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仙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仙子 天仙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原名《万斯年》, 来自西域。因唐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遂改今名。一说本于韦庄词“刘郎此日别天仙”句。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三十四字,五仄韵,或五平韵,或两仄韵三平韵,或四仄韵。双调六十八字,上下阕各五仄韵。参见“常用词谱”类。 ☚ 诉衷情 风流子 ☛ 天仙子 天仙子又一体 ☚ 诉衷情 江城子 ☛ 天仙子 天仙子唐教坊曲,用作词调。见敦煌写卷《云谣集杂曲子》录无名氏词及《花间集》录韦庄、皇甫松等人词。《词谱》卷二谓调名得自五代皇甫松词中“懊恼天仙应有以”句。实则早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教坊已有此曲名,且今所传唐五代《天仙子》词,多咏调名本旨,乃因声度辞,缘题而赋,与《女冠子》、《河渎神》相类,并非取皇甫松词句而立名。又,《词谱》于调下注据《乐府杂录·龟兹部》所云,本名《万斯年》。任二北《教坊记笺订》非之。参见《万斯年》条。该调词格分单调与双调两类,《词律》卷二、《词谱》卷二列之。单调三十四字,六句五仄韵或五平韵,或四仄韵,或两仄韵三平韵,《金奁集》载韦庄词注入林钟商(夷则商);双调六十八字,上、下片各六句五仄韵,即单调六句五仄韵体之复叠。宋张先《张子野词》一注中吕调(夹钟羽),一注仙吕调(夷则羽)。 ☚ 天门谣 天宁乐 ☛ 《天仙子》《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①,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②,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③,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④,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 ①嘉禾:宋代郡名,今浙江嘉兴市。小倅(cui脆):小官。倅,副职。②水调:曲调名,相传为隋炀帝杨广所制。唐、宋时这个曲调很流行。③流景:逝去的光阴。景,日光。④并禽:成对的鸟,这里指鸳鸯。 【词大意】 词人一边听歌,一边饮酒。午睡都已醒了,然而愁却未醒。春光匆匆归去不知何时再回?自己面对着镜子,感叹似水年华。回首往事,老大无成。瞻望今后,更不堪设想。傍晚在池畔徘徊,看见沙岸上鸳鸯并栖,暮色一片朦胧。明月冲破云层,花在月光下摆弄它的身影。外边风狂夜深,人要休息了,所以用重重帘幕严严密密地遮住灯光。大风过后,明日所见的,大概只有满园落花而已。 【赏析】 这首词作于仁宗庆历元年,此时作者在嘉禾任判官,时年52岁。作者感慨老大无成,故写此词抒发临暮伤春之情。 首句描绘出词人把酒凝神静听歌曲的神态。它暗示了乐曲的优美动听,引人入胜。然而这优美的音乐并未使词人欢乐,反而增添了他的忧愁。次句“午醉醒来愁未醒”,点明作者的愁不是淡淡的,而是深沉、执著的。正像李白所写的那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者为什么有这样深沉、执著的愁呢?下面四句说明了原因。“送春春去几时回”这一设问句,表达了词人伤春的感情。“临晚镜,伤流景”引杜牧:“自伤临晚镜,谁与惜流年”的诗意。词人面对着镜子,看到自己“发雪争出,朱颜早凋”,年近花甲,但在仕途上只不过是一个小倅而已。思前想后,这一切怎不令作者“空记省”?“记”是思念,回顾的意思,此指“往事”而言。“省”是省悟、知晓的意思,这里指“后期”而言。“空”是白白的意思,即指“记”又指“省”,意思是往事不堪回首,思念回顾也无益;后事不堪设想,省悟知晓也无用,正因为如此,才使作者愁得这样执著、深沉。这“空记省”与“愁未醒”相呼应,写出了愁的原因与愁的程度。 词的上片,写词人愁闷无聊,由日及暮;词的下片,则由暮及夜,通过景物描写,继续抒发愁怀。 “沙上”句,写傍晚鸳鸯双栖的画面,引起作者无限惆怅。“并禽”,反衬自己块然独处,渲染了孤寂、愁闷的情怀。“暝”字点明是黄昏时分,景与情相生。“云破”句是词中名句。