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孫孫(孙)Sūn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几遍全国各地。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蒙、回、藏、鲜、苗、水、彝、景颇、土家、哈尼、塔塔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或系出姬姓。郑樵注云: “姬姓。卫武公之后也。武公和生公子惠孙;惠孙生耳,为卫上卿,食邑于戚,生武仲,亦曰孙仲,以王父字为氏。”
❷郑樵又注: “楚令尹孙叔敖之后也。”此乃复姓孙叔氏之省。一说姓孙名叔敖。
❸或系出妫姓。郑樵又注: “齐陈敬仲四世孙。孙桓子无宇 (按: 无宇,浙江书局本 《通志·氏族略》 作‘无字’,误,据史径改。又,《九通分类总纂·氏族类》 於 ‘孙氏’ 条 ‘错简’ 尤甚,其於 ‘……以王父字为氏。’ 后则作: ‘敖之后也。又有孙氏妫姓,齐陈敬仲四世孙孙桓子无,又有孙氏芈姓。楚令尹孙叔字之后也。’ 错简显见) 之后也。”或言: “桓子之子书,戍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 非也。以字为氏,何用赐为?此当是桓子祖父字也。桓子曾孙武,以齐之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武之子明食邑于富春,自是世为富春人。
❹或系出子姓。《姓氏考略》据《汉孙根碑》 注云: “其先出自殷比干。则又别一支派。”
❺或为荀姓所改。《姓氏考略》据 《汉书·注》注云: “荀卿避汉宣帝讳改孙氏。” (按: 汉宣帝名询,与 “询”、“荀” 同音,故改荀姓为 “孙”。)
❻或为夏侯氏所改。《姓氏考略》据《汉书》 注云: “夏侯婴为滕令奉车,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又为孙氏。” (按: 《中国姓氏大全》称: “汉代夏侯婴的曾孙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夏侯氏后人又为孙氏。”
❼朝鲜族之孙姓,渊源颇长,在新罗第三代王朴儒理尼师今九年春,“改六部之名,乃赐姓,……大树部为渐梁部,姓孙。” 见 《中国人的姓名·朝鲜族》。又,清代高丽族之孙姓,世居望京地方。《清通志·氏族略》 有载。
❽或为满族姓所改,清代满族之孙佳氏改为单姓孙。见 《满族姓氏录》。
❾景颇族之孙姓,多分布于今云南之梁河。由“喇松” 氏所改。见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未详其他。
春秋时吴有孙武; 战国时齐有孙膑; 三国时吴有孙坚、孙权; 唐代有孙思邈; 清代有孙星衍。

孫sūn

❶兒子的兒子。揚雄《蜀都賦》:“若夫慈孫孝子,宗厥祖禰。”趙壹《窮鳥賦》:“且公且侯,子子孫孫。”
❷植物的再生或滋生者。見“孫枝”。
❸姓。見“孫武”。
❹通“猻”,即猢猻,猴子。王延壽《王孫賦》:“有王孫之狡獸,形陋觀而醜儀。”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子之子曰孙。”《诗·鲁颂·有駜》:“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
1.通“遜”(愻) xun
〔例一〕 《论语·述而》:“奢则不孙,俭则固。”疏:“孙,顺也。”不孙,不谦逊。孙通“逊”。
〔例二〕 《礼记·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注:“孙,犹恭顺也。”孙通“逊”,恭顺。按:谦逊字《说文》作“愻”,云:“愻,顺也。”段注云:“凡愻顺字从心,凡逊遁字从辵,今人‘逊’专行而‘愻’废矣。”
孙,心母、文部;逊,心母、文部。心母双声,文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逊” xun
〔例一〕 《春秋·庄公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注: “内讳奔,谓之孙;犹孙让而去。”《释文》:“孙,本作逊。”孙于齐,出奔到齐国。孙通“逊”,出奔。
〔例二〕 《春秋·闵公二年》:“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释文》:“孙音逊。”孙于邾,出奔到邾。按《说文》:“逊,遁也。”引申为出奔。后专为谦逊字。
孙,心母、文部;逊,心母、文部。心母双声,文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孤
  • 下一篇:孰

