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shú❶古“熟”字。《漢書》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乎盧橘夏孰。”《文選》作“熟”。 ❷疑問代詞。(一)誰。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茍可貴其若斯,孰亦有云而不珍。”(二)何。見“孰若”、“孰與”。 孰 《尔雅》:“孰,谁也。”孰,疑问代词谁。《论语·微子》:“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通“熟” shu [例一] 《荀子·富国》:“高者不旱, 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是天下之大事也。”孰通“熟”,成熟。 [例二] 《礼记·表记》:“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否则孰虑而从之。”孰虑,反复考虑。孰通“熟”。 按,《说文》“孰”作“  ”。云:“  ,食饪也。”段注:“饪,大孰也。可食之物大孰,则凡持食之。”是“孰”实为“熟”的本字。古籍多以“孰”为谁何字,此以“孰”通“熟”,从俗。 孰,禅母、觉部;熟,禅母、觉部。禅母双声,觉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孰读音sh·u(ˊ),为u韵目,属u—ü韵部。殊六切,入,屋韵。 ❶“熟”的本字,成熟。 ❷疑问代词,谁? ❸哪个。如:孰优孰劣。 上一条: 透 下一条: 塾 孰{}四5693①名嫂子。古方言。《释名・释亲属》:「荆豫人谓长妇曰~。~,祝也;祝,始也。」清梁章钜《称谓录》:「《释名》:『荆豫人称长妇曰~。』此盖弟妇谓其兄妻之称,而非舅姑称其媳妇也。曰稙、曰~、曰姒,一声之转耳。方言异音同实,往往如此。」②代谁。中原官话。山西襄汾〖 〗。   孰shu❶谁,什么,怎么。韩愈《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能无惑?”《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为夫子?”(孰为夫子:谁是老师。夫子,对男人的尊称,这里指老师。)《论语·八佾》:“是可忍,~不可忍?”(是:这个。)《楚辞·离骚》:“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异道而相安?”(何:怎么。夫:语气词。) ❷[孰若]如何,那里比得上……。柳宗元《童区寄传》:“与其杀是童~~卖之?”(是:这个) ❸[孰与]1.与……相比,哪一个更……。《战国策·齐策一》:“我~ ~城北徐公美?”《史记·曹相国世家》:“陛下观臣~~萧何贤?”(贤:有道德有才能。)2.何如,哪里比得上。诸葛亮《后出师表》:“惟坐待亡,~~伐之?”(惟:语气词。) 孰;谁shú shéi【同】 都是疑问代词;都代替不知道的人。 【异】 “孰”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适用范围比较大;用于书面语,文言色彩浓;一般充当主语。[例]这场比赛,双方势均力敌,~胜~负尚未可知。“谁”除代替不知道的人外,还可以表示任何人;语义范围比“孰”大;只用于指人,不指物,适用范围比较小;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例]~也不知道他到哪儿去了。 孰shú❶谁 △ ~料|~不知。 ❷什么 △ 是可忍,~不可忍? ❸哪个 △ ~优~劣。 ❹姓。 孰shú
孰❶谁:~谓不可? ❷哪个:~胜~负。 ❸什么:是可忍,~不可忍。 孰shú❶ 谁:孰能无过。 ❷ 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 ❸ 哪个,表示选择:孰是孰非。 ❹ 姓。 孰(33次) 犹何;谁;哪。夫~异道而相安 ~云察余之中情 夫~非义而可用兮 ~非善而可服 ~信修而慕之 ~求美而释女 ~云察余之善恶 又~能无变化《离》 ~离合兮可为《歌·人》 岁既晏兮~华予《歌·山》 ~营度之 ~初作之 ~知其故 其修~多 ~道尚之~制匠之 ~期去斯 ~使萃之~使乱惑《天》 ~两东门之可芜《章·哀》 ~无施而有报兮 ~不实而有获《章·抽》 ~察其揆正《章·怀》 ~知余之从容《章·怀》《哀》 世~云而知之~申旦而别之《章·日》 ~虚伪之可长 ~能思而不隐兮《章·悲》 ~知其极《服》 众~可与深谋 ~魁摧之可久兮 ~侵辱之可为《哀》 孰shú❶谁。《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王逸注:“屈原外困群佞,内被姊詈,知世莫识,言己之心志所执,不可户说人告,谁当察我中情之善否也?”《山鬼》:“岁既晏兮孰华予。”王逸注:“孰,谁也。” ❷表选择疑问,哪个。《卜居》:“此孰吉孰凶?” ❸ 怎么。《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王逸注:“言郢城两东门,非先王所作邪?何可使逋废而无路?” ❹ 同“熟”。指酒酿成后酒味香醇。《大招》:“四酎并孰。”胡文英《屈骚指掌》:“孰同熟。”汤炳正今注:“孰,同‘熟’字。酿酒久而味美,故言‘并孰’。” 孰shú❶什么:奇矣哉,生于~地,来自何方。(五·102) ❷谁:~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三七·836)~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七八·1958) 孰誰也。《禮記·檀弓下》: “夫明王不興,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將死矣。” 鄭玄注: “孰,誰也。” 《論語·八佾》: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 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 鄭玄注: “孰,誰也。” (卜天壽抄本殘卷《論語》 鄭注) 孰shú〖形容词〗 用同“熟”。仔细(1)。《邹忌讽齐王纳谏》: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