“云破月”是倒装句,是明月冲破云层;“花弄影”勾画出月下花影摇曳的神韵。“破”、“弄”两个动词下得极准确生动。天上月移云飞;地上花影摇曳,这都暗示了有风,为下文的“遮灯”、“满径”埋下伏笔。这两个动词,将云、月、花都人格化了,使景物由静而动,富有了生命感。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重重”四句,写作者由室外转入室内的情形。“遮灯”是诗人进屋后的动作。他为什么用重重帘幕严严密密地遮住灯呢?“风不定,人初静”是用补叙的方法,交待了原因:由于外面风狂夜深,他将要休息了。“初静”,点明欲睡未睡,正这时忽然想到“明日落红应满径”,这是由狂风而推想的,仍回应上文的“送春”,说今晚还可看到“花弄影”,大风之后,明日所见的,只有满径落花,这岂不更令人有迟暮之感,更加伤心了吗? 这首词,作者感慨年老位卑,老大无成。“愁”字贯穿全词,这种愁情与暮春之景交融着,含蓄而深沉。 作者填词致力于工巧,尤善写“影”,通过“影”含蓄地写出一种朦胧的美。据《古今诗话》载:“客谓子野曰:人称君为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张曰:何不目为张三影,余生平之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为得意之句。”《高斋诗话》云:“子野有诗云:‘浮萍断处见山影’,‘云破月来花弄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世谓张三影。”看来张子野真好弄“影”字。 天仙子仙,登绮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青历历。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了晚唐、五代词风大体一致的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后世称之为“花间词人”、“花问派”。花间词大多浓艳软媚、婉约含蓄。《天仙子》是《花间集》中收录的皇甫松的十二首词之一 。 这首词抒写情人离别时的悲苦情景。词的头两句写离别的背景:时间是秋天的傍晚,地点在江边。“晴野鹭鸶飞一只”,这里的“一只”固然是词格律上的需要,安排在句末;但更主要的是为了突出这两个字,以强调鹭鸶鸟之非成双成对。词人通过晴朗的郊野上空飞着一只孤单的鹭鸶(白鹭)这个画面,来衬托一对情人的离别,为全词定下基调。 接着诗人用“水花发秋江碧”这秋天江滨的美丽景色来反衬词中主人公的离情。“水葓”又叫“荭草”,秋天开红色的花。碧绿的江边开遍了鲜红的水葓花,这景色是瑰丽的,可惜它已不是那“江 花红胜火”的春色了;眼下秋风箫瑟,明媚的春光已连同那往日的欢爱一起消逝。此时此景。倒使这 一对情人追念欢会,离愁万种,无限留恋,无限低徊!上面头两句写秋江自然景物,下面第三、四、五句点明离别。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说,汉明帝时刘晨和阮肇两人游天台山迷了路,竞巧遇两个仙女,谈起恋爱,构成一段奇缘。半年后他们离开仙境回家,可他们的子孙已历七世。后世诗文中常以“刘郎、阮郎”等借指情郎,如李商隐《无题四首》诗中“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就是。甫松把这个典故融入《天仙子》,用以暗示词中的爱情悲剧。使词表达的内容更为丰富,使读者产生更多的联想,增加了感人的效果。“刘郎此感感感”,象刘晨终于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情人一样,词中的主人公这一天就要跟他心爱的人儿分手了。“登绮席,泪珠滴”,登上华美的别筵席,只见他的泪水象断了线的珍珠似的滴落着。词的末句,词人以景结情:“十二 晚峰青历历”。词人用 江晚峰青的景色衬托主人公的悲苦心理,渲染他们爱情的悲剧性。“十二晚峰”这不但是情中景,也是暗用典。“十二 晚峰”会使人联想到“巫山十二 峰”,如唐令狐楚纂《御览诗》中李端的《巫山高》就有“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之句。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见高唐之上云气变化无穷。宋玉 告诉襄王说那就是朝云,并说了一个故事:从前楚怀王曾游高唐。游累睡着,竟白日做梦,梦见自己同美丽的巫山之女恋爱。