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诊藏医诊断方法。即通过检查尿液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方法,主要观察尿液的颜色、尿味、蒸汽、尿花、浮皮、沉淀和放置一定时间以后的变化。 尿诊 尿诊尿诊是通过望、嗅、尝等手段察验患者尿液温度、颜色、蒸气、气味、沉淀物、混杂物及尿质的稀稠,冷却速度的快慢等变化,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藏医尿诊在理论和实践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诊断方法。 诊尿原理 饮食进入胃部后能碎培根将其磨碎,能化赤巴对食糜进行腐熟消化,伴火隆对消化的食糜进一步消化并分解成精微和糟粕。其中糟粕部分进入白小肠,在黑白小肠之间又被分解成稀、稠两部分。稠者进入大肠成为粪便,稀者渗入小肠的细小脉管中最后进入肾脏,由肾脏进入膀胱积聚起来变成尿液。另外,胃中的精微部分由胃进入肝脏,在那里生化成血液,血液又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其中精华生成肌肉,而糟粕部分进入胆囊成为胆汁。胆汁又被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精华生化成黄水,黄水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生理水液,功能是润湿肌肤,润滑关节,保持人体水分,它保持着一定的常量,如果超过正常量则将导致黄水病发生。糟粕通过细小脉道进入膀胱,变成尿液中的絮状浑悬物。人体如果病变发烧,体内的血和赤巴的温度则会变热,影响胆汁中的糟粕变多,精华减少,因而尿液中的浑悬物也会增多。尿液的颜色一般由食进的饮食来决定,但是尿中的浑悬物是由于肝脏生化的血和胆汁生化而来,患者一旦发生热性疾病,血液和胆汁的温度增加,浑悬物则变得块大而厚密;发生寒性疾病时,浑悬物则变得块小而稀薄。因此寒热疾病可从尿液中的浑悬物的多寡变化能辨识清楚,犹如周游各地的商人了解何地有何种商品那样,从尿液的浑悬物的变化中可以察知人体隆、赤巴、培根的增损及紊乱等情况。尿中的浑悬物多者,一般被认为是热病,但这还要用利弊诊断法即用治疗热病的药物进行试治,试治后浑悬物变少者则可确定为热证无疑。同样,用治疗寒证的药物试治后,浑悬物变多者,则可确定为隆病即寒性疾病。 尿样采集 包括注意事项、采尿时间、收集尿液的容器等。 注意事项 采集尿液标本要严格控制不良饮食和起居。由于饮食在人体经一昼夜则可转化为大便和尿,因此从验尿的前一天晚上起不宜多饮扰乱隆病尿色的茶水等性凉的饮料,扰乱培根病尿色的酪浆及扰乱赤巴病尿色的性热的酒等。因为上述疾病的尿色与上述饮料颜色相同,容易造成有病而显出无病尿色或显不出本疾病真实尿色的假象。患者如果口渴则可饮一些开水,如果不饮开水而忍受口渴就会扰乱赤巴和隆邪,容易产生心脏病。同时由于饮水过少造成尿液减少或尿液紊乱,呈现出热性病的尿象,从而影响尿诊的准确性。热证,如果明天验尿,今天晚上饮过量的茶、酪浆、酒等则会使尿色变成灰青,呈现出与疾病不相符合的尿色。寒证,如果劳作、烤火、日晒过度或长时间口渴不饮水等,则会使尿色变为赤黄,呈现出不正常尿色,因此在验尿前要禁止一切能扰乱尿色的饮食。在起居方面,避免性生活,禁止一切影响体内精华正常生化的活动和行为,如熬夜、剧烈行走、劳累、过分静坐,过分悲伤和劳心等。另外,上述起居行为还会使体内精华物质随同尿液一起排出,有时误诊为“刹和”症(糖尿病)。 采尿时间 一般来说白天食进的饮食至半夜以前已经消化,半夜以前的尿在腹中停留的时间不长,为饮食之尿液,反映不出疾病的尿象,验尿时弃之不用。午夜以后之尿液在腹中停留时间长,尿液能反映出疾病的各种证候,因此清晨起床后的首次尿为标本尿液,接在容器中作为察验之尿样。验尿时间,清晨曦光初露光线清晰为好。