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分析chanliang fenxiyield analysis根据农作物产 量构成因子及其影响因子测定的资料进行的产量估算。产量分析资料用于研究天气、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系,以全面地进行农业气象条件鉴定,建立农业气象模式,编制产量预报,鉴定各种农业气象对比试验的效应等。分析项目主要包括产量构成因子、影响构成产量因子、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和经济系数(附表6)等。专题研究中还常增加某些与产品质量有关的项目,如棉花的纤维长度和强度。属于产量构成因子的,禾谷类作物有每亩有效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棉花有每亩株数、霜前霜后的株铃数、株铃重和衣分;大豆有每亩株数、株荚数、株粒重和百粒重等等。属于影响构成产量因子的如禾谷类作物的无效穗数,水稻的空秕率,麦类的不孕小穗率,玉米的空秆率、秃尖率;棉花的僵烂铃率,大豆的空荚率、虫蚀粒率等等。经济产量,如禾谷类作物和大豆的每亩子粒重,棉花的霜前、霜后花的每亩子棉重,薯类的每亩薯块重等。生物学产量,即作物地上部分的全部重量;块根、块茎作物为地上部分与经济产量的总重量。经济系数,禾谷类作物为粒重占生物学产量的百分数、薯类作为薯块重占生物学产量的百分数。各项的测定方法均不同,对其特征标准的规定和掌握也不尽统一。产量分析一般在作物成熟时进行。但有的作物如棉花视成熟情况分批采摘,需逐步分析。为使产量分析结果具有代表性和适当减轻工作量,密植作物往往需要二次取样,先在观测地段上取样。样点(测区)多少根据精度要求而定(一般取4个)。样点分布可根据地段上作物生长状况差异程度选取对角线、梅花形或品字形等排列方式。取样方法用长度法或面积法,长度法即顺行连续取一定长度内的植株;面积法即取一定面积(如1平方米)的全部植株。田间取样时连根拔起,经洗净风干后,进行部分项目的测定。有些项目(如禾谷类的穗粒数、穗粒重等)再从田间样本中抽取少量的样株来进行测定分析。抽样方法是完全随机或分级随机取样。全部测定完成后,再按各项要求分别进行计算。最后求得经济产量、生物学产量和经济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