“孙”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孙”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
ㄙㄨㄣsūn2345侄儿。客话。广东河源。清乾隆十一年《河源县志》:「呼侄为~。」闽语。福建厦门〖〗、福州〖〗、福安〖〗、古田〖〗、闽侯洋里〖〗、福清〖〗。广东潮州〖〗、揭阳。故意欺侮人。中原官话。山东郯城〖〗。谁都~他。因无能而受欺。中原官话。山东郯城〖〗。就咱~。无能。胶辽官话。山东临胊:这人刚~。小心眼。冀鲁官话。山东寿光〖〗。他真~,罚他钱他就交上了。

孫孙

见〔王孫〕

❶遁也。《詩經·豳風·狼跋》: “公孫碩膚,赤舄几几。” 鄭玄箋: “孫,讀當如公孫於齊之孫。孫之言孫,遁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孫,毛如字,鄭音遜。”
❷順也。《詩經·大雅·文王有聲》: “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鄭玄箋: “孫,順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孫,王申毛如字,鄭音遜。” 《周禮·冬官·輈人》:“凡揉輈欲其孫而無孤深。” 鄭玄注: “孫,順理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孫,音遜,注同。” 《周禮·冬官·匠人》: “凡溝逆地阞,謂之不行,水屬不理孫,謂之不行。” 鄭玄注: “孫,順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孫音遜,注同。”《儀禮·聘禮》: “辭無常,孫而説。”鄭玄注: “孫,順也。” 《禮記·内則》: “孫友視志。”鄭玄注:“孫,順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孫,音遜,注同。” 《禮記·學記》: “不陵節而施之謂孫。” 鄭玄注: “孫,順也。”《禮記·緇衣》: “恭以涖之,則民有孫心。” 鄭玄注:“孫,順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孫,音遜,注同。” 《春秋傳服氏注五》: “公曰不孫。” 注: “孫,順。”(《鄭氏佚書》)
❸猶“恭順”也。《禮記·學記》: “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鄭玄注:“孫,猶恭順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孫,音遜,注及下皆同。”

孫sun

8C4F
“孙”的繁体。

孫sūn

S240
“孙”的繁体。

〖孫〗 粵 syun1〔酸〕普 sūn

❶ 孫子,兒子的兒子。許慎《說文解字》:「子之子曰〜。」韓非《韓非子.五蠹》:「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大父:祖父。)李密《陳情表》:「母〜二人,更相為命。」(母:指祖母。)
❷ 泛指後代。蘇洵《六國論》:「子〜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❸ 通「遜」,謙遜,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遜」。《論語.衞靈公》:「禮以行之,〜以出之,信以成之。」
❹ 通「順」,順序。《禮記.學記》:「雜施而不〜,則壞亂而不修。」(如果教學雜亂無章而不能做到循序漸進,則教學會陷入混亂而學習沒有成效。)

孫,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从子从幺 (yāo)會意,“幺” 象束絲,又同 “糸”(mì),其實就是甲骨文 “絲” 的簡體,表意相同。“孫” 的構形是説 “孫”是子的延續者,文獻一般指子之子。劉釗認爲當是从子从糸會意,“糸”兼聲符。金文及其後古文所从之 “子” 與 “糸” 多相連接,故小篆从子从系,形雖小訛而於義無礙。卜辭疑用作地名。銘文或用本義,或用作氏族名。銘文 “孫子”猶言 “子孫”。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188.趣談“孫”字

孫,古代戰爭中,戰敗一方整族被俘,爲了防止小孩子逃跑,用繩子把他們扣起來,實際上是“遜”本字,古代,人很寶貴,特别是小孩子,留下來撫養,當成兒子的兒子。


孫孙,甲骨文;金文; 篆sūn

[子(年輕人,意符)+ 系(繩索,意符) →孫(《説文》:“孫,子之子曰孫。從糸子。糸續也。”孫,古代戰爭中用繩索縛住的少年俘虜。小孩表現得比較溫遜也易逃跑。古人借聲用爲子孫。即兒子的兒子,以及孫子以後的各代,如:曾孫,玄孫,二十世孫。姓。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名文,字逸仙。他主張:“必須喚起民衆,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舊時科學不發達,幼兒的成活率低,死亡率高。因此,認爲“多子多孫”是福氣。)]
《詩經·周南·螽斯》:“宜爾子孫,振振兮。”(你的衆子孫啊,多呀多得很。)
[清] 曹雪芹《红楼夢》(第二回):“只眼前現有二子一孫。”

