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套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套数

套数

散曲之一种。又称“套曲”、“散套”。由多种互相联贯的曲调所组成,因有首有尾,独立成套,故名。其特点为:必须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如宫调互异,必须管色相同;全套无论长短,必须首尾一韵。套数因所用曲调有南北之别,又分为南曲散套、北曲散套、南北合套等。

☚ 带过曲   重头 ☛
套数

套数

也叫“套曲”。剧曲和散曲中,由多种曲调前后联缀,有首有尾,成为一套的,名为套数。散曲中的套数,又称“散套”。因此剧曲中的套数,也可以称为“剧套”。套数的体制有以下主要特征:一、必须有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如宫调虽异,但管色相同者也可互借入套,叫做借宫。二、全套无论长短,必须首尾一韵,不可换韵。三、一般说来每套末应有尾声,故元燕南芝庵《唱论》云:“有尾声名套数。”南曲各宫调均有〔尾声〕,北曲各宫调中的〔尾〕、〔隔尾〕、〔尾声〕、〔煞〕、〔随煞〕,都可以用作尾声。但在某些情况下尾声也可以不用。
并非所有的曲调都可以不加区别地用于套数,这里面还有不同的情况。以北曲为例,有小令、套数均可使用者,如正宫的〔叨叨令〕、〔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仙吕的〔寄生草〕、〔游四门〕、〔后庭花〕、〔醉扶归〕等;有剧套、散套均可使用者,如正宫的〔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呆骨朵〕,仙吕的〔赏花时〕、〔八声甘州〕、〔点绛唇〕、〔混江龙〕等;有剧套专用者,如正宫的〔蛮姑儿〕、〔穷河西〕,仙吕的〔端正好〕、〔三犯后庭花〕、〔玉花秋〕等;有散套专用者,如正宫的〔菩萨蛮〕、〔月照庭〕,仙吕的〔大安乐〕、〔绿窗愁〕、〔祆神急〕、〔六幺令〕等;还有小令专用者,即不能用于套数。在可以用于套数的曲调中,可以用作套数首曲的又只占一小部分,如北曲正宫的〔端正好〕、仙吕的〔点绛唇〕、南吕的〔一枝花〕、中吕的〔粉蝶儿〕等。套数中的曲调可以有衬字,有的还可以有增句,必要时还可以连续使用,连用时,北曲称为〔幺篇〕,南曲称为〔前腔〕。
套数视内容需要,可长可短,长的可达三、四十曲,短的可以只用三曲,但其曲调排列次序大致有规律可寻,如北曲〔仙吕 ·点绛唇〕套曲,以“〔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鹊踏枝〕—〔寄生草〕—〔赚煞〕”的格式为常用。有些曲调还常相互搭配,在套数中循环使用,如北曲正宫中的〔滚绣球〕、〔倘秀才〕,仙吕中的〔金盏儿〕、〔醉中天〕,商调中的〔金菊香〕、〔醋葫芦〕等。
套数是吸收宋大曲、转踏、诸宫调等联套方法,在宋元时代正式形成的一种曲的严整格式。开始南套、北套互不相关,至元代后期始出现南北合套的形式。元钟嗣成《录鬼簿》云:“以南北调合腔,自和甫始,如《潇湘八景》、《欢喜冤家》等曲,极为工巧。”沈和(和甫)的《潇湘八景》套数,采取〔仙吕 ·赏花时〕(北)—〔排歌〕(南)—〔那吒令〕(北)—〔排歌〕(南)—〔鹊踏枝〕(北)—〔桂枝香〕(南)—〔寄生草〕(北)—〔乐安神〕(南)—〔六幺序〕(北)—〔尾声〕(南)的联套形式,是典型的南北合套。剧曲中的南北合套,始见于南戏《小孙屠》(《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其后北套、南套、南北合套并行不悖。
套数由于篇幅伸缩如意,因此既可以用来抒情,也可以用来叙事,由此也带来套数在创作上的一些特殊要求。明王骥德指出:套数“有起有止,有开有阖。须先定下间架,立下主意,排下曲调,然后遣句,然后成章。切忌凑插,切忌将就。务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又如鲛人之锦,不著一丝纰颣。意新语俊,字响调圆,增减一调不得,颠倒一调不得,有规有矩,有色有声,众美具矣”(《曲律·论套数》)。

☚ 花部 雅部   小令 ☛

套数

套数

见“套曲”。

☚ 套曲   只曲 ☛
套数

套数

古代术语。即套路。明戚继光《纪效新书·或问篇》:“今日阅者,看武艺,要因旋左右,满片花草, 图营阵, 但要周旋华彩, 视为戏局套数。”

☚ 套子武艺   虚串 ☛

套数tào shù

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也称“套曲”。比喻成系统的技巧、格式或手法。清·黄宗羲《七怪》:“有所谓神童者,写字作诗,周旋应对于达官之前……仆从数人为之磨墨伸纸,套数闲熟,累月而致千金。”

