5世纪前半期的希波战争中,与雅典等城邦共同抗击波斯帝国的入侵。在与雅曲争霸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打败了雅典,但也陷入了城邦危机之中。马其顿兴起后,斯巴达成为其征服对象。公元前2世纪中叶被并入罗马版图。斯巴达在历史上以尚武精神和军事教育而闻名。因此,和雅典相比,斯巴达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文化上的贡献。 ☚ 梭伦改革 希波战争 ☛ 斯巴达Sparti又称“拉栖第梦”。在今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斯巴达国家的发源地。约于公元前11世纪为多利安人侵占。约于公元前9世纪建城。公无前8世纪形成了斯巴达奴隶制国家。 斯巴达又称“拉栖第梦”。古希腊重要奴隶制城邦。公元前8世纪以斯巴达城为中心逐渐形成。实行贵族寡头统治。奴隶与土地长期国有。尚武不重习文,成年斯巴达男子皆为战士。前6世纪后期组织伯罗奔尼撒同盟,曾打败雅典。前3世纪沦为马其顿附庸。前2世纪并入罗马帝国。 斯巴达 斯巴达古希腊城邦之一。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拉哥尼亚平原。前2000年代后半期建有斯巴达城。前2000年代末,多利亚人侵入。前9世纪,多利亚人在征服拉哥尼亚原有居民的过程中建斯巴达国家,遂称斯巴达人或拉栖第梦人。前8世纪,对西邻美塞尼亚征战,将被征服居民降为希洛人(其身份一说为国有奴隶,一说为农奴)。斯巴达人不事生产,专事军事,靠希洛人和半自由民庇里阿西人养活,实行贵族寡头政治。前6世纪,组织“伯罗奔尼撒同盟”,作为镇压希洛人和扩张的工具。参加了抵抗波斯侵略的战争。前5世纪与雅典争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获胜,旋与底比斯角逐,失败。前4世纪,平等人公社制度瓦解,几次恢复城邦制度的改革失败。前2世纪中并入罗马版图。 ☚ 雅典 梭伦改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