临走时她告诉楚怀王,早上她是云,晚上她是雨;她朝朝暮暮都在那阳台之下。皇甫松暗用这个巫山云雨故事,跟前面刘晨、阮肇离天台别二仙子事前后照应,用以暗示词中主人公那露水姻缘的爱情悲剧,使整首词富有悲剧性的诗意美。 词中写了白鹭、红花、绿水、青山,诗人用白、红、绿、青这些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个秾丽境界,反衬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离愁别恨,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抒情氛围,增强了这首词意境的感染力。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2〕 水调数声持酒听,〔3〕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4〕往事后期空记省。〔5〕沙上并禽池上暝,〔6〕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7〕 〔1〕《天仙子》词调,原是唐教坊舞曲,唐时仄韵单调,宋人改为双调,六十八字,上下片各六句五仄韵。张先(公元990~1073),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历任通判、知州、都宫郎中,晚年优游乡里。张先是北宋前期词人,因所作有三处用“影”字最得意,人称“张三影”。擅小令,亦作慢词,与柳永齐名,对宋词的艺术发展提高有推动作用。有《张子野集》,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2〕这是作者为这首词所写的“题记”(小序),写明写作时间和地点。嘉禾,今浙江嘉兴市。作者约于庆历元年任嘉禾县通判。小倅,副职。通判是为知州掌管文书的属官,所以自称“小倅”。从词中来看,作者是因为中午醉眠,没有去参加府里的宴会。明知有府宴,为什么先喝醉呢?特意写这个小序,很值得寻味:是不是有意躲避这次会宴呢? 〔3〕水调:唐朝大曲名。 〔4〕“临晚镜”二句:临晚镜,晚间照镜。伤流景,感伤流逝的年华。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 〔5〕“往事”句:回首过去往事成空,徒然留下记忆;瞻望未来,后期无定,想望也无用。省,清楚、明白。 〔6〕“沙上”句:并禽,成双的鸟。暝,暝色,日暮。句意是日暮黄昏,鸟儿不在池上飞而成双地栖在沙滩。 〔7〕落红:落花。 这首词抒写伤春和伤别。不同于痴男怨女的伤春和相思,而是抒发临老感伤逝去不复返的年华,以及与家人长期离别的孤独感。作者的词清新雅致,工巧而含蓄。下片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传诵的构思精巧的名句。七个字,有云、月、花、影四个名词,破、来、弄三个动词,写出天上的云流动,明月照耀,花儿摇动,其中又隐写风儿轻吹,才使花枝及其投影摇摆;它们又互为因果而紧密联结,云破而月出,月出而照影,组成一幅优美的动态的图画。作者以“三影”著称,除这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还有“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归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此外还有“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浮萍破处见山影”(《华州西溪诗》),表现出作者观察和艺术描写的细致,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天仙子来? 懒烧金,慵篆玉。流水落花空断续。 和凝这首《天仙子》写的是天台神女的故事,就调为题,借题发挥。据葛洪《神仙记》载:“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溪边有二女子,圻然如旧相识。乃留刘、阮止焉。居数月,而人间已隔数世。遂复入天台,迷不知其处矣。”这一人神相爱极富浪漫色彩的传说,在刘义庆的《幽明录》里则被描绘得更加具体、形象:“东汉明帝时,浙江剡县人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路,经十余日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登山噉桃,饥止体充,下山,在一大溪边遇二女子,姿质妙绝。