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控涎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丹 > 控涎丹 控涎丹 kòngxiándān 亦稱“子龍丸”、“妙應丸”。丹藥。由甘遂、紅大㦸、白芥子組成。主治痰涎水飲停於胸膈,胸脇隱痛,神志昏倦多睡,痰迷癲癇。宋·陳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痰飲治法·控涎丹》:“食後、臨卧、淡薑湯、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疾猛氣實,加丸數不妨,其效如神。” 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方。又名子龙丸、妙应丸。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至十丸,临卧姜汤送下。功能祛痰逐饮。治痰饮伏在胸膈上下,忽然颈项、胸背、腰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作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黏,夜间喉中痰鸣,多流涎唾。 控涎丹 《三因方》卷十三【组方药物】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子各等份 控涎丹kòng xián dān《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大戟。方剂名。 控涎丹kònɡxiándān《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方。又名子龙丸、妙应丸。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为细末, 面糊为丸, 梧桐子大, 每服五至十丸, 姜汤送服。功能祛痰逐饮。治痰饮伏在胸膈上下, 忽然颈项、胸背、腰胯隐痛不可忍, 筋骨牵引作痛, 走而不定, 或手足冷痹, 或头痛不可忍, 或神志昏倦多睡, 或饮食无味, 痰唾稠黏, 夜间喉中痰鸣, 多流涎唾等症。 控涎丹 控涎丹本方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又名妙应丸、子龙丸。系由十枣汤去芫花、大枣加白芥子并改变剂型而成。方由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组成。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晒干,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十丸至七十丸。功能祛痰逐饮。主治痰涎伏于胸膈上下,忽然胸背、手脚、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作痛,坐卧不宁,走易不定,或令头痛不可举,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痰呜如锯声,多流睡涎,或手脚重,腿冷痹;并治水肿形气俱实者。李时珍曰:“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今痰涎停于胸膈,阻滞气机,气血不利,治宜攻逐痰涎、水饮,以使邪去正安,气血通利,诸证自愈。痰涎由水湿而成,故方中用甘遂攻逐胸腹及经隧之水湿;大戟破泄脏腑之水湿;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尤善去胁下及皮里膜外之痰,搜剔破结,共成攻逐痰涎水饮之峻剂。虽制为丸,其效力仍然猛烈,唯形气俱实者为宜。若患者气虚,大便不实,小便清利者忌用。因甘遂、大戟俱与甘草相反,故服本方之时,不可再服甘草。 ☚ 三子养亲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 控涎丹kòng xián dānDrool Pills;Drool-Controlling Pill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