或者在阳光充足、光线明亮处察看。 收集尿液的容器 要选择不会影响尿色的容器,如白瓷碗、铜盆、白铁碗、银碗等,并要求容器无裂纹,无积尘结垢,容器内无彩色花纹图案,无其他物质的气味,要十分洁净。搅动尿液,要用麦秆、芨草秆、木棍等白色小棍。 诊尿内容 有以下几方面: 正常尿液 刚排的热尿色呈白而泛黄,如熔化的新酥油、质地清澈而稀薄,气味如羊圈中常有的轻微臊味,蒸气不大也不小,蒸发时间长短适度,尿花或泡沫大小均匀。当热气将要消失时,浑悬物遍布尿中,分布均匀,尿液表层的浮皮似夏季草原中未被风吹皱平静的积水表皮一样。当热气消失后不久,尿液从容器的四周成圆圈状逐渐向中心收缩,收缩后尿色仍白而淡黄,十分清澈。另外,儿童尿色一般较清白,壮年人尿色一般淡黄,老年人尿色一般稍微泛青,孕妇尿色一般淡青清澈,如海水样。 病尿 验尿分热、温、凉三个阶段。尿热阶段指尿液刚排出体外,热气未散失,此阶段主要观察尿的颜色、蒸气、气味、尿花。尿温阶段指尿液热气部分消失,此时主要观察浑悬物、浮皮。尿凉阶段指尿液冷却阶段,这时主要观察收缩的时间快慢和收缩状态及收缩后的颜色变化等。以上三个阶段共诊察九个方面的内容。 (1) 尿热阶段: ❶察尿色:尿液刚排出趁热气尚未逸散时观察,尿色如沼泽中的水,泛青而稀薄清澈者为隆病尿象;尿色黄如小檗或亚大黄汁样者为赤巴病尿象;尿色白似乳或白土熬汁样浑浊者,为灰色培根病和消化不良之尿象;尿色如银朱或茜草汁样发红者为肝血增盛等血病尿象;尿色如紫草茸汁样粉红者,为黄水病;尿色为紫色,尿中像放入烟样熏人者,可诊断为培根木布病(紫色培根病),这是因为培根木布病是血、隆、赤巴、培根的综合征,其尿色因有血病故呈红色,有培根病呈白色,有赤巴病呈黄色,有隆病呈青色,四色夹杂呈绛紫色,血和培根腐败则色无光泽,气味非常臭而熏人,所以尿色呈紫色、气味熏人;尿色青紫者为隆病或黄水病尿象;尿色紫黄者为培隆兼杂病的尿象;紫黑者为黑黄水病或瘟病、中毒症的尿象;尿中有各种颜色混杂者为二合症和聚合症尿象;如尿色青黄相杂者为隆赤二合症尿象;青白相杂为培隆二合症尿象;黄白相杂为培赤二合症尿象;青红相杂为隆血二合症尿象;红黄相杂为血赤二合症尿象;白红相杂为培赤二合症尿象;尿色青黄,深处泛白或者青黄白红四色相杂者为聚合症尿象;尿色如清油样黄而发黑,质地浓而浑浊者,为瘟病和赤巴增盛症的尿象;尿色红而微微泛黄色,质地浓稠气味发臭熏人者为扩散伤热或紊乱热尿象,其中红色偏多者为扩散伤热尿象,黄色偏多者为紊乱热尿象;尿色发黑或者像彩虹样多色相混者,为中毒尿象,其尿色如金属锈样发黑或呈现彩虹状色者为金属锈中毒尿象。另外地下埋一个铜器,里面盛一些尿,上扣一个同样大的铜容器,口密封,不让尿蒸气逸出,待到第二天早晨取出观察,尿中如果出现土石类矿物“仁青欧”的粉末物,色如青蛙卵样发黑浑浊,彩虹样多色者,或将此尿涂在光滑铜器表面和白石英石上面,变成黑色者均为各种中毒的尿象;尿色黑而尿液浮皮容易断裂者为培根木布病或黑黄水病与隆病的合并症尿象。 ❷察尿蒸气:刚排出的尿液蒸气非常大,能遮盖尿的颜色者为壮热尿象;蒸气小者为中热尿象;蒸气如淡雾者为低热尿象。另外,蒸气小而散逸时间较长者为隐热或陈旧热的尿象;蒸气微小,散逸时间很短者,为寒性培根病或隆病和寒性疾病的尿象;蒸气时大时小者,为寒热相兼疾病的尿象。 ❸察尿味:刚排出的尿液的气味较浓,待到冷却后气味则逸散变淡,因此尿的气味要验察刚排的新尿气味。如果气味甚臭熏人,即一闻到气味顿时恶心,不愿复闻者,则为热性疾病尿象。反之无气味或气味轻微者为寒性疾病尿象。此外,尿液出现特殊气味,如有肉味或糌粑等所食食物气味者,为消化不良尿象;有金属锈味者为隆病尿象;有焦烟味(燃烧柏枝、酥油、糌粑、肉等,是一种宗教祭品)者为赤巴病尿象;有柏香味者为培根病尿象;有脂肪味者为聚合症尿象;有腥味者为血性尿;有脑浆味者为炭疽病尿象;有萝卜叶味者为水肿症尿象;有脓液味者为溃脓疾病尿象等。 ❹察尿中泡沫:正常人尿液中的泡沫量少,大小均匀,颜色与尿色一致。