随至其家,留半年。还乡后,邑屋改异,无复相识,子孙已历七世。”这类似于桃花源美丽动人的故事遂成为文人诗客时常吟咏的主题,仅《花间集》中便有十余首,真是各骋才思,仪态万千。 和凝的《天仙子》共两首,都是对天台神女故事的情节发挥,叙述阮郎别后仙子的不尽相思之苦。这是第二首。为了更好地把握这首词的思想脉络,我们不妨先援引第一首:“柳色披彩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这位身着金缕玉衣,轻拈红豆的仙子,回忆那温馨的瑶台会,惹一片春愁。仙子所思者,何许人也? 这首词正承此迤逦写来。 “洞口春红飞簌簌,仙子含愁眉黛绿”,以景起句,“簌簌”原指风声,此处形容落花。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花落令人愁,景中含情。面对落花,主人公在洞口徘徊、观望,望眼欲穿时便“含愁”,这正是“翠蛾双敛正含情”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反映。“眉黛绿”即将眉描为绿色,为唐五代时一种时髦打扮。 “黛”与“绿”同义。 如韦庄《谒金门》:“远山眉黛绿”,顾的《玉楼春》:“枕上两蛾攒细绿”等等,这里借指仙子是绝色佳人。 “阮郎何事不归来? ”是画龙点睛之笔,为全词的重心所在,一切情愫都由此生发而来。阮郎不归,仙子才“含愁”;伊人不在,仙子才“懒”、“慵”。阮郎为何不归? 这就给审美主体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这句既可说成是仙子的喃喃自语,也可理解为仙子的怨嗔。“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可以看成是仙子此时此刻的心理定势。鹿虔扆《女冠子》: “凤楼琪树,惆怅刘郎一去。正春深,洞里愁空结,人间信莫辱”所表达的情感与此阕异曲同工。 “懒烧金,慵篆玉”正是“阮郎何事不归来”所导致的结果。“金”指金炉,即香炉,焚香于炉,是为“烧金”。顾敻《临江仙》:“香烬暗销金鸭冷。”“篆玉”就是香作篆纹。“玉”也是香炉。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黄庭坚《画堂春》:“宝篆烟销龙凤。”“懒”、“慵”正是仙子思念情感的外化。阮郎不归,虽是仙境,一切也毫无乐趣;虽是琼浆玉液,一切也索然无味。仙子百无聊赖熬韶光。 “流水落花空断续”,以景语收束全篇。“流水落花”本无情之物也,正预示着爱情以悲剧结局。“空”是白白的意思。“断续”即时断时续,给人一种余韵不绝的感觉。我们仿佛听到仙子的悲泣之声,仿佛看到仙子绝望的神情。正所谓:“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阎选《浣溪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值得称道,起句和结句都写落花,照应得十分巧妙。“洞口春红飞簌簌”和“流水落花空断续”之间有着内在的感情过渡。前者是说春已暮,人为何不归?后者则深感永远不会与阮郎重逢了。全词情景相生,景为情设,情因景出,“落花”是其统一基调。本词造语颇新,用“簌簌”状落花,用“眉黛绿”写其顾盼多姿,用“懒”、“慵”表达其情感等等都形象逼真。无处不言情,无事不含愁,清空婉转,跌宕多姿。 天仙子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原注“时为嘉禾(秀州)小倅(通判),以病眠,不赴府会。”作者这年五十二岁。在春天即将流逝的日子,因身体不适,便未去参加同僚的聚会,躺在床上想心事。狂风之夜,他偶尔捕捉了一个清丽景色,得了短暂的安慰和莫名的感伤。词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在诗中是罕见的。令人想到王国维的妙语:“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午睡前,词人曾小饮遣闷,也曾唤家妓唱曲消遣。人在愁中须听忧伤的曲调才能排遣,而《水调》的词情较苦(王昌龄《听流人唱水调子》“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所以就听这个。为什么是“数声”呢?也许只听了个开头便不耐烦,于是就着枕儿被儿,昏昏沉沉睡去,殊不知“酒醒添得愁无限”。