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惰性气体麻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惰性气体麻醉

惰性气体麻醉

惰性气体麻醉,是机体因受高分压惰性气体的作用而呈现的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是可逆的在空气潜水中,当气压超过4ATA(氮分压超过3.2ATA)时,就可能发生氮麻醉。本条目以氮麻醉为例。
病因、病理 1861年Green首先注意到呼吸压缩空气潜水时,发生“睏睡的感觉”。1935年Behnke等通过实验研究才把这些现象归因于高分压氮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后来发现其它惰性气体在达到相应的高分压时,也有麻醉作用。
对于惰性气体麻醉的机理,通常用“类脂质学说”解释:物质的脂水溶比愈大,愈容易进入富有类脂质的神经细胞,从而妨碍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麻醉作用愈强。氮的脂水溶比相当大,故达到一定的高分压时,就会使机体麻醉。氩、氪、氙等气体的脂水溶比都大于氮,它们的麻醉效能也都比氮大;氦的脂水溶比很小,就目前人能达到的潜水深度,尚未发现氦有麻醉作用。
近年来,进一步的研究认为:
❶在高分压惰性气体环境下,惰性气体溶解入神经系统后,引起突触传递机能的障碍。突触膜中惰性气体分子的密度增加,将填塞到突触膜的类脂质部分中去。由于惰性气体分子的机械性干扰和膜孔径的缩小,妨碍化学递质和离子穿过突触膜,影响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抑制和兴奋的信息无法从突触前神经元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
❷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磷脂总量的50%在线粒体,高分压惰性气体大量溶入其中,取代氧而导致突触部位的低氧性或室息性阻滞。突触传递的抑制机能对缺氧特别敏感,因而,惰性气体麻醉初期,抑制机能首先受到影响。大脑皮层突触较多。当皮层抑制机能受到抑制后,呈现脱抑制现象,表现出欣快或忧郁等情绪变化。
❸最后,当脑干上行激醒系统受抑制,皮层的兴奋便得不到支持而出现整个皮层的抑制。
临床表现 类似酒醉。主要是精神活动、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肌肉协调等方面的障碍。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情况下的临床表现,随具体条件而有差别。未经高气压锻炼的人,在不同高分压氮范围内,大致的临床表现可列表于下:

氮分压与氮麻醉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氮分压
(ATA)
症状和体征
3.2~4.4有些欣快,自信增加。精确分辨困难,精细动
作效率降低
4.4~5.6
5.6~6.8
欣快,多话。有些眩晕,嘴唇发麻
笑失去控制。注意力集中减弱。记忆力及工作
能力明显降低。简单的操作和思维作业造成错误。
对信号刺激的反应迟缓。较少注意自身安全。有
外周性麻木感和刺感
6.8~8.0抑郁,幻觉,意识模糊,失去清晰的思维。明显
运动协调障碍。定向能力和自制能力都紊乱。已
不能执行工作任务
8.0以上麻醉性昏睡(在此以前或有短暂的强烈兴奋),
神志丧失

在氮麻醉时脑电有变化,出现θ和δ慢波,α波阻滞消失。
氮麻醉发生的早迟、发展快慢、程度轻重等,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❶CO2:凡使吸入气内CO2增加或使CO2在体内潴留的条件,都足以加重、加速氮麻醉。可能是由于CO2使脑血管扩张,以致进入脑组织的氮增多。此外,CO2可反转突触处氧和CO2之间的化学平衡,以致氧经突触膜外出,而CO2进入,导致神经细胞缺氧,加重氮麻醉。
❷适应:经常地暴露于高分压氮环境,例如进行潜水实践或加压锻炼; 能使机体获得对高分压氮的适应能力。在同一次潜水中,也有轻度的适应现象发生。在空气潜水(或加压舱内加压)中,由于脑部的血液供应充足,脑组织的氮张力较易和血液取得平衡,故氮麻醉通常都在加压过程中、加压终了或稍后数分钟发生。继续暴露在该高分压氮环境中,麻醉程度不但不再加重,反而会有所减轻。
❸个体差异:对氮麻醉的耐受能力,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同样是初次潜水的人员,发生氮麻醉的阈限深度相差可能很大。意志刚毅,情绪稳定,工作熟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或延迟氮麻醉的发生;反之则易发生氮麻醉。
❹其它: 酒和氮两者的麻醉作用可以相加。如果潜水前饮酒,会加速、加重氮麻醉。此外,劳动强度大及疲劳等因素也可加速和加重氮麻醉。
处理 人员应立即离开高分压氮环境,氮麻醉的症状和体征即可很快消失。如果曾发生过神志丧失,应在医院观察24小时。在离开高分压氮环境时,除需作正常减压以防减压病外,对氮麻醉本身无需作特殊治疗。有时,患者在减压后可能感到疲劳,严重者有一时性遗忘症,但都可完全恢复。如能及时给予吸氧,可减轻或消除疲劳感。
预防 主要有:
❶限制空气潜水的深度,一般限于60m以浅。缺乏高气压锻炼的人,潜水深度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深度规定,允许因人、因时作适当增减。在加压舱内,由于条件易于控制,监护较水下实际潜水方便,所以在进行加压锻炼或加压治疗时,如有必要可允许稍超过以上限制。
❷提高机体对高分压氮的适应性。对初次潜水或长时间不下潜的潜水员,必须在执行任务前若干天,开始组织加压锻炼。若潜水员要潜至他以前没有经历过的大深度,事先必须有步骤地进行相应深度的加压锻炼,通常应至少加到作业深度,以提高适应能力。
❸控制影响因素。下潜(或升压)速度要按规定进行,不得太快,以免妨碍体内CO2排出。到达水底(或规定的舱压)后,立即彻底通风换气,以免CO2潴留。下潜前严禁饮酒。
❹加强潜水现场的医务保障工作。在下潜或升压过程中,特别是当人员到达水底或规定的舱压初期,要注意询问其感觉。发现或本人感觉到氮麻醉症状,且经加强通风换气后,症状仍不消除,应令其减压出水(或出舱)。对自携式空气轻潜水,人员下潜前应明确: 当发生氮麻醉症状时,应立即上升出水。
❺用氦代替氮。进行深潜水时,用氦全部或部分代替氮,与氧配制成一定比例的氦-氧或氦-氮-氧混合气体,供人呼吸,可以有效地防止氮麻醉的发生。并可使潜水深度大为增加。
☚ 氧中毒   潜水员挤压伤 ☛
000208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