如果搅动尿液后出现的泡沫色青状如犏牛眼睛样突出而大者为隆病尿象;泡沫如鱼目样细小而色黄能迅速消失者为赤巴病尿象,此时,如夹杂有喳喳响声者为传染性疾病的尿象;泡沫如唾在水面上的唾液样色灰发粘,久久不易消失者为培根病尿象;泡沫色红者为血证和血紊乱尿象;泡沫如彩虹色彩纷呈者为中毒症尿象;泡沫不暇停留于中间而迅速向容器四边散失,如鹞入鸽群,受惊的鸽子向四处逃散样者为寒热疾病已经扩散于全身的证候。另外,像青腿牙疳那样,固定在一处不动的疾病,其尿液泡沫活动缓慢或固定在一处不动;如果泡沫活动剧烈,则为疾病窜行不定的证候;泡沫空虚而固定不动者为有脓液、水液积聚或为培根偏盛的证候;用木棍搅动尿液时,如果泡沫发生喳喳之声便消失者为热性疾病的尿象,不发出喳喳之声或者声音细微者为寒性疾病的尿象无疑。 (2)尿温阶段:验察浑悬物、浮皮。 ❶察尿中浑悬物:浑悬物是尿中肉眼看得见,但用麦秸等物挑捞时却又捞不着,如羊毛或尘埃等极为微小,灰白似雾样的絮状物,有人译为沉淀物,无论有病无病,或无论寒病热病,尿液中均会出现浑悬物,但是在有病,特别是患热性疾病时浑悬物较多。察浑悬物则察它的形状、颜色、密疏度及存在的部位等来诊断疾病。浑悬物如撒布在水中的山羊绒状者为隆病;浑悬物如抛在水中的棉花状集中浮漂在尿中央,容器四边分布稀疏,呈浑浊状遮掩容器底部,不见存在于底部的它物者为血、赤巴病等热性疾病;浑悬物如斩断的白色马毛尖,极为细小肉眼似见不见者为培根病等寒性疾病;浑悬物如云雾状,颗粒中间微粗、两头极细呈纺锤形、浑浊存在于尿中者为肺热;浑悬物色和形状如脓液状者为上下胸腔部位有化脓症的尿象;浑悬物如细沙粒状,色青灰沉于容器底部者为肾病尿象;浑悬物如石英粉或海金沙状者为肾脏脉道被堵塞,不能行房事,属精闭的尿象;浑悬物如海金沙沉于容器底部者多为长寿之尿象。总之浑悬物浮在尿上层者多为心肺等上体有病的尿象;浑悬物存在于尿下层者多为肾、小肠、大肠、膀胱、尿道等下体部位有病的征兆;浑悬物存在于尿中层者多为肝脾胆府等身体中部有病的征兆;浑悬物均匀散布于尿上面、底部等各处者,一般被认为是无病健康的尿象;浑悬物如腐败的乳酪,色白、断裂成块状,遍于尿液的上下层各处者,多为隆扰乱体内正精和寒热之平衡,出现病症的征兆,疾病性质,可诊断为隆为主的疾病。总之,浑悬物散布在尿液上、中、下各层,分布厚密者为热证;散布在尿液各处而分布稀薄者为寒证。上述诸规律还需要用药物试探后才能确定,例如用治寒证或隆病的药物治疗后,浑悬物仍厚密者可确诊为热病无疑;浑悬物原先较厚密,用寒性药物治疗后变稀薄者,可确诊为隆病等寒性疾病。浑悬物的颜色与尿液颜色一致,因此出现何种颜色则可诊断为相应的有关疾病。例如,尿色红而浑悬物色亦红且浮于尿液表层者为心肺疾病或者为瘟疫;同样颜色但浑悬物浮在尿液中层者为肝血增盛;沉于容器底部者为肾病或疫“芒吾”病;尿色和浑悬物色似血气样者为肝脏伤热;尿色和浑悬物色白者为寒证;尿色与浑悬物颜色纯黄者为“赤巴恰亚”症(黑色胆病);尿色与浑悬物颜色淡黄者为肤黄目黄症;尿色灰白,浑悬物状如猪鬃浮于上面者为灰色培根症,浮于中层者为肝、胃疾病,沉于底部者为大小肠疾病;尿色黑绿而浑悬物亦呈绿色者为腹内中毒症;尿色和浑悬物色发青者为妊娠尿象等。 ❷察尿浮皮:将尿液静放一会儿,待热气逸散后,表面便结成一层薄膜,将这薄膜称浮皮。观察浮皮的薄厚、形状及气味等可以诊断疾病。浮皮是人体的精华——油脂,融化后从尿道同尿液一起排出来的,状如奶皮。浮皮薄者为寒证,厚者为热证。如果浮皮非常厚,用麦秸、针头能挑起放在指甲或刀面上而不破裂者,称之为野脂,这种浮皮不一定是热证的证候,如果置于火中烧烤发出焦肉味,为食用酥油等油脂类食物所致的消化不良,此病不需治疗,慢慢会自然消化之。如果无焦肉气味则为身体高热融化了体内脂肪所致的疾病,此病要用木藤蓼、悬钩子茎、诃子、岩精等熬汤温服有益。如果上述浮皮未受任何外力作用而自然散裂成块状者,为体内外有痞瘤的证候。 (3) 尿冷却阶段:这一阶段察尿液的转变,包括转变时间、转变的方式、转变后的颜色等来诊断疾病。 ❶察尿转变时间:正常尿刚排出时,其尿质清澈,过一会冷却后,尿质略为粘稠。如果刚排出时尿质便显得粘稠,冷却后反而变清澈者,谓之转变。