孰shú〖代词〗 表示询问。作宾语时,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前。 一、询问所代的人。可译为“谁”(24)。《春王正月》:王者孰谓? 谓文王也。——王是说谁呢?是说文王啊。《邹忌讽齐王纳谏》:吾与徐公孰美? ——我和徐公谁漂亮?《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一切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 二、询问所代的事物。可译为“哪一……”(5)。《卜居》:此孰吉孰凶? ——这些,哪一个吉祥,哪一个凶险? 《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后代的人如果想听听仁义道德的学说,该听从哪一家的说法呢?《柳子厚墓志铭》: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哪一种合算,那一种失算,必定有能分清它的。 孰shú❶ “熟”的古字。❶ 煮熟。《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胹ér:燉。熊蹯fán:熊掌。)《后汉书·方术列传》:“既而爨~。”(爨cuàn:炊,做饭。) ❷ 植物果实成熟。《荀子·富国》:“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 ❸ 深入,仔细,周密。《荀子·议兵》:“凡虑事欲~。”《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 ❷ 疑问代词。❶ 指人,谁,哪一个。《邹忌讽齐王纳谏》:“吾与徐公~美。”柳宗元《捕蛇者说》:“~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❷ 指物,什么,哪一种。《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不可忍也?”《庄暴见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乐?” 孰*shuCAEB 〈文〉❶疑问代词。1.谁,哪个:~谓不知?/我与城北徐公~美?2.何,什么:是可忍,~不可忍? ❷与“熟”同(见《说文解字》)。 ❸姓。 表示问 表示问否(知~;可~) 表示问人:谁(~人;阿~) 孰 表示问原因、目的等:何(何以;何为;何用;如何;若何) 干么 干吗干啥 底作 缘底 谁家 胡为 可谓 干什么 为什么 做什么 表示问原因:何居 何故 为何 何乃 奈何 表示问程度:多(多么) 何其 胡其 奚其 表示问数量:几(~人;~个) 多少 表示问性质、状态等:咋(~的) 争(~奈) 哪样 为何 什么(为什么)奈何 若何 如何 何似 何以 奚如 若为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为什么老天不怜悯保佑:胡天不吊 表示问方式:咋(~办) 若何 孰何 奈何 如何 怎么办 表示问时间:曷(~归) 几时 何时 何当 早晚 多咱 多怎 多昝 多会儿 什么时候 问哪一天:哪天 何日 阿越 早晚 表示问过去或将来的时间:哪会儿 表示疑问:何(~如) 恶 侯(~不) 安 岂 问哪来的:朅来 ☚ 问处所 发问 ☛
指代人 指代人之 指代人或物:的(老~;新~) 表示有此属性的或做此动作的人或物:者(耕~;逝~) 指不知的人:谁(谁人;谁当;谁何) 孰(孰何) 某(王~) 或(~存~亡) 若个 若而 什么人 何许人(~也) 泛指某人或某些人:张三李四 李四张三 未指明或特别提到的人:某某 要求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中确指某一个人:哪位 指任何人:谁(~都知道) 你(~一言) 泛指任何人或一般人:张王李赵 指那人或对方:彼人 指示比较近的事物或人:这个 意中所指的人:伊人 指较远的人:那(那个) 敬称所指的若干人:诸位 诸君 列位 各位 众位 二三子 二三君子 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该 其余的人:余子(目无~) 余人 另外的人:外人 别人 他人 ☚ 人 对象 ☛ 〖孰〗 粵 suk6〔淑〕普 shú ❶ 疑問代詞,哪個,哪樣。韓非《韓非子.定法》:「申不害、公孫鞅,此二家之言〜急於國?」韓愈《師說》:「人非生而知之者,〜能無惑?」 ❷ 疑問代詞,誰。韓愈《師說》:「人非生而知之者,〜能無惑?」 ❸ 多與「與」組成詞語「〜與」,指「哪一個」,用於比較。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公之視廉將軍〜與秦王?」 ❹ 通「熟」,煮熟,與「生」相對。范曄《後漢書.方術列傳下》:「既而爨 〜 ,屋無損異。」(爨【粵cyun3〔寸〕普 cuàn】:以火煮食。) ❺ 通「熟」,成熟。荀況《荀子.富國》:「寒暑和節,而五穀以時〜。」 ❻ 副詞,通「熟」,仔細。《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唯大王與羣臣〜計議之。」
