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教育概述
在土官统治的区域内,教育实行两种政策,对土民百姓实行愚民政策,不给读书,不准参加科举考试。一些土民子弟尽管受了“蒙学”教育,但仍没有资格应试。土官规定:凡理发、抬轿、民壮、差兵……等九流的子弟不准应考。少数非田丁壮族子弟可以应试的,也要给土官贿赂,否则土官不帮报送名册或转发报书。这就造成土民文化低下,90%以上的人是文盲。对土官本族则实行倡文事政策,以保证其子弟承继官任,料理政务。明代以后,壮族土司统治的地方,始立儒学。正统十二年(1447年),思恩土知府岑瑛建立的思恩土府学,是土官建学之始。此后,陆续建立了思明土府学、田州土府学、归顺土府学、武靖土州学、太平土府学、泗城土府学等。有的土官捐造义学、社学,有的土官延请知名文人为家塾教师。学习内容以忠孝伦理为主。土官富族中出现了一些通文墨,识诗书的人才,如清代忻城莫氏官族中,考中举人的6人,拔贡2人,恩贡4人,岁贡14人,附贡6人;廪生、附生共百余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广西巡抚张鸣歧奏请皇朝批准在桂林设土司学堂一所。1908年8月开学。此外,光绪末年,各土州土司土峒也兴办学堂,据宣统二年统计,共办两等小学堂5所,初等小学堂14所,半日学堂1所,女子初等小学堂1所,还准备筹办初等小学简易科73所,简易识字学塾79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