如果热时即尿中热气还未逸散完之前就发生转变者为热证尿象;尿中热气逸散完毕后发生转变者为寒证的尿象;热气逸散与转变同时发生者则为不寒不热或一般认为是无病的尿象。 ❷察尿转变方式:一般尿液并无厚薄之区别,但盛在碗等畅口容器中,边缘部分的尿液显得略薄,中央部分的尿液显得略厚。如果尿液从边缘略薄处开始,向中央逐渐转变者为寒证的尿象;如果从中央厚处自下而上纷纷转变者为新热尿象;从边缘向中央像插箭样(放射性)转变者为陈旧热尿象。尿液未转变之前,浑悬物首先转变(变浑浊粘稠),然后尿液才转变者,为寒热交杂尿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热证散布于全身或寒证历时久长或者寒证引起的下泻、泄泻不停以及突发性疾病等的尿液以及房劳过度,黑黄水病的尿液,不会出现转变情况。 ❸察转化后的尿色:病尿转色后的颜色与尿液热时原病尿颜色是一致的。如果转变后的尿液颜色比未转变前的尿色较浓者为热偏盛疾病尿象;比未转变前的尿色更清者为寒偏盛疾病或隆症尿象。另外,小儿在哺乳期尿液冷却后呈白色,尿质浑浊;肾病的尿液转变后疹粒状杂质较多。总之,任何疾病均可归纳为热证和寒证两类,病尿也可归纳为热证和寒证两类。热证尿象:当尿液刚排出热时,颜色红或黄,质地浓稠,气味熏人,蒸气大而长时不散失,泡沫细小色发黄,而易立即消失、浮皮较厚,浑悬物从尿液中央翻卷出现,在热气未消散之前,尿液便能发生转变,而转变后尿色呈紫色,尿液变浓、尿液深处的颜色有时象银朱样变红,出现上述尿象者,即可确诊为热证无疑。寒证尿象:尿液热时,颜色为白或发青,质地稀薄,蒸气及气味较小,泡沫大而消失缓慢,浮皮和浑悬物均稀薄,尿液待到冷却后才开始转变,转变后呈现青色、质地稀薄,出现上述尿象者即可确诊为寒证无疑。 尿液的假象 尿液颜色、尿花(泡沫)的转变,浮皮以及所反映的疾病种类等随着疾病转归会出现许多假象,稍有不慎,就导致误诊。 (1) 尿色造成的假象:尿色白而青,一般被认为是寒证尿象,但如果其浑悬物厚密,则为体内深处蕴有隐热属假寒真热尿象:尿色红黄者应为热证尿象,但其气味小,无浑悬物者却为寒证,属假热真寒尿象。 (2) 尿色转变造成的假象:尿色红黄并具备热证尿象的其他性质,应为热证尿象,但温度和蒸气消失后才开始转变,转变速度缓慢者,或尿色白青并具备寒证尿象的其他性质者应为寒证尿象,但温度和蒸气未消失之前就开始转变,转变速度迅速者,皆实属隐伏热尿象。 (3)尿花造成的假象:尿色红黄,并基本具备热证尿象的其他性质,但如果无论怎样搅动,泡沫仍不出现者,实为热邪内陷,疾病陷于深处的尿象;尿色白青并具有寒证尿象的其他性质,但如果无泡沫者,实为陈旧寒证或寒性洞泄症的尿象。 (4) 浮皮造成的假象:尿色红黄并具备热证尿象的其他性质,但如果浮皮厚者仍不能诊断为热证,这是热邪融化体内脂肪,脂肪油变为浮皮的结果;尿色白青并具备寒证尿象的其他性质,但如果浮皮厚者仍不能诊断为热证,实为酥油不消化的尿象,是寒证无疑。另外不消化病尿液的浮皮,如果似奶皮样,浮皮容易破裂者为酥油所致的消化不良;似蜂蜡样断裂者为酥油和乳所致的消化不良;浮皮呈绛紫色者为食肉所致的消化不良;浮皮像蛋黄者,为食脂肪和富有营养物所致的消化不良。 (5) 疾病种类造成的假象:虚热与血热尿色均呈红色,容易造成误诊。但仔细辨认虚热是余热被隆鼓动而引起的,故尿液色红而质地清澈稀薄,泡沫量少而体积较大。而血热的尿液色虽红,但质地浑浊而浓稠、浑悬物密,蒸气多,泡沫小,两者容易分辨清楚。培根木布病与黑黄水病的尿液皆呈紫色,容易误诊。但前者尿液质稠,气味很臭,而后者的尿液质清而淡黄、气味小。肾病、肝病与脾病,三病的尿液颜色均呈红色,容易出现误诊,但仔细观察肾病尿液色红而浑浊不清,浑悬物多分布在尿液下层;肝病尿液色略呈黑红或淡红,浑悬物遍布尿液各层,质地清澈;脾病尿液略呈绿红色或红,质地清澈,浑悬物多在中层。隐伏热、培隆合病与寒证,三者的尿液均呈青色,容易混淆,但仔细观察隐伏热尿液泡沫小而消失迅速,浑悬物浓厚;培隆合症泡沫大而消失缓慢,无浑悬物或浑悬物很薄,泡沫久久不消失;寒证尿液淡青而质地稀薄。以上诸病尿象必须详察,以免误诊。