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类白血病反应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某种因素刺激机体后出现一种类似白血病的血象异常反应,叫类白血病反应。由于增多的细胞类型不同可分中性粒细胞型、酸性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等。中性粒细胞型白细胞可达50~100×109/L;杆状核增多,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原幼粒细胞一般少于0.10;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此种情况多见于严重细菌感染、癌瘤、急性中毒、急性出血、溶血等,疾病治愈后血象恢复正常。酸性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可达20~80×109/L,其中酸性细胞明显增多,成熟型细胞可达0.30~0.90;此型类白血病反应可见于寄生虫感染及过敏反应等,可随原发病恢复而血象正常。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细胞数可达50×109/L其中成熟淋巴细胞占绝对多数,偶见幼稚淋巴细胞;多见于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细胞多在50×109/L以内,单核细胞约占0.30以上,偶有幼稚型细胞,见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粟粒性结核等。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指肌体由于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而发生的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并可出现幼稚细胞,类似白血病血象表现。此种反应的特点为白细胞不具恶性增殖特征,当病因去除后血象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骨髓学无白血病特征。 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类白血病反应是由于机体受某些因素刺激而引起的造血组织异常反应的一个综合征,表现为周围血象出现幼稚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多。随原发疾病的好转,此类反应亦即消失。 各类类白血病反应
大多类白血病反应,可根据原发疾病,结合细胞形态学改变而确诊,但少数病例原发疾病症状不明显,而周围血象及骨髓象均出现一定的幼稚白细胞,常与白血病难以区别。一般类白血病反应主要表现于周围血象,骨髓象改变不大,多伴有原发病,并继原发病好转而血象恢复正常。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除另有其他原因外一般均正常。骨髓检查粒细胞常见中毒性颗粒和空泡,原始细胞不超过5%,白细胞成熟过程无中断现象,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和糖原染色均显著增高。其他组织(脾、淋巴结)均无白血病细胞浸润现象。 类白血病反应的治疗原则,为积极寻找和及时处理原发疾病。 ☚ 结节病 小儿内分泌功能特点 ☛ 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机体对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有时反应出异常血象表现,白细胞常显著增高,同时可出现幼稚细胞,这种现象称为类白血病反应。诊断时若不联系临床而单就血象表现可误认为慢性或急性白血病。此反应与白血病不同者在于白细胞变化不带有肿瘤特性;且有一定的病因存在,当病因消除后反应也就消失,故变化系一时性的。临床遇此情况一般容易找到发生原因,但也有个别病例直至尸检才发现原因,甚至也有尸检仍还找不出原因者。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白血病 ☛ 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为造血系统对感染、中毒和溶血等因素刺激的一种异常反应,以外周血出现幼稚白细胞或白细胞数增高为特征。当原发病被控制后,血象即恢复正常。另外,血小板数多正常,白细胞有中毒性改变,如中毒颗粒和空泡形成。不同于白血病。 ☚ 骨髓外造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见“嗜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 嗜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嗜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