这愁的来因,似与时序流逝有关——“送春春去几时回”,这是喃喃自语。对于少年朋友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却触动临老者的神经。那真是少一年是一年。“临晚镜,伤流景”,便是李白说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杜牧说的“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不仅如此,作者这一日的伤春还有特定的心事渗杂其中:“往事后期空记省。”这“往事”指什么事儿?古人用“后期”一词多指错失时机(如张说《蜀道后期》),可见作者追记到的是些令人懊恼的往事,正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下片时间从长昼跳到夜晚。“沙上并禽池上瞑”这个景色,与其说是词人傍晚看到的,不如说是他想到的。“并禽”亲昵双栖,与索居卧病者形成对照。这是一个风高月黑之夜,本来没有指望看到任何好的景致。然而好风紧处,吹破云层,月光透露,花影动摇。“云破月来花弄影”,“好处在于破、弄两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沈祖棻)象黑夜般暗淡的心情,该也豁然开朗一下了吧。然而这决非愁云一扫,愁城全破。风越来越紧,“重重帘幕密遮灯,”可见烛光是摇曳不定的。在这夜深人定的时候,风声甚紧。于是词人想到,那花枝也应摇动得更加猛烈,“明日落红应满径”呢。 要之,词中写出一个暮春风夜的独到感受。那个白天,必是相当烦闷,故有不少恼人之思,到风起后,反有一破愁颜的欣喜,但感伤之意较深。词中通过富于唱叹的句式,抒发得淋漓尽兴,有对句、句中对、句中接字如“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风不定,人初静”等等,无往不复,一唱三叹。至于“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警策,在词史上为人津津乐道,更是为人广知的事实。 天仙子这首词表现了少女对异性的痴情,真切地坦露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上片写少女情窦初开对异性的憧憬。 首二句绘出一幅融融春光图,为少女踏春设下一个和谐优美的背景,景宜人,人衬景,相得益彰。虽为暮春,但燕语悠扬,充满春的音乐美。“烟蘸”句写柳舞春风,淡淡烟云,丝丝垂柳,鹅黄色的柳芽在阳光照射下令人眼花缭乱。这里色泽艳丽,姿态柔美,境界朦胧,与前文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音画美景。春的律动伴随的是少女春心的萌动,“五陵原上有仙娥……留住九华云一片”四句,是上片的重心所在。写少女的仙姿有实写,也有象征描写,写实主要是突出少女主体意识的倾斜。五陵原是长安市民赏春的胜地,也是唐代诗人挥毫吟咏的佳处。少女自谓 “五陵原上有仙娥”,是自我意识的自然流露,她把自己比作人间仙子,自信在所有的舞女之中是一枝独秀,因此也最有资格为异性所青睐,“留住九华云一片”。九华云,即彩云,常用来比作美女。留住,即滞留之意,是说少女为异性所吸引,情为之动,步为之留,她那飘然若仙、亭亭玉立的形象美不胜收,情韵悠然。此句也有解为:少女的春色与五陵春色构成一幅美的画面,竟使云彩留连忘返。此解虽有情趣,但毕竟没有以云喻人的意境深邃,也没有那么富有人情味,更重要的是直接扣住了写人言情的艺术主题。至此,少女对意中人的倾心升华为炽热的爱情,并且一发而不可收,为后面情不能自已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片写少女失恋的幽怨。 “犀玉满头花满面”,是承接前面情之所钟出现的一个喜剧性场面。这里说喜剧性场面,是说少女天真痴情,仅仅是一见之下倾心的意中人就如醉如痴地去爱,并为他精心打扮。这时浓妆艳抹可以说是一种超常行为,而且又那么煞有介事,几乎可以同韩偓《新上头》诗里描写的那位将做新娘的少女等量齐观了,“学梳蝉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爱好多心转惑,遍妆宜称问旁人。”韩偓笔下情窦已开的少女是佳期在即,以新妆作试。而 《天仙子》这首词中描写的少女近乎一种单相思,而且还那么精心妆扮,虽然失态,但却是少女的一番真情。 “负妾一双偷泪眼”,意思是说为谁偷偷流泪?意中人却全然不知。在内容上前后照应,在情感上是转折之句。