另外,热偏盛的病人尿液颜色有时也呈青白色,但不一定为寒性疾病,也可能是瘟热深隐的表现;寒隆偏盛的病人,尿液色虽红黄,但不一定为热性疾病。因此这些最好用药物试探法进行辨察。 死症尿象 通过尿诊可以测知疾病的预后,如凡是尿液色红如血,气味如腐革臭味,虽经热性药物、外治、饮食、起居等多方治疗仍无效果,其尿色、气味未见恢复正常,浑悬物虽稍有变少,但整个尿液仍未改善者,属预后不良。同样,热性疾病具备尿液红黄等一切该病的尿象,用“四水”等治疗热证的各种方法治疗后,浑悬物虽消失,但尿液性质未改善者,为热证死兆;尿液色青,无气味,无蒸气,无浑悬物,无泡沫、无嗅,用“四火”等治疗寒证的方法治疗后,尿液等仍无任何改变者,为寒证死兆;尿色为青黑色,如蔬菜煮汁,清浊相间,状如水中撒入颜料样出现斑驳花纹者为隆病死兆;尿液如久煮的亚大黄汁,清浊分离、腐败者,为血病死兆;尿色如腐坏的乳汁状、清浊分离者,为培根病死兆;尿色黑如墨汁、清浊分离者,为各种中毒症死兆;肾寒或肾热,其尿液未排出前于体内可能发生转变,出现这种情况,不能诊断为死兆。如果肾脏无任何病变,但尿液由于寒、热、隆邪三者相聚为因,于未排出前在腹中就发生腐坏者,谓之“和合腹腐”,多为死兆,也有少数人经努力治疗后生命有望。另外,尿液中虽无浑悬物,但能在该转变的时间发生转变者,无危险;尿液无浑悬物,但该转变的时候不转变者,不论尿液呈何颜色,一般为预后不良。 对于不发生转变的尿液,还需要用辅助诊察法才能确诊疾病。一般在实践中,对于寒性病的尿液,如出现不能转变者,常在尿液中撒入肉豆蔻、草豆蔻、白铁线莲嫩叶、胡椒、杜鹃叶等份研细的粉末,火中加温至冒蒸气后,冷却以观浮皮,即可分晓。如果发生转变,则有隆邪窜散于脉道之说。如果是热证尿不发生转变的,可加冰片、白檀香、鸭嘴花、獐牙菜等粉末按上法加温,冷却后观察浮皮,便可明了。如发生转变则有热邪散于体内之说。一般而言,五脏疾病诊脉为好,六腑疾病诊尿为好。诊脉虽也可以判断生与死,但诊断寒证与热证,诊尿比诊脉更为有把握。 ☚ 问诊 脉诊 ☛
尿诊 尿诊在维吾尔医学中尿诊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与脉诊同样对待。尿是随着生命活动中,持续产生于肾脏并积存于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的一种液体。通过对尿的检验,可明了机体的气质,尤其可明了体液的状况和膀胱、尿道、胰腺、肝、肾的功能。医者进行尿检验须鉴别,尿之色泽、尿之稀稠、尿之清浊、尿之泡沫、尿之沉淀、尿之气味和尿量之多少等。 尿的颜色及种类 人尿发白而清澈,谓之常态尿。因为水之色为白而透明,故白色是尿之本色。人体之体液有4种,故人尿之色呈四体液各色,亦属常态;即白、赤、黄、褐各色,是各个体液的特征,各色之变异,则预示各个不同的体液之多寡或盛衰,例如:尿呈白色为常态;呈波动状、精液状或沙枣汁状白色为非常态,这是患病之征象。除此,其他赤、黄、褐色样,也各自预示着一种体液的状况。 白色尿 尿呈白色之原因与特征: ❶饮食性白色尿:食用新鲜水果及蔬菜过量,尤其食用黄瓜、甜瓜、桃子为多引致尿色发白。 ❷胆液质性白色尿:胆液质引发的疾病,热至大脑时,导致尿色呈白色,然而无沉淀这预示胆液质已同脂肪化合。 ❸脑源性白色尿:大脑强健尿亦呈白色,胆液质滑入肠内尿亦呈白色,但此时,肠内有发生炎症和溃疡的危险。尿持续呈白色预示大脑强健。 ❹黏液质性白色尿:黏液质亢盛,尿呈黏性糊样白色,即如精液般黏性稠糊样白色。此尿状系麻痹症和痉挛症之前兆;若此尿状再有黄沫预示病情险恶。尿色虽如此样但无黏液质性病证,即为健康之征象,只需服用泻药便会好转。 ❺脂肪性白色尿:尿色呈白色而油脂样预示肠网膜脂肪已有消融。 红色尿 尿呈赤色之原因与特征:尿呈赤色比黄色更接近于常态,这是因为尿赤预示血盛。人之生命尤系于血流,血液质之热性较之胆液质为少。红色尿分为14种: ❶稀性红色尿:尿赤而稀预示致病体液尚未成熟,此状为疾病将拖期之征象。 ❷无沉淀性红色尿:尿赤而无沉淀,预示机体干性亢盛,素质较差,体力虚弱和致病体液质之亢盛,亦为肝炎之征象。 ❸白沉淀性红色尿:尿赤而有白色沉淀,预示身体健康。 ❹红沉淀性红色尿:尿中沉淀呈赤色,预示疾病后果之良兆。 ❺胆液质性红色尿:尿赤而混有胆液质,预示体液可能被烧灼,因为两种热性化合将会增高热量,此状有时亦如同病患者发汗痊愈的征象。 ❻带血性红色尿:尿赤而稠呈点滴状排泄又发臊臭,预示患热病者致病体液尚未成熟,臊臭者即人体素质衰败,疾病强胜之征象,或为肾脏脓肿之征象。 ❼胆液性红色尿:尿赤而稀又胃弱而身多瘙痒,系患黄疸之初期征象;尿赤而上有黄沫或下有云状黄色沉淀,则预后险恶。 ❽热源性红色尿:患高烧疾病者若尿呈赤色,预示肝中热盛;尿赤而大便干结者,预示已患有胸部疾病,尤以患肺结核为多,此状有时系与血液化合所致,预示血脉管壁已有扩张。 ❾肠穿性红色尿:若于非血原疾病,如结肠炎或绞痛,尿赤呈赤色,某些人误认此为血原病证。 ❿肝病性红色尿:患肝脏疾病者一般尿呈为红色。(11)阻塞性红色尿:患阻塞性疾病(血管阻塞性疾病和肾结石、膀胱结石)者尿亦呈赤色,预示已患痨病热和肠结核或病情正在恶化,并大网膜已消融,此时患者必有腹泻。膀胱若有溃疡尿必有脓,生殖器孔将灼痛。(12)黏液质性红色尿:患黏液质性疾病者尿呈赤色,即为病危的一种,亦为将要排汗标志。一般,大便量多,排泄道塞滞,黏液变浓,皆为黏液性疾病之征象之一。(13)热气质性红色尿:热性气质者尿为赤色,尿且热而稀。(14)心热性红色尿:距心脏近的器官发炎时,尿亦呈赤色,系心脏温度升高所致。 黄色尿 尿呈黄色之原因与特征分为3种: ❶淡黄色尿:尿呈麦秸黄者预示热性中和。 ❷橘黄色尿:尿呈枸橼黄者预示热性微盛;尿黄而稠又有棉花状沉淀,预示热盛。 ❸赤黄色尿:尿呈铁矾(硫酸亚铁矿物)状赤黄者,预示热性极盛,此色越趋向赤重,则预示热性越盛,寒性越弱;尿赤长时呈火焰色,尿上若无浮状沉淀,则预示病情凶险。如果健康人尿色呈黄,则预示营养缺乏和胆液质不足,这类人多身体消瘦。 黑色尿 尿呈褐色之原因及其特征分为7种: ❶预后不良性黑色尿:一般认为病患者尿呈褐色,5日内不变色则预后不良;若褐色尿中之沉淀不着底而浮于上,则预后良好;尿稠者预示体液尚未成熟,体力衰弱。若见于病证末期,尿底有沉淀上有褐色泡沫者,则预示大脑发炎和死亡逼近。褐色尿上有泡沫者即头痛和发谵语之病因,由鼻中放血即可治好。 ❷致病体液未成熟性黑色尿:褐尿,再呈铁矾色预示体液未熟。 ❸黑伤寒性黑色尿:尿褐而稠,上浮沉淀分散,身体沉重者系鼻中出血之证候,此证候多见于黑伤害(斑疹伤寒),斑疹伤寒若系由血液质引起,此证候则预示血液质被灼,若伴有耳聋则预示体液未熟。 ❹临死性黑色尿:患胸膜炎者尿呈褐色,则预示濒临死亡,若尿微褐且稀样,预示患病将日长。 ❺黄疸性黑色尿:患黄疸病者尿若呈褐色,预示病情将开始好转,尿呈橙褐色无沫,预示病重且已日久,橙色者,热之征象,褐色者,体液被烧,素质衰败之表证也;无沫者排泄道阻滞之征象。 ❻肾结石性黑色尿:健康人若几日内尿呈褐色,系肾脏结石之征象。 ❼黄黑胆质性黑色尿:大便与尿俱呈褐色者预示胆液质或黑胆质皆烧灼,而体热下降却未出汗,若单大便呈褐色,系腹腔内器官出血之征象。 其他颜色的尿 尿呈其他种色之原因及其特征分为5种: ❶绿色尿:尿呈绿色者系患黑胆质和黏液质性疾病之征象,亦是患者身体消瘦之后果。据有经验的医师们指出,尿呈绿色者系患麻风病之征象;小儿尿若呈绿色可能预示生命垂危,这是因为脑中液质枯竭引起痉挛,牙关紧闭可能导致死亡,遇此情况应速及(供食)输入湿性和油脂食物。 ❷天蓝色尿:尿呈天蓝色者见于铜绿(次醋酸铜)中毒者。 ❸淡绿色尿:尿呈橄榄色(淡黄绿)者系机体滞留不良体液和有害物质之征象,预示凶险,若混有脂肪质则预示更凶险。 ❹肉色尿:尿呈红玉色、菘蓝色、草绿色、槐叶色和茜草叶色等多见于孕妇;尿呈肉红色杂铁矾色者,系胆液质和黑胆质化合之征象,预示极凶险。 ❺紫色尿:尿呈香蕈色、腐嘴豆(胡豆)色和榅桲色者,预示腹腔内器官(胃、肝、肺、脾)发炎,此尿色为多见;妇女尿呈香蕈色者系腹腔内水肿之征象。古代维吾尔医学家指出,水肿患者尿色常呈开西卡比(一种维吾尔医生常用剂型)色。 