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膳监
官署名。明、清宦官衙门。明洪武十七年 (1384) 改典膳局设,为二十四衙门之一。初设令、丞等官。二十八年 (1395) 改设掌印太监1员,光禄寺西门提督太监1员,西华门内里总理太监1员,管理、佥书、掌司数十员、写字、监工及外牛房、羊房等厂监工百余员。另有抬供养官、拨子、长随各数十员。光禄寺、凉楼、酱房、逢七等项,各有监工坐家名色,职掌造办,每日早午晚,奉先殿供养膳品。乾清宫等宫、一号殿、仁寿殿等宫眷月分厨料,各有差等。凡遇大典礼,皇帝升大座,则司礼监催督光禄寺备办茶饭,钟鼓司承应九奏之乐,有一炮凤烹龙江菜,凤乃雄雉,龙则宰白马代替。由南京等地所进各样鲜品,皆由该监负责收纳。天启以前,凡皇帝每日所进之膳,俱由司礼监掌印、秉笔、掌东厂二三人轮办。崇祯初年,改由尚膳监办理。至十三年,复令司礼监掌印、掌厂、秉笔照先前例按月轮流办膳。清顺治十一年 (1654)沿置,为十三衙门之一。初设都管1人为主官,以左、右副管各1人佐之,后俱裁。康熙元年 (1662)改称采捕衙门,置郎中一人,员外郎六人,催总四人。十六年 (1677),改称都虞司。
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掌御膳及宫内食用及筵宴诸事。主官有掌印太监一人,下设提督光禄太监一人,总理一人,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及各牛羊等房厂监工无固定员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