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岁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岁贡

 国子监贡生之一种。明清时期,每年或二三年要府、州、县学选推年资长久的廪生升为国子监的生员。这种生员就称为岁贡。因为府、州县学选推的办法,是把符合条件的廪生依次排队,按年循序推出,送到国子监的,所以俗又称之为“挨贡”。选推的数量开始不限,不久就有了定额,且成为定制。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禮尚部 > 饋禮 > 歲貢
歲貢  suìgòng

古代諸侯或屬國每年向朝廷進獻的貢品。《國語·周語上》:“日祭、月祀、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宋史·食貨志下》:“全州歲貢斑竹簾,簡州歲貢綿紬。”

岁贡suì gòng

〖名词〗
指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贡的礼品(1)。《祭公谏征犬戎》: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要每天供应一次,[祭祀高祖,曾祖的]祭品要每月供应一次,[祭祀远祖的]祭品要每季供应一次,祭祀神灵的祭品要每年供应一次,进京朝见天子终生一次,这是先王的戒条。

岁贡suì gòng

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贡的礼品。《国语·周语》:“日祭月祀,时享~~。”

岁贡

明清地方儒学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形式。明清时,各省每年从府、州、县学廪生中选择资深学优者送入京师国子监肄业,称为“岁贡”。始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规定各府、州、县学岁贡生员各一人。二十五年定,府学岁贡二人,州学二岁贡三人,县学岁贡一人。又称“常贡”。以年二十以上,学行端庄、文理优长或食廪年深者为优选之人。永乐八年(1410)定,州县户不及五里者,州学岁贡一人,县学间岁贡一人。宣德七年(1432)复洪武二十五年例。正统六年(1441)更定府学岁贡一人,州学三岁贡二人,县学间岁贡一人。弘治、嘉靖间仍复洪武二十五年例,遂为永制。人选由提学官于岁考后拟定。清沿明制,各府、州、县学所贡之数同明,然每名之下,为一正二补,即每一个岁贡生名额选出三人,一名为正贡,二名为陪贡,如正贡年老或文理荒疏,则按顺序以陪贡中选充。如有滥充,生员不仅要发回原籍,学政亦罚俸。后多经学政考准授官,故愿入监肄业者鲜。因以食廪年深者挨次升贡,又称“挨贡”。通过“岁贡”入监者称“岁贡生”,亦简称“岁贡”。

岁贡

岁贡

明、清时各府县学每年要向国子监送品学皆优的生员称岁贡。《明史·选举志一》: “贡生入监,初由生员选择,既命各学岁贡1人,故谓之岁贡。”

☚ 随朝职官考课   岁举秀才 ☛

岁贡

诸侯岁终向天子进献贡品和祭品。参见“时享”。

岁贡

诸侯或藩国向中央朝廷每年进献礼品,也指向中央朝廷定期推荐人才。

岁贡

贡生之一种。每岁各府州县学按例送入国子监读书人的名称。明初,岁贡生必取学行端庄、文理优长者以充之,其后但取食廪年深者。清沿明制,岁贡取府州县学食廪年深者,挨次升贡。

岁贡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明清两代,每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资深的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因称岁贡。一般都是依据生员的资格,挨次升贡,故俗称“挨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