尿的浓稀度 尿之浓稀度分稀尿、浓尿、中和尿3种。如尿混浊难于判断它的浓稀度,此种尿必定混有它物所致。 稀尿 稀尿多为食物消化不良,血脉淤塞,多由黑胆液质的干性过盛,机体本能热减弱,使体液不得成熟;肾脏发炎、肾结石或尿道结石;机体素质的消耗水液之功能衰弱(寒性气质损伤或身患糖尿病),经常排泄大量未经适当浓缩的尿液(有此症状者多喝又多尿)所致。小儿的尿稀为异常,浓为正常现象。儿童的尿稀为纯属热性所致,若出现在疾病末期系体液已被成熟、波核浪(病危)转移之征象,亦是手足浮肿、生疮疡、腹泻或不发汗即病愈之象。健康人尿稀伴有体表瘙痒、器官沉重者系出水泡之征象,亦预示气质属寒性,犹如老人气质,体液尚未成熟或血脉阻塞、头痛和恶心之象。健康人尿稀,若呈赤色则预示营养不足,劳苦困顿和怒气未消。此象则预示体液尚未成熟,机体本能热减退。稀尿色赤且有稀散沉淀者和稀尿有沫者,预示体热高、黏液质被烧灼,胸部间痰多。稀尿多于常量,即有头痛、眼疾或呼吸受阻之征象;尿量突然泄量增多,感到舒服,系由于体液已被成熟并功能强盛所致,若稀尿泄量减少则预示功能衰弱,并浓性体液较多。 浓尿 浓尿系体液已被成熟之征象,即初始稀尿后转浓尿,也预示体液已被成熟,若初始浓尿后为稀尿,则不可为真浓尿。浓尿亦预示体内体液亢盛,但其是否成熟须视患者之整个病情而鉴别。若体液急泄外出,尿为较浓,浓尿置1小时仍不见沉淀出现,则预示热性仍盛,体液仍多。若病危期间,尿为混浓,则预示重危即将来临。身患伤寒一类疾病,浓尿预示病危将以发汗渡过之。在这种情况下浓尿与稀尿转换出现,则预示心脏、肾脏、肝脏和胃周围有炎症,而在麻痹疾病中预示病危已经发生。脾脏疾病中,混浊尿预示疾病由黑胆质引发。若在尿道中发生阻塞,有时可能浓尿中有脓液;尿道结石,尿中沉淀必多;大腿根部若感壅胀,预示结石在肾脏,生殖器底部瘙痒疼痛预示结石在膀胱。浓尿伴有胃痛和身痒,系黄胆之初始征象。先浊尿而后清尿,谓之良症,若先清尿后浊尿则为焦躁、感奋和癫狂之征象。 尿量的多少 尿量多分为3种,尿量少分为6种。尿多 临床上常见尿多的原因: ❶无欲望而尿量增多,预示体内湿分和液体过多。 ❷结肠炎患者尿稠而多,预示患者将快速痊愈;尿量大而不劳动之人尿量大并呈多种色样。 ❸尿量大而有色,系热性之征象,无多凶险,因为有热量体液才能成熟。 尿少 临床上常见尿少的原因: ❶各种热病,尿量少而排泄费时,则预示病证延长。 ❷排尿呈点滴状或排尿失禁,预示虚弱至于大脑,即智力受损和患谵语或忧郁病的征象。 ❸尿量少且鼻出血者,预示力为减弱。 ❹受体温作用,体中水液化为蒸汽将促使尿量减少。 ❺尿道阻塞、腹泻和频频呕吐亦导致尿量减少。 ❻尿量减少亦可能是发生水肿之征象。 尿的泡沫 从尿中的泡沫也能预示疾病初步的诊断: ❶尿中出沫,多浮不失,预示体液尚未成熟,又多黏性,也预示内有阏气。 ❷尿沫呈尿本色或褐黄色,系黄胆之征象。 ❸尿沫似乳白色预示肺部有病。 ❹尿沫多似河水泡沫成大泡状,预示患者有精神病。尿的沉淀 尿内初始浮动,后渐次沉于底部的棉花状、泥土状或硝盐状物,称沉淀。尿中沉淀因病情不同而有多种,在维吾尔医学中沉淀被认为是可从液体中分化出的一种物质。它可分为以下3种: ❶降性沉淀:降在尿底之沉淀物。 ❷悬性沉淀:悬于尿中间之沉淀物。 ❸游性沉淀:似云状漂游于尿中之沉淀物。尿中沉淀物可预示功能素质的强弱、体液的熟否、病情的及机体抵抗疾病之能力。 患者收尿于一洁净器皿,约过1小时后送到医师检验。医师观察尿样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加以仔细鉴别。 ❶尿沉淀的成形速度。 ❷尿沉淀之浓稀度或是否块状。 ❸尿沉淀之色样。 ❹尿沉淀之量有多少。 ❺尿沉淀是否均匀。 ❻尿沉淀是否成熟。 ❼尿沉淀是否游在尿底或尿中。 ❽尿沉淀是否与尿合并或分离。 健康人之尿中一般不出现沉淀物,但是胖人、食多而不劳作之人其尿中有沉淀。大凡泌尿器官或尿腐染物质腐染尿道发生炎症时,尿中必有沉淀物,如:肝脏、心脏、膀胱等器官,患有一般炎症和脓肿时,其尿中必有沉淀,此类炎症多因体液之失调,自体外感染腐污物质和微生物(细长)所致。