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选功
气功疗法的临床应用原则之一,指运用气功方法治疗疾病,要根据患者的人格体质、证候病情等选择适宜的功法,以求取得满意的疗效。它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精神在气功疗法中的体现。辨证选功主要有四方面内容:
辨人格体质选功中医学根据个体的形体、动态、情感、认识、意志过程,以及行为特点,对人格体质进行阴阳五行分类归型。老年人因先天禀赋、后天环境影响,均有各自的人格体质类型,它反映了脏腑刚柔、气血强弱,对疾病反应、病机转归的趋向,是选功时必须注意的。一般而言,阳盛好动、性情刚暴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人宜首选动功,或动静相结合的功法,以免单练或久练静功引起烦躁,气火升逆,加重病情;阴盛好静、性情迂涩而过于自我抑制的人,则不宜单练静功,避免内脏功能的过于抑制,应多结合动功活跃本已较弱的生理功能。
辨病种选功病种不同,需要锻炼的内容和禁忌也不同,这就要求依据病证或疾病选功,如肺部疾病当选呼吸吐纳类功法,增强呼吸功能;关节疾病应选适宜的动功,疏通病变部位的经络气血;五脏虚弱要选专补其脏的导引或其它动静功法。另外,对于行功姿势体位也有所要求,如内脏下垂要选卧位功法等。
辨病情轻重选功既要考虑功法的内容和强度,又要照顾病人体力的承受能力,因此病重或体弱的患者,宜采用卧位或坐位之静功,或动作缓和的动功。老年人脏腑衰弱,体力不济,更应视年龄、体力等情况,选择动作柔缓的功法习练,切忌动作猛烈、粗暴。此外,在一种功法内还应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功法要素、运动量等,如含有意守内容的功法,高血压患者当意守下丹田或涌泉,不宜守中、上丹田;低血压患者则意守点要高些,如中丹田,锻炼有素的人还可意守上丹田、鼻尖或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