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土和壤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明确认识到: “土”和 “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周礼·地官·土宜之法》中所谓“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就是要求人们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农林牧的综合经营。而所谓“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则是要求人们在农业种植业内部实行因地种植,合理布局。这一时期,人们分言“土”和“壤”,已经蕴含着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这两个概念的萌芽。及至东汉时期,郑玄在为《周礼》作注时,则明确地解释说:“以万物自生焉,则言土”,“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言壤”。这就是说,万物自生自灭的土地,叫“土”,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自然土壤”,而为人们耕种庄稼的土地,则称作“壤”,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耕作土壤”或“农业土壤”。将土壤区分为土和壤,或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说,它阐明两类土壤具有不同的肥力属性,即自然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而农业土壤不仅具有自然肥力,而且具有人工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结合。自然土壤的特点是,植物就地生,就地死,这块土地生长了这些植物,这些植物死了以后就养了这块地,它是靠自然植被自发地去恢复地力的。而农业土壤就大不相同了,它的产品被人们取走,被作为食物或衣物消费掉了,因此,必须对它采取人工培肥的措施,才能使其经久不衰地保持土壤肥力。这就是说,对于农业土壤必须做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土壤肥力的经常新壮,而收获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