套数

套数

散曲或剧曲中用多种曲牌相联贯,合成一套,称为套数。又称“联套”、“散套”、“套曲”。初见于元·燕南芝庵《唱论》:“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本指北曲,但后人相袭沿用,把南曲的套曲也称为套数。
套数比小令体制大,结构复杂。它吸收宋大曲、诸宫调联套的方法,取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若干曲牌联合成套,各套曲牌的联缀都有一定的顺序,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用 〔煞调〕、〔尾声〕结束,中间缀以若干支曲牌。南曲把这中间部分称为“过曲”,北曲虽无此名,但有其实。过曲部分的某些曲牌可以连续使用,连用时,北曲称为 〔幺篇〕,南曲称为 〔前腔〕。凡是散曲中的联套,不带科白,要求全套一韵到底,剧曲中则可有变化。一套之中,各曲排列的前后顺序亦有定格,如北曲 〔仙吕宫·点绛唇〕 套曲,常用的格式是“ 〔点绛唇〕 —〔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哪吒令〕—〔鹊踏枝〕—〔寄生草〕—〔赚煞〕”,大抵慢曲在前,急曲在后。套数可长可短,长套可多达三四十曲,短套仅用三曲,视情节内容需要而定。套数的第一曲,常作引子使用,通常为散板曲调。北曲中各宫调的套数均有一固定曲牌作引子,例如中吕宫引子必为 〔粉蝶儿〕,仙吕宫引子必为 〔点绛唇〕。套数的名称亦以第一曲及所属宫调命名,如 〔正宫·端正好〕 套,〔双调·新水令〕套。

☚ 散曲   联套 ☛
套数

套数

也叫“散套”“套曲”“联套”。是北曲中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词按一定顺序组成的一首篇幅较长的诗歌。如睢(suī)景臣的《般涉哨遍·高祖还乡》套数,即用般涉调(元曲所用宫调之一),“哨遍”为曲调名(即曲牌)。这个套数第一支曲调即“哨遍”,以下为“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尾”各支曲子。般涉调所属曲调少,为了组成一个套数,常用“煞”。“煞”是套数里煞尾的曲调,但为了充分表达曲意,可以增加“煞”数。如这里即从“五煞”到“一煞”。这里的“煞”曲是般涉调用的,句式和格律与正宫、南吕、双调等的“煞”曲不同。全套一韵到底,每套一般都有“尾”,表示套数结束。王骥德《曲律·论套数第二十四》说:“套数之曲,元人谓之‘乐府’,与古之辞赋今之时义,同一机轴。”参见“尾声”条。

☚ 散曲   散套 ☛
各种程度的手段

各种程度的手段

经常使用的手段:惯技
曾经用过的手段:故技
善攫取的手段:犬牙鹰爪
成系统的手法:套数
重要的手段:要具
强有力的手段:铁腕
 最强有力的手段:王牌
猛烈的手段:厉害(拿点~)
一般人想像不到的手段、计策:绝招 切手 死手
强迫性的手段:黄手
巧妙的手法:花招
神奇的手段:魔术
低下的手段:末着

☚ 各种手段   不好的手段 ☛

技巧

技巧

技(技工) 巧(~同造化) 艺道手腕 手段
格式、技巧:套数
才艺技巧:才巧
智慧技巧:知巧 智巧
表演的技巧:演技
应付裕如的技能﹑技巧:余巧
技法圆熟流利:圆润
表现或表达的技巧很高:曲尽人情 曲畅其情 曲尽其情
手法十分高明:神乎其技
无技巧:不会
(工艺、文艺、体育等方面精巧的技能:技巧)

另见:手艺 手段

☚ 各种技能   技术 ☛

套数

又称“套曲”。剧曲或散曲(小令除外)中,用多种曲调组成一套时的名称。一般须有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宫调虽异但管色相同者,也可互借入套。全套无论长短,必须首尾一韵。散曲中的套数或套曲,又称“散套”。

套数tao shu

❶cycle of songs in traditional opera
❷A series of skills and tricks in Wushu
❸conventional remark

套数数(shù)

〈名〉(1)戏曲或散曲中用多种曲调互相联贯、有首有尾并成为一套的曲子。也称套曲、散套。
《金》六一: 月娘见他年小,生的好模样儿,问他~,倒会不多;若题诸般小曲儿,《山坡羊》《锁南枝》兼数落,倒记的有十来个。又七五: 你会晓的甚么好成样的~唱,左右是那几句东沟篱、西沟坝、油嘴狗舌、不上纸笔的那胡歌野调!
(2) 程式化的成套的礼仪、惯例。
《醒》七八: 送行致赆,这些~不必细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