一个“偷”字便将少女的全部身心都付与了意中人,奠定在“虚”处作戏的基础。从整首词看,少女所委身的男性并没有明朗化,所以也没有构成实在和直接的矛盾冲突——是少女的多情。笔者认为,词作者妙笔生花之处正在于虚处着笔,情辞更为悲苦,意境更为深邃,词中少女形象可与《牡丹亭》中杜丽娘比肩。从情感的转折来看,由痴情的描述转为哀怨悲伤的抒发。以泪写幽怨之情乃墨客的家常便饭,在这首词中,作者却匠心独运,用夸张的笔调、奇特的想象,以红线串珠来申述少女的满腹委屈,“串向红丝应百万”照应“负妾一双偷泪眼”。词人笔下的少女不是一味绝望地哭泣,她有一种强烈的期待之情,因此幻化出一种奇特的联想——泪水由液体变为固体,日后堆积如山的珍珠就是他对意中人情感的表白,真可谓平中见奇。情感波澜的再度迭起,升华了忠贞不渝的艺术主题。 天仙子这是一首描写深闺怨恨的词作。 整首词从时间上看,突写了女子在一朝一夕的感觉、感受和感慨。 上阕写惊梦的缘由和梦醒的难堪。“燕语莺啼”绘出莺歌燕舞的美好春光,用莺声燕语展示春意,从听觉的角度表现了清新畅适的音乐美。同时突出声音与画面的矛盾冲突,由客观景物很快转入强烈的主观抒情,具有急转直下、咄咄逼人的艺术效果。“惊觉梦”写了梦境的妙不可言、梦破的遗憾及女子对打断梦境的莺声燕语的嗟怨。这一句展示的艺术意境与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羞见”句是女子现实处境的写照,也是对梦境的反衬。实景与梦境的反差,使梦中初醒的女子更觉悲凉:无生命的装饰品——鸾凤成双成对,而自己却独守空房。词人以景衬情,更强烈地突出了女子的主体意识。“天仙别后……休把同心千遍弄”,着重写女子的感慨。“天仙别后”是一神话典故,写出了女子昔日与情人美妙神奇地结合,同时也表明人间、仙境的阻隔,刘郎一去,书信难以通达。这一句与首句写梦境呼应,但情感更为凝重,已不是瞬间的感觉,而是久经折磨后的理性认识:“无人问,花满洞,休把同心千遍弄”,意思是说,在这“无事度芳春”的时节,又有谁来过问呢?只能是一味面对洞户外的春花,让芳容憔悴。纵有定情的“同心结”,如今也只能是睹物伤怀,勾起永远的遗憾,倒不如不拨弄的为好。这几句有景物描写,有神态描写,突写了女子的伤春怨别。 下阕以花好月圆的乐景衬写女子空房独守的凄苦之情。“天仙别后”、“无人问”暗写离去之人,“叵耐”领起的两句则转为明写离别之人,强调情之所归,哀怨的对象更为明朗,哀怨的心情更为强烈,突出了女子想丢丢不下的的真挚情感。“何处去”、“谁是主”表明了离去之人在抒情主人公心目中占据的主导地位。“花开”句是借喻,借花容的寂寞表明女子的寂寞,在表现主题上则又是借宾定主。作者刻意描绘的是女子在花好月圆之时,只身独坐,潸然泪下,情感气氛极为深沉凝重,呈现出“明月照高楼,有人楼上愁” 的画面和悲凉氛围。 作者从悠悠岁月之中截取春晓惊梦、满楼明月的一朝一夕,抒发了女子的怨恨哀思,王国维赞其 “深峭隐秀”,并非过誉之辞。 天仙子踪。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 这是写一个青年妇女的离愁别恨。它在炼意炼字上都显示出词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炼意,是词章家较高层次的修养,也是我国文艺理论中一个古老的命题。杜牧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未有主强盛而辅不飘逸者,兵卫不华赫而庄整者。”(《答庄充书》)王若虚说:“文章以意为之主,字语为之役。主强而役弱,则无使不从。”(《滹南诗话》上)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斋诗话》)袁枚也说:“意似主人,辞如奴婢。主弱奴强,呼之不至”。(《续诗品·崇意》)这些古代的文论家把“意”与“辞”在创作上的地位,比作君主与辅弼、主人与仆役、元帅与士兵的关系,说明炼意在文学创作上的重要意义。作词也是难于立意的,词之工拙,境之高下,都以此为关键。所以张炎强调地指出:“词以意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词源》)。韦庄的这首词,把一个青年妇女对人生的渴望和追求,安排在她的团圆之梦破灭以后。并以具有那个时代的普遍意义的男方薄幸,衬托出燃烧着爱情之火的女方的痴情,从而在哀婉柔媚中展现出一个美的心灵,使之成为牵动情感,触及社会的深刻审美过程。这样的炼意,使这首词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梦觉云屏依旧空”,有着极其丰富的美学意蕴。