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在思维重心上,邓小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利益、价值和社会功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在思维重心上,邓小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利益、价值和社会功用

在思维重心上,邓小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利益、价值和社会功用

针对以往 “左” 的思想忽视利益、价值的错误倾向,邓小平在思考问题时始终把思维的重心放到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上。在他看来,社会实践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问题,因此我们开展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这个中心而展开。早在1975年3月,即邓小平主持党和国家日常工作不久,他就不顾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提出 “全党要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页)“文革” 结束后,邓小平率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和战略步骤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果。邓小平之所以把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作为自己思维的重心,主要源于他对发展生产力重要性的深刻理解上。具体说来,他对发展生产力重要性的认识,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他认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指出: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64页)1992年南巡时,他更加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2) 他认为发展生产力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1978年的时候,邓小平就指出,经济工作 “是今后主要的政治。离开这个主要的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0页)在他看来,经济实力的增强是实现国家政治独立的基础,即 “一个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努力摆脱贫困。”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2页)
(3) 他认为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可靠保证。邓小平曾经说过: “我们对刑事犯罪活动的打击是必要的,今后还要继续打下去,但是只靠打击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翻两番,把经济搞上去才是治本的途径。……如果实现了翻两番,那时会是个什么样的政治局面? 我看真正的安定团结是肯定的。” 他还说:“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就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就巩固了。”
(4) 他认为发展生产力,才能用事实教育广大人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凝聚力。早在1987年邓小平就指出: “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 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4页)
正是基于对发展生产力意义的深刻认识,到了 1992年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 的标准问题,在这里,邓小平利益观、价值观和社会功用思想得到了最概括、最凝炼和最深刻的体现。

☚ 在思维原则上,邓小平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思维方法上,邓小平反对单维性和片面性,注重多维性和辩证性 ☛
000005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08:29