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宣抚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宣抚使 宣抚使官名。不常置。掌宣扬朝廷威命,抚绥边境和统护将帅、督视军旅等事。多以执政官充。绍兴元年(1131)以后,也兼用武臣。或加“处置”二字,称宣抚处置使。又置宣抚副使、宣抚判官以副其任。其官署称宣抚使司或宣抚司。 ☚ 宣谕使 总领 ☛ 宣抚使官名。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因黄河决堤,以宇文融充河北道宣抚使,宣抚使之名即始于此,为宣慰安抚之意。德宗后,以朝官巡视受灾地区,即以宣慰安抚使为号。宋代宣抚使为临时派出镇抚一方的行政长官,有时以宰相等重臣充,称为宣抚大使。均非常置。元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宣抚司,其地位次于宣慰司,而高于安抚司,以宣抚使为本司行政长官。为拉拢当地民族的上层人物,常参用土官。明、清沿置,为世袭武职土官。参见〔安抚使〕。 宣抚使宋官名;北宋始置,掌宣布威灵、抚绥边境地区及统驭将帅、督视军旅等事,例由执政大臣充任。南宋时,为一方军政长官,位于招讨使之上,亦兼用武将,如韩世忠、张俊、兵飞等曾任宣抚使、副使。带“处置”字样,为“宣抚处置使”,职权更大。其副职为宣抚副使,或不置副使,或以宣抚使兼任副使,亦有不置宣抚使而只设副使者。另宣抚判官先为宣抚使重要属官,后为次于宣抚副使的副职。其属官尚有参谋官、参议官及机宜干办公事等。宣抚使官署称“宣抚使司”,亦称“宣抚司”。 宣抚使 宣抚使官名。唐代始置。此后历代沿置。唐代派员到灾区巡视赈济称宣抚使,宋代则为督边境军旅之官,皆非常设官。元、明、清三代则为西南少数民族区域地方长官。明、清多为地方土官担任。《宋史·职官志七》:“宣抚使: 不常置,掌宣布威灵、抚绥边境及统护将帅、督视军旅之事,以二府大臣充。” (参见: 宣抚司) ☚ 宣业 宣慰使 ☛ 宣抚使官名,掌宣布威灵、抚绥边境地区及统驭将帅、督视军旅等事,例由执政大臣充任。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以宇文融充任河北道宣抚使,这是此官设置的开始。德宗以后,凡派朝官巡视经历战争和遭受水旱灾害地区,以恢复社会秩序者,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非为武职。宋代在用兵时,多以将相大臣充任此职,负有督察、指挥军队和安定边境的重任,职位高于按抚使。范仲淹、富弼、狄青、文颜博、李纲、张浚、岳飞等曾出任过此职。元代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置宣抚使为地方军政长官,参用士官。明、清沿置, 皆为武职士官世袭之职。 宣抚使 宣抚使始置于唐,宋代多以宰执大臣充任。其机构称为宣抚司,为督察军旅的要职。元代于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抚司、宣抚使,任用土人为官。明清两代一直沿承之。 ☚ 宣慰使 安抚使 ☛ 宣抚使官名。唐代始置。玄宗开元十六年(728),以宇文融为河北道宣抚使。唐后期经常派朝官巡视经战乱破坏,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称宣慰安抚使或宣抚使、宣抚处置使,类似后来的钦差大臣。宋代在用兵时,以执宰大臣或大将任之,负军事指挥和安定边境重任,职务高于安抚使。如韩绛、李纲、张浚、孟庚、李光、刘光世、岳飞等均任此职,其权责似两汉之大将军。元代多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军民兼辖,参用土官。秩正三品。其上有达鲁花赤1员,下设同知2员,副使2员,佥事1员,计议1员,经历1员,知事1员,提控案牍架阁1员。明代改为世袭武职土官,秩从四品。下设同知1人,正五品,副使1人,从五品,佥事1人,正六品,经历1人,从八品,知事1人,正九品,照磨1人,从九品。清沿明制,品阶、职责与明代相同,但机构、官员皆简化,仅设总管、分管头目,及经办公文、刑名、钱粮之师爷各数人。 宣抚使官名。掌平赋役、决狱囚,整顿吏治。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始置于河北道。 宣抚使官名。唐宋为使职名,始于唐玄宗时。宋时置于军事重地或军情紧急时, 由宰执大臣充任,掌宣布威德,抚绥边境,统护将帅,督视一路至数路之军事,不常置。元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参用土官。明清沿置,为武职土官。 宣抚使官名。唐始置,为诸道临时特遣使之一。宋金元明清诸代为宣抚使司的主官。参见“宣抚使司”。 宣抚使军职名。 职源唐朝开元元年七月十一日始置(《通鉴》卷211)。 品位视所带官职而定,高自三公、三少官、枢密使、副、参知政事,低至节度使、御史中丞、殿阁学士,即自一品官至从三品官,均有任宣抚使者。制置使、招讨使、安抚使、转运使、镇抚使等诸使均位在宣抚使之下。“祖宗以来,所置使名莫重于宣抚,多以见任执政官充使”(《宋会要·职官》41之24、25,并参《玉海》卷132《官制·使》)。 编制一司一人。同时沿边或并置数宣抚使。如绍兴十年、十一年,有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淮西宣抚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要录》卷140壬辰)。 简称与别名❶宣抚。《默记》卷上:“狄青宣抚广南,平侬智高。”《朝野杂记》甲集卷11《宣抚使》:“仁宗征浓智高,以狄青为宣抚使,武臣为宣抚自此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