它概括了梦中的多少欢娱,多少温存,多少美妙的人生理想;然而梦境中的团圆,毕竟是虚幻的,是不可捉摸的,一旦清醒过来,什么欢娱、温存、理想,都化为乌有了。剩下来的依旧是那透明的矿石——云母装饰而成的屏风,屏障着空荡荡的香闺,一种寂寞得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人感到更加难以为怀。而那杜鹃嘶哑着喉咙,隔着稀疏的窗帘,叫着“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于是她想起那远去不归,音信久绝的“玉郎”,产生了又恨又爱的感情。“玉郎”是青年妇女对心上人的爱称。她恨他当年是“枕前发尽千般愿”,来欺骗她的感情;如今是“玉勒雕鞍何处”,连游踪也对她保起密来了。但她仍然对他抱有幻想,怀有痴情,睡了梦着他,醒了想着他,嘴里亲昵地称他为“玉郎”。这种爱和恨交织在一起的感情,最能牵动人的情丝,引起人的共鸣,也更具有令人同情的审美价值。“一日日”以下三句,继续揭示这个青年妇女的哀怨的内心世界,并让她的这种感情发展到新的高潮。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那美好的人生追求越来越暗淡了,她那被欺骗,被遗弃的创伤也越来越深了,然而在那样一个妇女被封建伦理的绳索束缚得喘不过气来的社会里,她没有办法保卫自己的幸福,实现她人生的追求,于是那美丽得像莲花一样的脸庞,流下了两行带着红粉的伤心泪,向社会倾诉自己心中的苦闷和哀怨。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妇女问题,因而具有巨大而深厚的社会包容力。 谈到炼字的问题,词人的《应天长》跟这首《天仙子》,素来以善于炼字见称。《应天长》“泪沾红袖黦”的“黦”字,跟李清照《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黑”字一样,炼俗使雅,巧夺天工,不许第二人再押这个韵。张炎说:“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得,须是深加锻炼,字字敲打得响。” (《词源》)蒋兆兰说:“炼字,字生而使之熟,字俗而使之雅。”(《词说》)沈祥龙也说:“炼字贵坚凝,又贵妥溜”。“腐者、哑者、笨者、弱者、粗俗者、生硬者、词中所未经见者,皆不可用。”(《论词随笔》)韦庄这首词是变生为熟,化俗为雅,字字敲打得响的楷摸。特别是“杜鹃声咽”的“咽”字,“泪界莲腮”的“界”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这“咽”字注入了抒情主人公的主观感情。它把无情的杜鹃变为有情的知音,它那断断续续,呜呜咽咽的叫唤,不正是抒情主人公此时此地的心境么?它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鸣声,不正是抒情主人公此时此地要说的话么?如果把“咽”字换成“断”字,“滑”字,“涩”字,“远”字,或者别的什么字,都会损害它的美学价值,都无法充分地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只有“咽”字才能收到“情生文,文生情”的艺术效果。“界”,是划分的意思。较早在诗中用“界”字是徐凝《咏庐山瀑布》的“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曾经压倒张祜,一直脍炙人口(见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三),在词中最早用“界”字的就是韦庄这首词的“泪界莲腮两线红”,写得非常形象,非常恰切。后来北宋的宋祁在《蝶恋花·情景》中模仿他的语意写了“远梦无端欢又散,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整了翠鬟匀了面,芳心一寸情何限”,遂成流传千古的名句名篇(见李调元《雨村词话》)。其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就是达到了炼生使熟,炼俗为雅的炼字要求,从而使全篇发出异样的光辉。 天仙子 天仙子词牌名。单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天仙子》本名《万斯年》,李德裕进,属龟兹部舞曲。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取以为名。”