腐污物质混入血液后而损坏血液的正常气质,造成腐染。素质为将其排泄至体外,便将致病体液进行成熟,使腐染物质和致病体液自血液中开始分解,这在维吾尔医学称之为致病体液和腐染物质之成熟。致病体液和腐染物质之成熟时,预示病证仍在继发,而且表明腐染物质已从血液中分离;废物变成尿液,通过尿道排除体外形成沉淀。这些废物的排除完全取决于素质的强弱和患者的饮食情况。营养之盈亏和食物属性的热与寒等,都与素质能否克胜和成熟致病体液会有密切的关系。患者有食欲不佳、进食量少的情况,医者应悉心设法促使患者保持和恢复身体功能,适当加强营养,以助素质对致病体液和腐染物质的成熟,并克胜疾病。 正常尿沉淀 常态沉淀,显于尿底成白色均匀状,若摇动时即漂散,漂散后速重新沉淀集于尿底又呈尿本色者为良象也;大凡一则呈尿本色,其次呈黄色、棕色之沉淀,谓之良性沉淀。 异常尿沉淀 非常态沉淀可分12种: ❶黏液状尿渣:黏性沉淀呈白色,似浓鼻涕、有黏性,预示非常态沉淀已熟,气质属寒性。此种沉淀系尿道疾病、坐骨神经病和足血管扩张等病之征象。 ❷混浊状尿渣:沉淀如似精液,多见于患肾脏脓肿或膀胱脓肿,须注意同脓尿鉴别,脓尿摇动之,尿全部即发白并有臊臭味。 ❸扁状尿渣:沉淀在尿似一片白布条或赤布条,其系膀胱有溃疡,此种沉淀尚有呈褐色、土黄色或棕褐色,有的如似鱼皮状,此为凶象沉淀也。此种沉淀呈白色或赤色者,预示膀胱内正在清除腐物和微生物(细菌)。 ❹屑状尿渣:麸状沉淀小于扁状沉淀,成片粒状,显白色,如似麦麸,预示膀胱内有水泡病变,若已化脓将有臭味。 ❺豆状尿渣:沉淀大于麸状沉淀,呈灰白色或土黄色,犹似豌豆样。此沉淀预示肾脏、肝脏等要害器官内有损伤;若此类沉淀显出粉状分散样,多为凶象也。 ❻肉状尿渣:沉淀呈肉样色度,其始因同豆状沉淀。 ❼油状尿渣:沉淀物浮于尿面,有时像油脂,有时像脓水,此预示机体脂肪特别是网膜脂肪已消融。其始因系由于溶解肌肉与脂肪之曝光性胆液侵蚀所致,故时而白时而赤。 ❽毛状尿渣:由于尿稀而形成长毛丝状呈红色,预示患有肾脏疾病。 ❾沙状尿渣:沉淀物似细砂粒,出因于肾脏或膀胱结砂或结石,沙状沉淀若呈红色预示结石在肾脏,呈白色者预示结石在膀胱。 ❿血样状尿渣:尿中沉淀似血液,预示肝脏衰弱;此沉淀若聚合一起是为肾有结石之征象,若分散似是结小点,是为脾脏患病之征象。(11)面块状尿渣:沉淀如似尿中有块面团,预示胃衰弱、消化不良、多食发霉食物或陈酸乳,多造成此尿沉淀。(12)灰状尿渣:沉淀色如灰样,其始因由黏液质所致,或由于脓液滞留机体,已发生色变所致。 尿沉淀色样及其与病危的关系 它分为5种,即 ❶黑色尿渣:沉淀呈褐色者预示病情恶化;若褐色沉淀浮于尿上,为水肿之征象,亦即为黑胆质性疾病中将要发生病危的先兆。 ❷深红色尿渣:沉淀呈深红色者预示机体本能热正向两面消耗,一面向内为供内脏热,一面向外为使外表冷却而消耗。 ❸天蓝色尿渣:沉淀呈天蓝色者预示气质之寒性。 ❹红色尿渣:沉淀呈赤色者预示血液质偏盛和未熟致病体液较少,此多为健康之征象。 ❺棕色尿渣:沉淀呈橄榄色者为痨病之征象。赤色沉淀,如云状浮于尿上者患者将于第7日发汗(即出现病危),病至第4日若出现沉淀,将不发汗而痊愈,若第6日见沉淀将为良征,如此患者将于第8日发汗。赤色沉淀若悬于尿中预示炎症处已化脓。 尿味 尿中有令人作呕之气味,预示热性盛高,体液失调,腐气形成。尿呈清白,散发令人作呕之气味者,预示高烧或病情恶化,多见于热病。 男女尿之鉴别 妇女尿较之男子尿为稠、无色,因妇女体温低于男子,妇女气质也不甚热,故妇女尿以无色为良性,尿呈黄色或赤色者不为良好。孕妇尿清澈不混,若属黄色则呈微青绿色,沉淀着底,怀孕后期尿色赤,沉淀中可见小粒状物翻动。怀孕二三月尿稀,尿色渐转至赤黄,上有少许沫和脂肪点,至四五月后尿呈为红色,摇动之形成沉淀,落于尿底。此预示胎儿健康,若混浊沉淀多但不下落,则预示胎儿不健康以至有凶险。 ☚ 脉搏的异常变化 大便之观察 ☛ 00024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