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类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类经医经类著作。明张介宾(1563—1640)撰。三十二卷。介宾字景岳,又字会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好学,喜读经书兵法兼好医学,曾从金英学医,尽得其传。后因从军不得志,复志力医学,钻研《内经》。除撰本书外,尚有《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及《景岳全书》等。在理论上,初从朱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后又倡“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理论。主张补益真阳、元阳,慎用寒凉攻伐,临床常用温补之剂。对后世影响颇大。又本“发隐就明,转难为易”之意,将《素问》、《灵枢》原文,按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十二类,三百六十余条,以类相从,编撰成书,故名。约八十万字。纲目清楚,条理井然,对《内经》注释详尽,结合临床实践多有发明,颇为后世推崇。有明天启四年(1624)初刻本,道光二十年(1840)宏道堂重刻本。姜春华《评张景岳的学术思想》(《浙江中医杂志》1979.11.393)、任应秋《明代杰出的伟大医家张介宾》 (《北京中医》1983.2.3)可供参考。 类经书名。明·张介宾撰。32卷。刊于1624年。本书将《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二书内容重新调整归类,改编而成。分为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12类,每类又分若干小类,并附文。由于内容以类相从,故名《类经》。书中将《内经》原文作了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解释,是学习和研究《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建国后有影印本。 类经书名。明·张介宾(景岳)撰,刊于1624年,共32卷。将《素问》、《灵枢》混合编次,以类相从,故名。共分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12编,390条,并加注释。条理分明,次序井然,有不少独到的见解。附《图翼》11卷、《附翼》4卷。是整理和注释《内经》诸书中比较好的一种。今有影印本。 《类经》中国医学著作。明代医家张介宾所著,全书32卷。全书内容分为12类,即摄生、阴阳、藏象、脉包、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共390条。《类经》以分类注释法编撰,至今是研究《内经》的重要参考书。 类经医书名。明张介宾撰。刊于1624年。全书共32卷。将《素问》及《灵枢》二书的内容重新编次为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十二类,每类又分若干节。本书除对原文注释外,又按内容性质的异同,进行了“从类分门”工作,故名。是学习研究《内经》的重要参考书。 类经三十二卷。明张介宾(1563—1640)撰。张介宾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随父游历京师 (今北京),求学读书,拜名医金英(金梦石)学医、尽得其传。壮年投笔从戎,遍历我国东北各地,度过军旅生活,但无所成就,便卸职回京数十年致力于医学,以医为业,成为当时名医。明黄宗羲在《南雷文定·张景岳传》中称其“谒病者辐辏其门,沿边大帅皆遣金币致之”,可见医誉很大,晚年回山阴老家隐居。著作有《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景岳全书》等。张氏钻研《内经》数十年,其造诣颇深。其医学思想的主要特点首先是阐发了“医易同源”的思想,如 《类经附翼》指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易之为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故“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二者运用得当,就有“运一寻之木,转万斛之舟”的可能。其次关于命门阴阳学说。张氏以为命门位置,系“居于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命门和肾正如易坎卦☵所表示的,上下断者属阴,代表两肾,中间一横属阳,代表命门。命门重在生化,是生命的根本,命门之火,谓之元气 “真阳”,命门之水,谓之元精 “真阴”。治病当求其本,真阴真阳必保持不伤。若 “命门亏损,则五脏六腑,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再次立甘温固本大法,认为“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临床常用温补之剂。对后世影响颇大。《类经》成书于天启四年 (1624)。是分类研究 《内经》的重要著作。张氏认为 《内经》“经文奥衍,研阅诚难”,本着“发隐就明,转难为易”之意,采用 “尽易旧制,颠倒一番,从类分门,然后附意阐发”的方法,经历四十余年,将 《素问》、《灵枢》原文,按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十二类,三百六十余条,以类相从,编撰成书,故名。全书约八十万字,纲目清楚,条理井然,除将《内经》“从类分门”以外,还在每条原文之下评加注释,对前人之说进行评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结合临床实践,发明颇多,深为后世推崇。此外还将《灵枢》、《素问》二书融合一起,全面注释,以 《灵枢》启 《素问》之微,以 《素问》发 《灵枢》之秘,互为表里,互通其义,对研读《内经》者帮助很大。是诸多《内经》注释本中,较好的一本。有明天启四年 (1624)初刻本、道光二十年 (1840) 宏道堂重刻本、《四库全书》本。 类经lèijīnɡ医书。32 卷。明·张介宾撰, 刊于1624年。作者将《内经》全书内容重新调整改编, 按类分为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共12 类。每类又分若干小类, 并附注释。由于内容以类相从, 故名《类经》, 是学习和研究《内经》的一部重要参考书。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类经 类经lèi jīngCanon of Classification;Classification Can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