孫()


甲骨文合集10554,殷
……多子……孫……田。
按: 从子从糸。會子孫相繼之意。

甲骨文合集31217,殷
卜……孫……受又。

懷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434,殷
……孫……

乃孫罍,殷周金文集成9823,殷
乃孫乍(作)且(祖)甲𥃇(罍)。

乃孫作祖己鼎,殷周金文集成2431,殷或西周早期
乃孫乍(作)且(祖)己宗寶。

敔簋,殷周金文集成3827,西周早期
(𩞑)氒孫子。

寧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021,西周早期
世孫子寶。

小臣宅簋,殷周金文集成4201,西周早期
子子孫孫永寶。

大鼎,殷周金文集成2807,西周中期
大𠀠(其)子子孫孫邁(萬)年永寶用。

晉人簋,殷周金文集成3771,西周中期
𠀠(其)孫子永寶。

友簋,殷周金文集成4194,西周中期
(友)眔氒子子孫永匋(寶)。

格伯簋,殷周金文集成4263,西周中期
𠀠(其)邁(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

縣妃簋,殷周金文集成4269,西周中期
孫孫子子母(毋)敢朢(忘)白(伯)休。

楚公𧱌鐘, 殷周金文集成42,西周中期或晚期
孫孫子子𠀠(其)永(寶)。

巤季鼎, 殷周金文集成2585, 西周晚期
子子孫𠀠(其)(眉)(壽)萬年永用亯(享)。

無㠱簋蓋, 殷周金文集成4228,西周晚期
無㠱𠀠(其)萬年子孫永寶用。

旅虎簠,殷周金文集成4540,春秋早期
子子孫永寶用。

邾討鼎,殷周金文集成2426,春秋早期
鼄(邾)討爲𠀠(其)鼎, 子子(孫)(孫)永(寶)用。
按: 从中(艸)从子,會子孫如草繁衍之意。

王子午鼎,殷周金文集成2811,春秋中期或晚期
子孫是制。

中山王方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子之子,孫之孫。

包山楚簡·文書44,戰國
秀不孫。

郭店楚墓竹簡·魯穆公問子思2,戰國
成孫弋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從政(乙篇)4,戰國
(誨)而共(恭)孫(遜), (教)之(勸)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25,戰國
公孫公子。

古璽彙編3911,戰國
公孫牱。

古璽彙編1554,戰國
孫典。

古璽彙編1537,戰國
孫浩。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21,戰國至秦
故某慮贅壻某叟之乃(仍)孫。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公孫鞅之欺魏卬也,公孫鞅之罪也。

居延新簡EPT44.3,西漢
長孫建。

漢印文字徵
孫子夫。

漢印文字徵
公孫慶印。

孫大壽碑額,東漢
孫大壽碑。

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
孔子子孫。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東萊府君之孫。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孫府君到,欽若嘉業。

蕩陰令張遷碑陽,東漢
干禄無彊(疆),子子孫孫。

正始石經《春秋》殘石,三國魏
公孫敖會晉侯於戚。

奚智墓誌,北魏
君故大人大莫弗烏洛頭之曾孫。

元敷墓誌,北魏
樂安宣王之孫。
按: 从系。

元譿墓誌,北魏
顯祖獻文皇帝之孫。

元文墓誌,北魏
獻文皇帝之曾孫。

劉雄等四百人造像記,北魏
公孫雙周。

鄭逢墓誌,唐
美茂名孫。

暴賢墓誌,唐
子孫遂居潞部。

袁從章墓誌,後晉
在私府君娶孫氏中饋母儀。
《説文》: “孫,子之子曰孫。从子从系。系,續也。”
古文字从子从糸,會子孫相繼之意。金文或从中(艸)从子,會子孫如草繁衍之意。

☚ 系   緜 ☛

(sūn)

孫繼其子也。系,繼也。
【按】《説文》:“子之子曰孫。”

*孫swən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子之子曰孫。从系、子。系,續也。(十二篇下)
子所連續傳下之末裔,如絲線之持繼長遠。或以為表現出殯牽紼者為孫輩,但執紼者非皆親戚或孫輩。

☚ 鬼   圂 ☛
000012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