孰shú❶哪个。如:孰胜孰负。 ❷谁。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❸什么。如:是可忍,孰不可忍。 孰 孰shu代词,用来询问,可问人,也可问事物,可作主语、兼语、宾语,偶或可作名词修饰语,常用于抉择询问,相当于“谁”“什么”“哪一个”“什么样的”。如:❶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孰”句:〔梁襄王〕突然问:“天下从哪里获得太平?”我回答说:“从统一。”“谁能统一天下?”回答说:“不嗜杀成性的人能统一天下。”) ❷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庄子·马蹄》“孰”句:一块完整的玉石一点不损毁,什么用来做成珪(gui)璋这些玉器呢?) ❸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汉书·司马迁传》“谁”句:俗谚说:“为谁干这些?让谁听这些?”) ❹孰继?继子般也。(《公羊传·闵公元年》“孰”句:继承谁?继承子般。) ❺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荀子·非相》“孰”句:圣明的古代君王上百个,在他们之中我效法哪一个呢?) ❻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此而归尔。(《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孰”句:你离开我而回去,我跟谁呆在这里?我也跟随你回去吧。) ❼孰臣而敢杀其君乎? (《说苑·君道》“孰”句:什么样的臣子敢于杀害他的国君呢?) ☚ 殊 属 ☛ 孰shú [书] ❶ (谁) who: ~ 能当之? Who is worthy of (such responsibility)? 人非圣贤, ~ 能无过? Not everybody is a sage. Who can be entirely free from error? ❷ (哪个) which: ~ 胜 ~ 负 ? Who wins and who loses? ❸ (什么) what: 是可忍, ~ 不可忍? If this can be tolerated, what cannot? ◆孰是孰非 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 Which is right and which is wrong? 孰孰,甲骨文作 ,金文作 ,小篆作 。 从亯从丮(jǐ)。“亯” 即後世之 “享”,本爲宗廟之象,祭享之所。“丮”象人伸手做事。“孰”从亯从丮,構形意義是向先祖進獻祭品,本義是進獻 。《論語·鄉黨》: “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因進獻熟食或成熟穀物,故而用作熟食或成熟之 “熟”,後世增 “火”作意符,而用 “孰” 作疑問代詞。又由熟食或成熟之 “熟” 引申爲熟悉之 “熟”。蓋 “熟” 即不生,也可以理解成不生疏,故轉相引申,此中關係可以意會而實難言述,也是漢語、漢字的微妙之處。或説从亯,丮聲。謝明文認爲,“丮” 有 “夙” 音,“孰” 可能即 “門塾” 之 “塾” 的初文。卜辭 “門孰” 當讀 “門塾”,古代宫門外兩側的房屋曰塾。銘文或讀 “熟”,含成熟、審慎、周密之義。 古籍多借用爲疑問代詞。 提示: 小篆 “孰”左側所从之 “𦎫”(chún)實爲 “亯” 之變,季旭昇説它是由隸楷逆向 “篆化” 産生的錯誤字形。今體以形體相近而較爲簡單的 “享”字代之。同樣,小篆 “郭”字左側所从之 “𩫏” 實爲 “郭” 的初文, 今體以形體相近而較爲簡單的 “享” 字代之。由此看出今體字構形的從簡趨向,今體相同的構形部件,其來源可能不同,所以要追溯古形,弄清真相。 楚簡以“䈞”“竺”表示“孰”的意義,寫作  。秦簡牘文作 , 古隸典型,“丮”形多訛作 “凡”形, 至東漢則又訛作 “丸” 形。 孰shú会意字,左边的“享”,本有烹饪的意思,右边的“丸”是“丮”的变形,意思是用手拿着。本义为将食物炖熟能吃,是“熟”之本字,后被假借作文言虚词,另造一“熟”。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shú 熟(熟悉) 塾(私塾) 180.趣談“孰”字孰,在奴隸社會,女奴向主子進獻熟食是三餐的事,甲骨文 就是女奴進熟食的畫面,“孰”應當是“熟”本字,因聲借爲疑問代詞“孰知”“孰不知”。加“火”成“熟”,各得其所。
孰 甲骨文; 金文; 篆shú[享(上供,祭獻,意符) + 丮(jǐ 握持,這裏指奴隸,意符)→孰(《説文》:“孰,食餁也。從丮、享。”孰,初文像烹飪的女奴把煮好的食物獻給主子,擬爲“熟”本字。借爲疑問代詞“誰”“什麼”〈孰前孰後,孰能孰不能〉。)] 《禮記·曲禮上》:“獻孰食者操醬齊。”(醬齊,指醬類食品和醬醋拌的小菜。) 《論語·八佾》:“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連這種喪心害理的事他都能忍心做得出來,還有什麼事不忍心做得出來呢?) [唐] 杜甫 《垂老别》:“老妻卧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别,且復傷其寒。” *孰shú11画 亠部 〈书〉 (1) 谁:~为好学? (2) 哪个(表示选择):~胜~负? (3) 什么:是可忍,~不可忍? 孰 (shú)食飪也。从丮,𦎫聲。後專以此爲誰孰字,乃加火作“熟”以别之。 【按】飪,音rèn,煮熟。 孰 ☚ 鳥 逐 ☛ 00000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