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天仙子》,与《乐府杂录》谓李德裕所进《万斯年》即《天仙子》者应无关。因《万斯年》乃宰相所进之‘颂圣’大曲,不应有小曲之别名。皇甫松作,及敦煌写卷所见之《天仙子》,无不咏调名本意,辞内各有‘天仙’、‘仙子’、‘仙娥’等字,尤不合宰相进乐之体。《新唐书·礼乐志》亦载其事,但并无‘即《天仙子》’说。”始见《花间集》唐·皇甫松词;另有双调,始见于宋·张先《张子野词》。 ☚ 如梦令 长相思 ☛ 天仙子 天仙子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从内容上说,本篇为临老伤春之作。因为这是由时间的推移所引起的有关生命的悲哀,因此也就显得更为深沉、执着,“送春春去几时回”,一语便包含了无限的悲凉与低徊。从技巧上而言,则体现了作者善于炼字的特色,王国维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 蝶恋花 木兰花 ☛ 天仙子【同义】总目录 天仙子行唐横唐 天仙子 天仙子词牌名。单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天仙子》本名《万斯年》,李德裕进,属龟兹部舞曲。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取以为名。”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天仙子》,与《乐府杂录》谓李德裕所进《万斯年》即《天仙子》者应无关。因《万斯年》乃宰相所进之‘颂圣’大曲,不应有小曲之别名。皇甫松作,及敦煌写卷所见之《天仙子》无不咏调名本意,辞内各有‘天仙’‘仙子’‘仙娥’等字,尤不合宰相进乐之体。《新唐书·礼乐志》亦载其事,但并无“即《天仙子》说”。始见《花间集》唐·皇甫松词; 另有双调始见于宋·张先《张子野词》。 ☚ 青玉案 小桃红 ☛ 天仙子药名。出《本草图经》。又名莨菪子、牙痛子、小颠茄子、熏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 的种子。主产河南、河北、辽宁。苦,温,有大毒。入心、肝、胃经。镇痉,镇痛,定痫,平喘,止泻。 天仙子见“莨菪”。 天仙子tiān xiān zǐ《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莨菪(5)。药名。即莨菪的别名,见“莨菪”条。 天仙子tiānxiānzǐ中药名。出宋· 苏颂《本草图经》。别名莨菪子。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 的种子。主产于河南、河北、辽宁。苦, 辛温, 有大毒。入心、肝、胃经。解痉, 止痛, 定痫, 平喘, 止泻。治癫狂, 风痫, 胃痛腹痛, 哮喘, 久泻。研末服: 0. 06 ~ 0. 6 克。外敷痈肿恶疮。内服宜慎。过量可致中毒, 参见莨菪中毒条。心脏病、青光眼患者及孕妇忌服。本品含生物碱, 主要为天仙子胺、阿托品及天仙子碱。所含生物碱均为抗胆碱药, 能使汗腺、唾液腺、胃液及支气管黏液腺等分泌减少, 消化道、泌尿道和呼吸道平滑肌松弛,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 使心率加快, 有扩瞳、升高眼压和调节麻痹作用。阿托品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 天仙子胺的兴奋作用较弱而镇静作用较强, 天仙子碱则表现为镇静、催眠作用。 天仙子 天仙子蒙古名特讷格—乌布斯、郎当斯、希拉—唐普如木、札—唐普如木。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带果实之茎枝,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 大风子 曼陀罗子 ☛ 天仙子 天仙子浪当孜本品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干燥成熟种子。夏、秋间果皮变黄时采摘果实,曝晒,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枝梗,晒干。 ☚ 石菖蒲 马尿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